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 我把眼睛眯起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09:47 被阅读10次
自己.jpg

读书笔记——伍绮诗《无声告白》


书的开篇——“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有倒叙,也有插叙,我读完这本书其实并不轻松,会觉得沉重,有些压抑,甚至是窒息。《无声告白》这本书的主题可以有很多个,想必我们都有各自的解读方式。这是一个包含着文化、种族、华人、女性、家庭、教育,还有成长的故事。

莉迪亚怎么会死了呢?是什么杀死了她?她才十五岁!
我心中有一个答案,我想你也是,如果你也读了这本书。

或许,我们应该找到真正的自己,不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个“别人”可能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师……
或许,我们应该为自己勇敢一次,说出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把自由还给思想,把自由还给灵魂。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因为我们以为的了解,可能只是对方想让我们知道的。
或许,我们应该冲破束缚,不要让“爱”绑架了自己。在“爱”的牢笼里,不敢声张,不敢推门而出,我们如此被爱,却快要窒息而亡。

爱,其实是我希望你快乐。

我喜欢书中的一段话:

上午的阳光洒满房间,有着柠檬戚风蛋糕般的细腻质感,照亮了碗柜、空衣橱的内部和光洁的地板。玛丽琳低头看看自己的手,在阳光的照耀上,空空的掌心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屋里的一切都恰到好处,却又像在遮掩着什么。

书中还有一个场景:

在莉迪亚看来,母亲的回归无异于奇迹。她许了一个愿,她母亲听到了,就回家了。她会遵守诺言。那天下午,父亲放下电话,说了一句惊人的话:你们的妈妈要回家了。那时,她就做了一个决定,她母亲不必再去读那本令人伤怀的烹饪书。在艾伦夫人家的时候,她就定下计划,等父亲把他们接回家之后——“嘘,别出声,妈妈在睡觉”——她就悄悄过去,把它拿走。“妈妈,”她对着母亲的腰说,“你不在家的时候,你的烹饪书,”她硬下心,“我——我给扔了。”

《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是玛丽琳及其母亲,莉迪亚及玛丽琳两对跨时代母女感情维系的物质载体。玛丽琳整理母亲的遗物,烹饪书让玛丽琳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然变成了当初拼命拒绝成为的样子,而无声的莉迪亚不愿意看到母亲感伤,谎称自己扔了这本烹饪书,一直藏在里床底下。

我会想这本书为什么叫无声告白。
是莉迪亚的告白。那是期待、爱、自由。
是玛丽琳的告白。那是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医生的事业。
是詹姆斯的告白。那是平等、温情、想要融入其中。
是汉娜的告白。那是亲情的渴望、爱的救赎。
是内斯的告白。那是航天宇宙、哈佛、想逃离家庭。
是杰克的告白。那是一厢情愿的深切渴慕,小心翼翼的安静爱恋。

我始终记得关于杰克的一段描写:

只有抱着膝盖,稍微坐得靠后一点的汉娜看到那滴水落了下来——在她听来,那溅落的声音像炮弹一样响。只见杰克一下子跳了起来。他盯着那滴水,却没再动,好像那是一只稀有的昆虫,可能随时会振翅飞走。然后,他没有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是盯着那滴水。他抬起手放到嘴边,用舌头把它舔掉,简直像在品尝甜美的蜂蜜。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我们的告白。

相关文章

  •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对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

  • 他人的期望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 找到你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背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 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无声告白(每日一句)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分离,并不意味着放弃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i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