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句话,不要对孩子说

作者: 白晨19 | 来源:发表于2017-02-14 23:19 被阅读0次

我和我的同事们接触过许多学生,也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我们目睹过孩子对家长权威的抵触与挣扎,也倾听过家长对孩子叛逆不懂事的无奈与痛苦。

有时候,造成彼此痛苦的原因只是立场不同。对于敏感而单纯的孩子来说,往往就是家长一句无意识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把孩子曾经靠近的心越推越远,甚至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这几句最易让孩子受伤的话,希望家长们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一、“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曾经有家长给我的同事吐苦水,因为儿子数学成绩非常不好,本来就脾气火爆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从此以后儿子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上学,甚至闹到了离家出走的地步。

可能从传统观念来说,我们会感慨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真差啊,连这点委屈都受不了。家长们也会觉得,老师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这就是自尊心作祟,无理取闹罢了。

但事实上,撇开尊师重道的伦理不谈,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被批评,即使是成年人也会觉得委屈难过的吧。孩子闹脾气不想上学,无非是想被理解、被安慰:数学成绩不好,是你的问题,但老师当众冲你发脾气,是他的不对。

如果孩子的心情能被感知,而不是听家长苦口婆心地唠叨“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那么他走向极端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有心里学家就曾指出,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会率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二、“我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你,你就用这样的成绩来报答我?”

这句话,和“我们这辈子是完了,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为了你我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异曲同工,剥去亲情的外衣,反应的其实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

我们不能简单抹杀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辛苦,但是这种经常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更像是家长在向孩子讨债。

它的逻辑就是做父母的我们都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了,能为你做的都做了,你只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可以,可你却连这点都做不到!在这样的逻辑下,形成的只能是父母以孩子的成绩为信仰、孩子用成绩换父母脸色的畸形家庭关系。

与其说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厚望,不如说他们把自己面临的社会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当父母无法通过自己的成长来适应面临的社会生存问题时,孩子就成了最好的焦虑转嫁工具。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来自父母的压力要远远超过老师,这是许多老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看法。这种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其实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三、“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

可能大家都曾发现一种现象,老师的孩子成绩差,医生的孩子爱生病。不仅老师、医生如此,许多行业精英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发现身边那些身为教师子女的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两极,一部分学习成绩很好,还有一部分则成绩非常差。跟朋友聊起这个情况,发现现在依然是这样的情形。

家长在工作领域取得成绩,往往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偏偏自己最骄傲的地方却被孩子给无情地嘲弄了,这种羞耻感会让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愤怒,从而恨铁不成钢地对孩子说出“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这样伤害孩子的话。

还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她家境优渥,成绩优异,但总喜欢偷同学的东西。这些情形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名字叫做“被动攻击”。而会产生这种“被动攻击”的孩子,往往是那种在家庭中父母一方有着绝对主导权,不容孩子有任何自己的看法,不允许反驳,一切必须按照父母为自己安排好的轨迹前行的孩子。

发泄不满是人的本能,如果不能宣之于口,那孩子只好通过一些别的途径来宣告自己的不满,比如戳父母的软肋。

四、“这次考试要考不好,哪都别想去”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喜欢把成绩与奖励挂钩。考得好,孩子可以得到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考得不好,学习以外的东西都会被隔离,即使孩子其他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和天赋,也不及鲜红的100分更让人欣慰。

适当的奖励是一种鼓励,但如果把成绩作为奖惩的唯一准绳,只能把孩子的心理引导成取得好成绩才是他获得快乐的唯一源泉。几乎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学生因为考试失利而自杀的新闻,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得到满足,而遭遇了考试失利,这个单一的精神支柱崩塌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孩子会选择自杀。

我曾跟十多个学生做过一个简单的交谈,当问到如果考试考砸,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时,大部分孩子说害怕被父母责骂。在一些家长眼里,好的成绩可以掩饰孩子其他的缺点,“以功抵过”,而糟糕的成绩,则会让他们“数罪并罚”。

五、“你要听话”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而我们公认的好孩子往往具备两种特质:成绩好、听话。“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从小到大,在长辈嘴里听到最多的夸奖可能就是这句。

而听话的背后,实际上是孩子私人空间的不断被挤压,自主选择权的被剥夺。每当年少的他们想做一些看似不大循规蹈矩的事情,耳边总会充斥着来自长辈们“你要听话”这样的声音。青春期前,也许这样的劝诫还有作用,但是如果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依然希望束缚他们听话,往往换来的有两种结果——叛逆和抑郁。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家长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需要独立。而那些被家庭枷锁牢牢套住的孩子,情绪无法宣泄,转而变成了内在的抑郁。

在我看来,听话,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了麻木和依赖。谁不曾羡慕过身边那些生命力旺盛,过得汪洋恣肆的同学朋友,他们恰恰并不是听话的孩子。

曾有作家说: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通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没有哪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只是,我们可以尝试着让自己离幸福更进一步。经常听到家长发牢骚,真不知道现在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他们不但不领情,还怨我们。

在豆瓣上,有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成员近12万,也许这个标题有些偏激,但是通过大家对父母的回忆,我们总能够窥见一些父母有意或无意对孩子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

年少不意味着不能独立,成年不意味着不再成长,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被阳光普照

相关文章

  • 这五句话,不要对孩子说

    我和我的同事们接触过许多学生,也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我们目睹过孩子对家长权威的抵触与挣扎,也倾听过家长对孩子叛逆...

  • 考试前要对孩子说的五句话

    考试前要对孩子说的五句话:1.学习虽然苦,那是你通往未来的路。 2.只要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3.相信自己,不要...

  • 这6句话不要对孩子说,伤害太大!

    每到家庭大聚会时,大人们便喜欢逗弄小孩,和孩子开各种无聊的玩笑,可他们不知道,当大人们哄堂大笑的时候,孩子的心里却...

  • 孩子,我要对你说不

    现在体罚学生是条红线,老师不能触碰。但是在赏识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却也有着抗压能力弱、受挫能力差的问题。我曾经带过一...

  • 如果孩子开始顶嘴,学会这两句话…

    如果孩子开始顶嘴,爸妈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孩子长大会感激你 第一句话:我在听,你先说 孩子开始顶嘴,爸妈可以告诉孩...

  • 期末考试临近,家长看过来

    ①孩子最不喜欢你说这五句话; ②对孩子来说这五句话很有用; ③有这么几个坑咱们得留心点; ④咱们自己的行为能影响孩子。

  • 不要对孩子说这几句话

    1,打桌子,谁叫它弄疼我们宝宝的。因为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觉得所有的错都是别人造成的,她自己一点没有责任。 2,别告诉...

  • 《情绪再大,也不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

    情绪再大,也不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 作者:南山牧 任何一对父母,或者是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压力,如何释放压...

  • 要对喝酒说不

    昨天下午上班的时候,李*到办公室约晚上喝酒,还让喊着自己部门内的几个人,我答应了。 后来,我让海*通知部门内几个人...

  • 大人请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句话

    我小时候我妈对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大人的事小孩瞎掺和啥。 那时候听了就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只能自己躲在一边玩积木。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五句话,不要对孩子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mf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