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傍晚,在游览了乌衣巷、李香君故居、古秦淮一条街后,无意间到达了秦淮河游船码头。不知是谁提议夜游秦淮河,同行的众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如是,承担财务管理的朋友立即到售票处买好票,回来后还摧促大家抓紧上船,因为售票员说,离开船时间只有五分钟。如是大家争先恐后地上船、觅座,静待游船启动。
没想到大家都被售票员忽悠了。五分钟过后,有“好事者”见没有动静,便寻问“船长”怎么不开船?没想到“船长”回复:满员了就立即开船,不满就是5:55开船。看到船上还有好几个空位,大家只好一边嬉戏,一边耐心等待。
大约25分钟后,船开动了。在大家刚刚拍摄完秦淮人家的背景时,夜幕已悄悄降临,两岸华灯初上,烟火稠集,银花火树,霓红闪烁,流光溢彩。河中游船穿梭,画舫凌波,金涛银浪,月碎灯残,楼影飘荡。
透过夜幕,穿越霓红,我似乎看到了六朝金粉的鼎盛,眼波流转的妩媚,纸醉金迷的繁华,听到了秦淮八艳的琴音,才子佳人的甜言,彻夜欢歌的喧哗。
的确,千百年前的秦淮古韵,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并深受青睐。人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穿过乌衣巷,观望香君楼,透视夫子庙,巡游秦淮河,去畅想抚琴低吟的优雅,眼波流露的妩媚,豪掷千金的风流,商贾云集的昌盛。
秦淮河,古名龙藏河,汉代称淮水。唐代后,因杜牧《泊秦淮》中“夜泊秦淮近酒家”诗句的流行,让秦淮河之名正式流行。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长110公里,其中大部分在南京市内,视为南京的母亲河。其中流经老城区的一段,也就是今天让人们“游必于是”、留恋忘返的秦淮人家这段,称为“十里秦淮”。
秦淮河兴于南朝,衰于隋唐,复苏于南宋,鼎盛于明代,历经清代而不没落。时至今日,“十里秦淮”的昌盛与喧闹丝毫不减。尽管少了彻夜欢歌、酒色喧哗,但那犹存的遗迹、古老的园林、动人的故事、永存的风韵,始终飘荡在古秦淮的上空,承载着不变的繁华。
杜牧的《泊秦淮》让淮水正式以秦淮河示众,而“八艳”的出现则让秦淮河享誉天下、经久不衰。柳如是、陈园园、李香君、董小宛、顾眉生(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个个貌美如花,人人多才多艺。只是因为她们大都生活在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时期,由于家庭变故,为了生存而沦落风尘。
难能可贵的是,她们虽为“女流”,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气节,让“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没有重演。她们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没有向权贵屈膝,出卖国家,让明末的众多官员为之汗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我们未曾领略六朝金粉的彻夜欢歌和酒色喧哗,也无法目睹“秦淮八艳”的玫姿艳逸与曼舞轻歌,但六朝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始终灿烂。妩媚、妖娆、多情的秦淮河,依然静静地流淌,其昌盛与繁荣,也将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也许是千百年来云集的商贾过多,累积的财富巨大,导致沉淀的铜臭味始终没有散去,又被往来的游船从河水深处唤醒,破坏了游人的嗅觉,刺激着游人的神经,影响着游人的情绪。但愿,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秦淮流域治理力度的加大,那腐朽的铜臭味转换成清甜的甘露,孕育出更加靓丽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