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芬奇小镇电影无疆界简书电影
对于记者来说,今天在纪念什么?

对于记者来说,今天在纪念什么?

作者: 霜寒烈日 | 来源:发表于2016-11-08 19:16 被阅读52次
    11月8日,记者节

    今天是11月8日,记者节,一个可能只有记者才会关注的节日,他们把这一天称为“自嘲日”。

    在这个每一个人都有能力通过社交网络发表言论的时代,“公民记者”已经普遍得有点陈词滥调了,失去了神秘感和神圣感的记者成为了最容易被轻视的职业之一。加上“之一”是因为还有觉得自己更苦逼的医护人员,他们似乎已经被笼罩在血案的阴影下了。但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被围堵、尾随和攻击大概已经是工作的一部分了——当然,这样的经历对于“自媒体”和自诩为“媒体”的营销者来说有些遥远了。

    2015年,全球有115名记者在工作中被杀害

    这个世界每个瞬间都在随着时钟的转动而改变,会不会有一天这样的经历也会让职业记者赶到有些遥远了呢?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大概记者节就会成为这个职业的祭奠日吧。

    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广泛,新闻业却显得越来越日薄西山,不仅仅报社、电视台的精英们在出走,连时尚杂志的特稿团队也在出走。大约十年前,NHK的纪录片《激流中国》对中国传媒业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今天,所有人的问题都变成了“为什么还留在这”。

    《激流中国》截图

    大概是因为理想吧,毕竟连我这样的细枝末节都离开了,还有什么其他理由能解释呢?

    新闻人的理想其实是一个很难具象化的存在。2015年的《聚焦》让所有人都回忆起了纸媒兴盛的年代,特稿部门追踪一个小故事,牵扯出了一个大案子,然后锲而不舍地刨根究底,最终扳倒了强大的利益集团。大部分表现新闻从业者正面形象的作品都是这样的结构,然后所有人都在说“啊,这是追求真理的一群人,真是令人敬佩啊”,新闻人自己也喜欢说“啊,我们是追求真理的一群人,你们应该敬佩啊”。

    《聚焦》海报

    当然,“记者的力量来自于真理”这样的话听起来特别正义有力量且鼓舞人心,但是你们不觉得“真理”这样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过于虚无缥缈了么?

    与其说记者的力量来源于“真理”,倒不如说来源于故事。

    这里的“故事”泛指“发生过的事”。

    在我刚入行的时候,每一个带我的前辈都会教导我说,哪怕摔了自己,也不能摔了摄像机,它就是你的枪。后来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摄像机会被比作枪呢?大概它们都象征着权力吧——枪能够夺取生命,而摄像机则能够传播事实。

    托马斯·麦卡锡常年混迹于媒体圈,他真正了解记者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也正因如此,《聚焦》并没有俗套地把这群记者塑造成正义感爆棚的卫道士。他们所做的只是凭借自己的职业本能,嗅到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力量——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力量——而不断深入调查下去。而真正掀起舆论浪潮,迫使这个世界改变一切不合理机制的,是故事本身。

    《聚焦》剧照

    所以人们总是对故事的剪裁抱有敌意——尽管实际上没有经过剪裁的故事他们是看不下去的——他们反对观点,同时却依赖观点,这样的矛盾让那些只求讨好受众的媒体左右为难。

    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媒体的观点通过社论和选材本身来表达,而任何观点都是由自身位置和利益决定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新闻的本质是政治,在理想的状态下,媒体完全不被利益团体所左右,可以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对这种理想状态最好的表达是阿隆·索金的《新闻编辑室》。

    《新闻编辑室》海报

    对于很多很多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编辑室》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电视台的领导凭借信念和对员工能力的信任,硬生生地扛住了来自身后财团的压力,创造出了一个“真空区域”,去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这种理想并不是冰冷的中立,而是有自己的基本价值观、鼓励多元化讨论,以及,不向资本和市场的任何一方妥协。

    《新闻编辑室》剧照

    所以这样的乌托邦只能在“真空状态”下才有可能实现,即使是在剧中,这群自诩为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精英也遇到了风车一般的阻力,虽然他们都在说“我才是堂吉诃德,你是跟在后面的桑丘”,但当查理·斯金纳倒在了《oh shenando》的音乐声里,我们知道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了。当然以索金的品性,他肯定会留下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悠扬在《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中的未来,一个依然由理想主义者掌控的未来,但是那样的未来大概是为了告别吧,据说这是他最后一部电视剧了。

    那是一个我们看过无数遍,却依然会忍不住眼泛泪花的梦想。

    或者说是对梦想的挽歌。

    《新闻编辑室》剧照

    我们都知道新闻业落到今天的这份田地,从业者本身要付多大的责任。相对于精英主义者的乌托邦,《匹诺曹》这样毫不留情的耳光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部剧的核心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新闻是建立在谎言与剥削上的娱乐节目。

    《匹诺曹》海报

    《匹诺曹》引用了很多新闻伦理学的经典案例,这些问题的争议有许多在业界至今还在激烈讨论,提出问题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为了戏剧效果而暗示观众谎言和造假是新闻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甚至一般做法,这种枉顾实际的做法其实是在为大众(舆论本身)和媒体(舆论权力的掌控者)之间制造鸿沟——正是这道鸿沟构成了这部剧的基本矛盾,但是这道在创作者眼中“理所当然”应当存在的鸿沟实际上是每一个媒体工作者的一生之敌。

    “新闻真实”是一道红线,跨过去的人是会身败名裂的。

    《匹诺曹》剧照

    每次有人问我对于“新媒体”的看法时,我总是说,新闻的载体会不断变化,但是新闻的本质不会变,记者对于好故事的追求也不会变。等到热钱的泡沫被风沙吹尽,我们再看,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依然是曾经的坚守。

    今天是第17个记者节。等到第117个记者节的那一天,这个节日也许依然只是记者们的“自嘲日”,这终究是一个需要门槛的职业。但是这道门槛之后并不是金银铺地的温柔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更像是一个祭坛,供奉着世间最危险的权力。

    希望到那时,我们依然是在纪念什么,而不是祭奠什么。

    我对此满怀信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记者来说,今天在纪念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ma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