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安心老师《在远远的背后带领》129-144页
要做到无伤害地表达,就要把语言中的攻击性去掉,把“你”改成“我”,把“评判标签”改成“行为”,把“指责”改成“感受及影响”。
现学现用。今天哄二宝睡觉时,大宝在用平板听她的故事。奶奶说了好几遍“小点声”孩子也没有行动。起初,我也有点窝火,孩子对奶奶说的话不给予回应,是对老人的不尊重。不把音量调小,是不顾及妹妹想睡觉的感受(就这点事被我上纲上线想象出了这么深层次的问题)。
庆幸的是,今天的妹妹很好哄,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也在这个哄睡的过程中反思,问题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严重?或许孩子并不觉得声音太大呢?觉得声音大,怕被吵到,这些都是我们的问题。于是,在二宝睡着后,我试着用了一下“面质性我信息”来表达:宝贝,现在妹妹睡着了,咱们也没有开电视,也没有人在说话(表达事实),妈妈这个时候听着你平板的声音觉得有点吵了(我的感受)。话音刚落,孩子就主动去把音量调小了!
️所有的惩罚和奖赏都是一种操控,是想让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
很认同这句话,但是依然觉得现实生活中真的想要做到零惩罚、零奖赏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不知道是我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需要改变还是怎样?
️真正的沟通是基于对自己感受的负责,而不是出于攻击。
我们的沟通总是自带防备和攻击(尤其是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总会用到一些评判性语言来攻击对方,而同时又充满防备。
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表达感受。这让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说事实—说感受—说需要—提要求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远离伤害与被伤害,远离“暴力”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