如果你来到位于川南丘陵地带的宜宾县王场乡、永兴镇以及翠屏区邱场乡一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你会听到一些奇怪的方言短语。这些短语的发音与川南方言完全不一样,没有一点儿四川话的痕迹。比如:“嗯咯”(你的)、“哦咯”(我的)、“恰饭”(吃饭)“清唔倒”(不晓得)等等。除此之外,这里的方言上升调比较多,听起来有一种润滑清爽缠绵往上飘的感觉。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种方言发音仅仅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存在。其中以王场最为典型,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周边而相对独立的“方言岛”。
外地老师难懂学生话
近日,记者驱车穿越新修通的乡村公路,前往这个神秘的地方探询方言岛的秘密。王场乡位于宜宾县东北部与翠屏区和富顺县交界处。从地图上看,宜宾县王场乡、永兴镇、白花镇和翠屏区邱场乡连接成一个梯形。进入王场乡的公路在丘陵中起伏蜿蜒,这里已经属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丘陵起伏很大。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内(江)安(边)铁路通车前,这里属于山高林密、虎豹出没的地方,与外界联系很少。
30多岁的王场乡政府副乡长黄春祥大学刚毕业时,被分配到王场中心校任教。他至今还记得在课堂上被学生难倒的一次经历,“当时我抽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说‘哦唔晓咯’,我只听懂了两个字。”黄老师在“请教”其他学生后才知道这句话是“我不知道”的意思。宜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德明曾在王场中学任教10多年,他用王场方言给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工作情况:“教书个(的)日(时)候过得很充实,恰噶丸(吃过饭)就让(上)课,让(上)完课就读书改作列(业),么得(没有)事组(做)就涨(唱)歌、写诗和散文,么得(没有)那咳(哪个时候)个(的)努力,就么得(没有)现在个(的)正(成)果,出噶(了)两本书,还以王涨(场)个(的)生活滴在(题材)写噶(了)一部小说,呵呵。”
与王场乡相邻的宜宾县永兴镇是一个有着数万人口的大镇,又是宜宾县北部几个乡镇的交通要道,每逢赶场这里挤满了来自相邻乡镇的村民。走在摩肩接踵的街道上,你不时会听到一些王场方言。“咯苞谷么个卖(这苞谷咋个卖)?”,“喂,嗯到哦家里去唔去(喂,你到我家里去不去)?”,“呀,渥呢么久唔见了(呀,我们好久不见了)。”
湘移民入川历史见证
原宜宾县喜捷中学校长,67岁的退休教师左福光是湖南移民到王场定居的左氏后裔。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认为,王场“湘方言岛”是湖南移民入川的历史见证。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导致人口锐减,耕地荒芜。清王朝推行“移民垦荒”,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移民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人。
王场中学教师刘玉文保存的刘氏家谱称,王场刘氏祖籍为江西吉安,后迁至湖南长沙府湘阴县。清朝初年,刘氏由湖南入川到宜宾县义下乡(即今王场乡)定居。目前王场一带的刘姓人数较多,他们的语言较好地保留了湘语的特点。王场中心校退休教师陈启煜1980年因病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寻根问祖,并于去年到达祖先入川前的居住地湖南隆回县滩头镇。他发现,当地的口音与王场方言有极大相似之处,其中个别语音竟完全相同。不能不令人感慨乡情的巨大感染力。
据了解,目前居住在王场等乡镇的湖南移民后裔约有10万人。以刘姓、左姓和陈姓三大姓氏为主。经过300余年的历史变迁,这些移民后裔的生活习俗已经和当地无异。但唯有部分方言发音顽固地保留了下来,成为记载先人入川足迹的语言“活化石”。湘音为何没被同化?
方言岛的地理类型
方言岛可分为孤岛型、群岛型、列岛型和岛中之岛型等四种基本类型。
操某方言的一个村落(有时是一个城镇),或者相连成片的几个村落,处于另外一种方言的包围之中,即是孤岛型的方言岛。福建省长乐县琴江村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还在说“旗下话”,年轻人则改说周边的福州话了。
在一个方言区(片)中,几个甚至几十个操其他方言的村落互不相连成片,而是被周围方言彼此隔离开来,即是群岛型方言岛。四川的客家话散布在20多个县市的局部地区,“其人数多寡不一,少则几百(如威远石坪)、几千,多则几万、几十万(隆昌县达20多万),全省总人数估计在100万以上。”
黑龙江的站话,是清代驿站的站丁及其眷属所使用的方言,有别于当地的东北官话。因为驿站是沿驿道设立的,所以站话分布在驿道两侧而形成列岛型方言岛。
“方言岛”现象并不孤立
左福光研究认为,王场方言语音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上。周边的宜宾方言和筠连方言在中古全浊声母演变时都遵循北方方言“平送仄不送”的规律,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王场话则不分平仄一律不送气,这是王场话保留湘语的最显著特点。如“同志”一词,西南方言发音与普通话一致,只是声调上有所区别。而王场话则按照湘语的发音念为“侗志”。另外一个保留湘语的显著特点是有一个自成音节【n】,只有两个字,“嗯(你)”和“唔(不)”。另外,王场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绝大部分归去声,少数归阴平。
左福光称,“方言岛”现象不仅在宜宾县存在,在移民入川时居住相对较为集中的内江市隆昌县与自贡市富顺县、重庆荣昌县交界处、川北和川西等其他地方,也有着类似的“方言岛”。已经67岁高龄的左福光有一个愿望:利用自己退休后的时光对这些“方言岛”的语言发音进行搜集和整理,为今后研究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留下一份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