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露凝香

作者: 朵澐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15:00 被阅读207次

    ——解读何瑜的文学成长样本

    牛刀裁纸

            双“11”网购,找到自己要买的宝贝后,网络又推荐了创意写作书系之《一年通往作家路》。单瞧这书名,就有些让人心动——对文学爱好者而言,的确是一种福音。直觉却告诉我,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事,文学创作毕竟是个体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如果几本书能教会我们的话,作家的桂冠就不再高贵得令人仰慕了。

            天才作家刘绍棠说过,课堂里培养不出作家,又岂止几本书能胜任?但我相信,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天天浸润在书香中的人,成为作家的概率要比常人大得多。何瑜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文学成长样本,她为圆作家梦坚持了整整三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何瑜是谁?谁是何瑜?去年初春回营山参加县首届文学奖颁奖会,朋友们都在谈论何瑜,说她文字基础好,写作勤奋,且已小有成绩。直到活动结束时,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提出要合影,我才知道小巧玲珑、透着几分灵气的她就是何瑜。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我还以为她是个学生,其实她已在我的母校营山中学教了六七年中学语文,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何老师,我也跟着这么称呼她:何老师。

            何老师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并非偶然,倒是有些机缘。她有弟有妹,在家排行老大,但在传统的中国乡村小户家庭,女孩子并不受人待见,“我从小就很内向,默默地守着那份孤独,学会了思考,心中储满了太多太多的情感,无法宣泄时,我就一个人怅怅地对着茫茫大地、望着蓝蓝天空发呆。”有时,她也喜欢找个要好的朋友倾诉一番,但又担心朋友守不住嘴泄露了隐私,便写了一些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文字。这样经年累月,苦其心志,何瑜对世界、对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自己有很多的话要告诉这个让她迷惘的世界。

            何瑜父亲何启荣,是远近闻名的何氏竹编工艺大师。心灵手巧的他,无师自通,靠精湛的竹编技艺,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其作品畅销海内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曲折传奇的一生,如同一部厚重的书,用文字记下人生的精彩,成了父亲平生难了的夙愿。“瑜儿,好好读书,一定要帮我实现这个梦。”父亲的嘱托,时时萦绕在她心头,可写书这事有多难她不敢去想,码字的功夫也不是搬砖头,能吃苦就能做好。为父著书立说成了何瑜挥之不去的文学情结,上大学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毕业后又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中学语文讲台。这一步,距何瑜的文学梦已近在咫尺,激活她心中那些沉睡的文学因子,只需要一个热烈的引爆点。

            县作协主席李建春就是这样一枚火星,不仅自己燃烧成太阳,还把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心儿照亮。他发现何瑜文字感觉不错,看到了她的文学潜质,就约她给自己主编的会刊《文脉》杂志写稿,还把主编《中国精短新诗三百首》的重任交给她。人的潜能一旦释放出来,有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何瑜文思如泉涌,在李主席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一发而不可收,汩汩流淌了出来。

          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经历,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则。何瑜写的那些散文,大多是她童年的记忆,曾经无法释怀的过往,也如电影曝光在灵动的文字底片上。小时候,何瑜和祖母一起生活,感情非常深厚,祖母虽已去世多年,却时常出现在梦中,她情不能自抑,含泪写下了非虚构散文《梦祖母》。文章缘梦而起,简笔勾勒出祖母勤劳而坚韧、清苦而幸福的一生,深深的缅怀中夹杂着淡淡的悲伤,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又个性鲜明的乡村妇女形象,俨然一部浓缩和提纯了爱情、真情、亲情的家族史。

            多彩多姿的生活照进了何瑜的文学梦,但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何瑜已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了一个神采飞扬的风口——只要静心凝神,她就能写出和她一样漂亮秀气的好作品。果然不出所料,我很快就读到了她的大作《你看,那是大黑么》。洋洋洒洒数千言,如行云流水,展现了几条被父亲唤作“大黑”的土狗和一条来自城里的洋狗“米蛋”大致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些狗或被人炸死,或被人屠戮,或被人追杀,或染病丢失,令人唏嘘。作者写的虽然是狗,但其实也是在写人。从狗这面镜子里,照出了人间万象、人生百态。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在那个物质匮乏、道德失范的年代,面对那些残害动物的家伙,父亲对自己豢养的忠诚无力保护的无奈,对狗咬好人熟人、恶人伤狗吃狗的愤怒,都不露声色地掩藏在娓娓叙述中。

            无声的倾诉、无情的审判,如锥刺痛我们的爱心、善心。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人们对待狗的态度,折射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我们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切,对乡风习俗的反省与批判。情之所至,笔之所至,作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其立意独具匠心,颇有几分小说风味。

            一个能把狗写得如此生动深刻的人,其洞察力非同凡响,其情感非常细腻,写人自然不在话下。所以,我特别看好何瑜老师驾驭文字、掌控情感的能力。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大凡出色的作家,莫不如此。对何老师来说,情趣化的写作爱好,已演进为常态化的生活表达,她以敏感的触角感受着这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又孜孜不倦、源源不断地把这种感受变成活色生香的文字,鸡汤似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每次读到她新出炉的文章,我都充满期待——又将是一次惬意的心灵之旅!

