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近期,成爸带着儿子和朋友去游乐场玩,有一个场景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两家人在寒风中排着队,小孩子们在队伍边缘玩耍,突然朋友家女儿跑远了,她妈妈着急的朝女儿吼道:“快回来!”然后她女儿就很快跑回来,脸上有点疑惑,但是迎接她的不是解惑与关心,而是训斥:“谁让你跑远的,跑那么远干嘛。”孩子有点愧疚的低下了头。
那一刻,孩子是失落与伤心的。
父母明明很关心孩子,明明很爱孩子,却要用训斥的方式来表达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吗?
思考
成爸内心猜测,这类父母也许是想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吧,给孩子一个负反馈,这样孩子就能从错误中学习。
可以这样真的行么?动物园的驯兽师们可不是这么干的。他们用的是奖励的方法,完成一个动作给好吃的当作奖励,不要在意那些错误的动作,记住正确的就行。
当然,这里成爸绝对没有贬低大家孩子的意思,纯粹是学习方式的参考。
奖励比惩罚更有利于学习,这个原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用实验证明了。
成爸在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体验。
有一次成爸把领导交代的一件事搞砸了,领导不但不责怪你,还帮助你一起分析原因,一起改进,当时成爸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暗下决心,下次绝不会搞砸。
当然领导也不是时刻都开明的,有时候也会因为搞砸事情而责怪你,当时成爸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不是你让我这么干的么,到头来还怪我。”各种负面情绪都出来了,这些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这里,成爸想说的就是:家长要做的事情其实就和领导类似,惩罚并不会促使孩子改进,鼓励才会。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会一样东西,等他做对的时候鼓励他就行了,这样孩子就会把他这个对的行为固定下来。就算做错了也没关系,还有下次。
孩子做对是一个固定行为的机会,孩子犯错同样可以是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
好多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都是用训斥的方式来解决的。通常训斥孩子的父母在童年几乎也受到过类似的对待,所以在成年后一遇到犯错,也会用类似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回想一下我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都说过类似的话
“我怎么和你说的...”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
这些话背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急于划清界限,不想承担这个后果,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怎么犯错的,学到了什么,下次如何避免等等。
吃一堑长一智的思想不是基因里写好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父母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塑造孩子正确的行为。
干货
最后来一波干货,针对四种不良行为的解决方法:
▍寻求过度关注
表现为只要父母一离开就哭闹,有分离焦虑。
解决方法:
1. 给特定的任务,让孩子专注于任务本身而不是父母;
2. 创造特别时光,培养一些只有你们两个才会做的特别的事情;
3. 只做少说,不要刻意去讲道理,吵吵闹闹推着孩子去做事就行,让孩子多关注事情本身;
▍发生权力争夺
表现为不听话,就想唱反调。
解决方法:
1. 先退出,等各自冷静一点再谈话;
2. 承认自己不能强权,寻求孩子一起找到解决方案;
3. 平时让孩子参与制定与更新家庭规矩;
▍报复
表现为搞破坏等。
解决方法:
1.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2. 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但不是宽恕;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 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走出负面情绪;
▍自暴自弃
表现为做事没动力,什么都不想做。
解决方法:
1. 布置简单任务激励孩子;
2. 关注孩子的优点,多夸夸他;
注意点:
▍多问启发式问题,少问为什么,严格意义上来说,“为什么”这个词也有点指责的意思。
▍多表达鼓励和赞扬,并且告知为什么,肯定动机和过程,而不是结果。
▍惩罚是可以的,但是注意用自然后果惩罚。
(例:不吃饭就饿肚子而不是不能看ipad)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用心的父母对养育孩子有着天然的直觉和敏感度。
只要用心体会孩子的世界,守住无条件的爱这块基石,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上述这些方法只是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