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
《翻译研究》阅读笔记(三)翻译要点&引言&总论

《翻译研究》阅读笔记(三)翻译要点&引言&总论

作者: nana7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0:24 被阅读0次
    翻译研究

    翻译要点

    一、不可不守纪律,没有尺寸,乱添乱减。

    只是不可“乱”增减,该增还是得增,有些作者的口水话还是得减。尤其现在自媒体时代,是个人都能发表文章;若说以前是良莠不齐,那现在好文章就是大海捞针了。

    题外话:忽然想起最近热炒的《三生三世》,作为混迹晋江多年,荤素不忌,题材不限的老看客,表示BG文脱胎自BL文太常见,BL大神被抄袭都不新鲜了。哪天逆抄袭了才值得拨冗围观呢~

    二、切不可译字,要译意,译情,译气势,译作者用心处。记住,译者最大的敌人是英文字。

    好难。首先,要对原作者所处时代、所写主题、作者文风特别熟悉,然后才谈得上用另一种语言“复现”原作者创作过程,跟着原作者的思路、心情,再“写”出一部“作品”。翻译也是创作,是创作,是创作!

    三、切不可抱定一个英文字只有一个中文译文解释。如果结合上下文觉得不太像话,你可能理解错了那字的意思,赶快细查字典。

    四、多备几本好字典,不怕辛苦多翻翻。

    五、不要以为译好就已十全十美。整段整句会漏译,数目字会看错,英文会看错,中文会不通顺,至少逐字逐句对一两次,过些时再看一两次。你多找出一个错,别人就少发现一个。

    六、不懂的题材,千万不要率尔翻译。至少也要找一两本有关的书或大一些的百科全书查一查。如能找到专家请教一下更好。学问分门别类,每一门都极高深,得到各科通俗的常识已不易,不用说全部的知识了。

    忽然想起有次看到热点时事文章中出现“血十字暗礁”字样,一头雾水,说的不是南海填岛的事儿么,我就知道外媒盯着我们把永暑礁填成永暑岛的事儿,血十字暗礁是个什么鬼?度娘一把“永暑礁”,哦,原来是小编没有相关知识,也懒得查阅百科,直接把永暑礁的英文名“Fiery Cross Reef”截断了译的……

    七、没有绝对把握的中文字词成语不要用。成语用得贴切,不啻锦上添花;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的不对,反而贻人笑柄。用时或许觉得是神来之笔,其实仔细一查,似是而非,或意思正相反。

    比如“明日黄花”,多少人错写成“昨日黄花”?比如“弹冠相庆”,那是形容坏人准备上台当官,或者坏人得势互相庆祝的,不是取得成功扔帽子庆祝……

    引言

    本书的态度,是要翻译像中文。凡是中国已有的表达意思的方法、字眼、句法,尽量采用,没有的再想办法。

    中译英与英译中虽然不是没有关系,但却是两件不同的事,要求的技能也不同。

    一般从事写作的人也可一看此书,因为今天拙劣的翻译影响一般写作,书中许多地方讨论到今天白话文语法和汉语词汇的问题,和任何作家都有关系,并非单单从事翻译的人所应该关心的。我教中文的时候,时常要讲到翻译,就是这个原因。

    同意!中文不好,翻译也成不了气候。

    翻译是艺术,要动手去做的。要想精熟,只有多读中英文书、多思想、多翻译。

    人工智能都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何况是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跑步这么基础的运动,想要健康合理地跑下来,都还需要在长年训练中不断修正、突破、积累呢,玩脑子的翻译创作不多看多想多写怎么行?