            传导满格的正能量,是何瑜散文的一大特点。她涉猎广泛,勤于思考,善于捕捉每一朵情感激荡的浪花,从生活的点滴中摄取营养,萃取精华。作为孩子的母亲,作为中学教师,她对孩子的教育十分走心,这是一种本能使然,但她不像普通妈妈、普通老师那样,倾向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谈论分数的高低,而是聚焦于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潜移默化,于是有了这篇构思巧妙、视角独特的散文《老师说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师之所以为师,就在于传播人间大道、弘扬人生正道,此乃教师天职、父母本份,何老师身体力行,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总能给人向上向善的力量,让人如沐春风,如临秋水。

            闻香识女人,动墨会君子。何瑜有自己的文学追求和价值取向,她不媚俗迎合,也不跟风逐潮,始终秉承胸中有大义、心中有大爱、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文创精神,笔耕不辍,跋涉不止。何瑜矢志不渝,心无旁骛,一个人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偶尔也停下来看看风景,静下心来思索人生,这样边走边看,从容不迫地闯入文坛,而且,一只脚已迈进了文学殿堂,以她的执念和认真,不写出名篇佳作,绝不肯回头罢休。

            文学这条路曲折坎坷,何瑜已然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并愿意为实现这个梦放弃常人的幸福,选择另一种更为艰辛的生活。何瑜的业余时间都被读书写作挤占了,她已经习惯了桃李芬芳般的课堂教学,翰墨书香式的阅读写作。在我看来,这或许是比较理想的生存状态,可以省去很多烦恼,除却很多杂念,一门心思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的生活杂质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被滤掉。

            何瑜的散文清新而纯净、淡雅而纯粹,如同她的名字,洁白无瑕,纤尘不染。她的坦率和真诚,都融在字里行间,语言平实却不乏张力,文风质朴却不落俗套,几乎没任何阅读障碍。作品是写别人看的,任何技巧都只能是工具。从事语文教学的何老师深谙其理,但这并不妨碍她将“简单的生活”写得精巧别致,饶有兴味。拒绝平庸、超越自己,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也需要深厚的功力,这是一个作者走向成熟的标志,何瑜似乎已驾轻就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生活中的何瑜非常低调,是那种不显山也不露水的知性女人。她恬淡文静,矜持端庄,如同衣着朴素的邻家小妹悄然走过你的身旁,也许无法令你惊鸿一瞥,但她一路洒下的芬芳,却让你不得不回首流盼——她太可爱了!是的,她就活跃在我们身边,把那些不经意间就容易流失的美捧给了我们。

            爱美的女孩天生就有诗人情怀,何瑜不单散文写得好,写起诗来也有板有眼:“有些叶片是枯不了的/比如仙人掌、海棠、宝石花/她们早已把自己的汁液储存/长出嫩嫩的根/这些根都流淌着母体的血/直到叶片憔悴,也没想起/今年的叶片是去年的母亲/其实,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有些花是开不败的/比如胡豆花,油菜花,凤仙花/她们义无反顾地将花香打包/凝聚成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母体的香气/母亲的香气在褪尽/犹如躺在岁月的磨刀石上/直到我变成一粒能独立的种子/也没想起,今年的花香是去年的母亲/孩子,其实也会成为母亲”(《母亲·孩子》)。

            如此充满生活哲理、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而今已经凤毛麟角了,如果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是断然写不出来的。生活不是诗,但比诗更有韵味,能把生活过得和诗一样的人,无疑是懂生活、会生活的人,而以诗为命,把诗当成生活的人,或许只能成为诗人。我不希望何老师为诗所累,无辜地沦为痴情迷途的诗人,她应该有自己最理想、最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这也是一首博大而壮美的诗,相信她能在三尺杏坛上写出更加动人、更加美妙的诗篇。

            梦想犹如黑夜里的篝火,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温暖我们勇敢的心。为父亲代言立传的梦想,把何瑜引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她撰写的《竹编大师何启荣》一书即将杀青,遂了父亲毕生企图的宏愿,也成就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

            如果说理解的过程即是创作的过程,那么,圆梦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的过程,好比手里拿着钥匙去开门,有的人一下就打开了,而有的人却试了好几次也打不开。何瑜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文学的执着与坚守,都非常人能及——她以自己的聪慧和努力,破解了一组组人生密码,成功地叩开了她心向往之的文学殿堂。

            树人如树木,都需要沃土、阳光和雨露。在县作协戊戌年迎春座谈会上,何瑜发言感恩道,“我的写作是从认识李主席开始的”,文学前辈魏兴良老师的鞭策和激励也给了她坚持走文学创作之路的信心。在通往作家的路上,何瑜这个宁馨儿遇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伯乐与知音,生活中的小家碧玉,经过岁月的磨砺和洗礼,必将光彩夺目,成长为文学上的大家闺秀!

            前程似锦,路在脚下,我们一起赶路吧,无论风雨,无问西东!

                      2018.02.03,斗城柳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家碧玉露凝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w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