    总论

    论思想的重要

    翻译最重要的工作是思想。译而不思,资格越老,毛病越深。所谓思想,就是细心研究英文的原义,细读自己译文的毛病,细听中国人讲的话,细读中国的古文诗词,旧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这样,翻译才有进步。

    有待商榷。要思考是肯定的,但不拘于古文诗词和旧小说。语言始终在进步,传统标准语言不可缺,现代灵活用语也可作为参考。而且,科技内容大多来自欧美,新词的出现势在必行,没有必要一定墨守成规。

    解缚去惑

    翻译之人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动姿态来适应桎梏。英文结构只要过得去就照样套用,把英文字换成中国字。至于字,只要音同,写错也不要紧。

    确实如此,“过得去”是个坎,其实真过不去,这种译文读来各种别扭。

    翻译的原则

    3/8/2017 10:02:26 AM

    翻译最难在精确妥帖,好的译文如适足的鞋子。高手译文,与原文对看,如影随形;低手的译文,意思不明不白,看来十分吃力,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运用成语,尤其如此。高手译文,无一字不相干。学翻译的人,先不要求译文精彩,先求精确妥帖

    信,指译者对原作者负责,原意用中文表达出来,不要表错。

    达,指译者替读者服务,作者原意虽然已经表达出来了,也要读者能看得懂,才算尽职。

    贴,译文也确实,读者也懂,但是,原文的文体、气势、说话人的身份等各方面是否做到恰如其分的地步了?这就是贴切不贴切的问题了。

    现在的一些译者,连达都懒得追求,更别说贴了。或许,他们自己都没看懂就开始译了吧。

    形容词、副词、名词、成语的语气有轻有重,好比水墨山水画的浓淡。高明的作者用字很精密,译者要全体会出来,原文用字表达的亲密、庄严、诙谐等程度大有高下深千,译者要体会得到,表达得出才行。

    中英民族想法不同,如英国人看重比较(comparison)的结果,中国人则含糊一些。所以英文里 comparative degree 用得多,有时better一字,中文里就是“好”;英国人的 one of the best,其实就是中国的“了不起的……”。

    无论如何,译文应该把原意表达出来,用原文的风格表达,而中文又明白晓畅,如同创作一样。不无故撇开原文的字句,却又写出纯粹精妙的中文。当然这是难得要命的事。

    什么才算翻译

    只有像中国这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才有高级翻译。如divorce一字,中国人有“出妻”、“休妻”。写信离婚,英文是 divorce by mail,中文是“休书”。至于皇帝的离婚,那是“废后”。越是文化包袱重的国家,做翻译工作越难

    翻译是怎么一回事

    翻译的工作如同别人把房间弄乱,叫你整理;他不但把东西翻乱,还把许多东西藏在秘密的地方,叫你去找。甚至没有的东西也要你补出来,有些东西要丢掉。这样他才满意。

    比如 Only a fool would underestimate you,很简单,但如译成:

    只有愚人才低估你。
    

    就不大像中国话了,可以译成:

    谁要看轻你就蠢了。
    

    创造新语法、新名词、或删或增,做得好受赞赏,做得不好就出乱子。有人割的是盲肠,有人挖去的也许是眼珠;有人画龙点睛,有人画蛇添足。

    直译?还是意译

    不同的译文,需要程度不同的和字面上的信实。譬如条约,法律文件,因为怕引起纠纷往往死译、硬译,不求通顺、雅驯,只求万全。译者要问明白译文的用途再着手翻译。

    论过分讲究准确

    中文不通绝对不能算“准确”的翻译。中文不能卒读,译文也就没人看了。反之,有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略有颠倒、增删,对原作者和读者反而尽了最大的力,值得他们道谢。

    译文好坏的标准

    “读起来不像是翻译”是一句称赞的话。(当然还要译得准确可靠。)

    翻译步骤

    先看全句——没有看完一句不要动手译;没有看完整段不要动手译;没有看完全文,不要动手译。译文所用许多字、句法,都和全文、整段、整句有关,而且一句意思要到看完全句才能明了,长句尤其如此。

    信息爆炸时代,大家都急躁,经常就犯了看几个词就开译,译了半句发现不对又重来的情况,还不如全看完再译有效率呢……

    为读者着想

    读者没有原文看,要读懂意思完全要看你表达得好不好。译好以后,撇开译文,等忘记了原文再读译文,这时你就知道读者读后能不能理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翻译研究》阅读笔记(三)翻译要点&引言&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gy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