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以后,我问了自己这几个问题:论坛的主题为什么不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而是"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乡村教师有"教师"共性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具备"乡村"特性呢?这些特性是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回答了乡村教师如何发展的问题。
论坛的主题为什么不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而是"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刚刚过去的6月份,赣州四中的刘爱平校长在他们学校跳楼自杀,他在遗书里说,是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患上抑郁症而选择在学校教学楼一跃而下,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和前程似锦的事业。他的死亡让我久久无法平静,首先赣州市离我们那里不远,其次我对刘爱平校长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之间的痛苦,真的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尽管他名声在外,已经是一个名校最有权利的人,但他依然觉得唯有死亡,才能消除这种差距带给他的巨大痛苦。
当今中国的教师,第一身份,是无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承担员,在这样的身份之下,你不想仅仅只当一个传声筒,当一个执行者,而是想把真正的教育,落实到实践,会遇到什么情况,是我们坐在这里去谈论,三言两语也说不清的事情。而在乡村践行教育,更加有其特殊性,但也更加意义重大。
乡村的凋敝,优秀人才的流失,教师的老龄化,中国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一切不难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的存在——那就是乡村教师,正在不断地被边缘化。虽然我现在到了北京,站在了舞台上,头上有聚光灯照着,有目光注视着,但这并不是我的生活常态,这属于生活中的大惊喜,更加不是三百多万乡村教师的常态。我特别感谢不停涌现出来的,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乡村教师的公益组织,我们整个活动其实都是为乡村教师而设置的,你们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走到聚光灯下,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肩负历史使命和边缘化使得探讨乡村教师的成长成为一件特别迫切而意义重大的事情。
乡村教师拥有"教师"共性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具备"乡村"的个性呢?
这张表格是我所任教学校部分孩子的基本情况。
我是一名在重男轻女的农村长大,最终又回到农村工作的普通乡村教师,我是一名视力障碍者,同时也是一名有一个三岁孩子的单亲妈妈,所以我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是他们中的一份子,所以,应该说,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我们的孩子,在残缺不全之中,倔强长大,野蛮成长,他们真实,生动,又让人心疼流泪。当你用平等的姿态,走进他们的家庭,探寻他们的成长轨迹,与他们朝夕相处,如果你作为老师的良知还未泯灭,你就不会忍心仅仅把他们当成应试教育之下的考试工具。
我们为什么除了具备教师的共性还要具备乡村的特性?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是如此特别,他们在情感极度匮乏之中长大,在残缺不全中成长,他们最深切需要的是什么?滋养他们生命根基的养分来自何处?我们作为老师能带给他们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带给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乡村教师最应该去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乡村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大动力,基于这样思考而成长的教师才堪称人师。
乡村教师的个性是什么?
首先,我想,乡村教师应该是勇敢的人。
我之前从没觉得自己胆大,但后来居然有人夸我勇敢。我觉得勇敢这个词用的比较大,因为很多我所做的事情,从常理上来说,都很平常,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放在体制之内,很多很平常的事情,你做了,你就成了一个勇敢的人。
在我和北京一土学校、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还有和许多公益组织接触之后,我觉得我仅仅是因为幸运。但是后来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些公益组织,也知道如何去联系,互联网时代,消息的传播是很快的。但是听我介绍到后面,都还是说,听上去都很好,但是教育局肯定不允许的,领导肯定不允许的,还是算了吧。所以,我想,大概我还算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在基层学校里面,有很多做法,已经完全谈不上是不是符合教育的规律了,而是已经是突破了教育的底线。这些行为,并不是说你需要掌握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知识,你才能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能够判断出这样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会集体对这种事情无视,或者是已经没有感觉了呢?就是因为一些现象太普遍了,普遍到大家都觉得已经正常化了,而自己也没办法去改变了。教师群体是一个很怯懦的群体,不要说仗义执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哪怕是这个刀子已经砍到了自己身边的人,只要不是自己头上,基本上很多人都会选择视而不见,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教育现状,就像砖头砸麻雀,砸到哪只算哪只,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荒谬的事情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别人发生事情的时候,你选择沉默,那么当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也可能会面临孤立无援的地步。
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村小的孩子,因为各种现实的无奈,也许表现出来,有的内向,有的外向,但内心普遍缺乏安全感,一个懦弱的老师是教不出真正勇敢的孩子的,也只有勇敢,你才能跳出去,把更加广阔的世界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其次,乡村教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
同事之间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哇,这样的任务也太假了,还能再假一点吗?第二天发下来一个新的任务,大家都笑:看来昨天我们都错了,还真能更假。所以好像现在教育行业的虚假也已经是无底线的状态了。
这个世界不缺聪明的人,时间长了,大家心里就会清楚,谁虚假谁真实。
如果你不勇敢的迈出去,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如果你不真诚,那么你就遇不到真诚的人,也遇不到真心搞教育的人。你也走不进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也几乎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发生。
乡村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人,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人。
"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我想在坐的每一位,都可以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上面的认知并不是我从娘胎里自带出来的。这些认知是如何慢慢形成的呢?
这是我学习的一部分网络课程:《蜕变》和《诺言》都是有关职业发展,但是更关乎个人发展的网络课程,《有意思课程》是专讲写作的,郝景芳的《世界简史,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是给孩子们的,也是给我的,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还有就是我们的村小教师成长计划的课程。
当然阅读和写作绝对是老师必须具备的两大习惯。
这些学习让我收获很多,而思考、实践与理论的碰撞,才会有真正的成长。这也是我一路走来的一个切身体会,所以我看的很多书,参加的很多线下培训,都在弥补我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性不强的缺点。
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但是师范生还有基层一线的老师能够接触到的教师培训是什么样子的呢?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心里都有数,这世上最复杂的工作却没有像样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教师培训,师范生培训本来应该是国家的公共事务,但是这些让我的认知飞速发展的课程,却是一个朋友资助我购买的。
所以这也反问所有的老师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我们有许多途径去获取我们想要的资源,我们可以想尽各种办法和我们想要结识的人产生联系,中国教育,中国乡村教育,从未像现在那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听到那么多的声音,能够得到那么多的支持。
我是谁?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这些课题本应该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的重点,却连我这个基础教育的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哪怕登顶了教育高峰的名校长也无法解答的难题。
我不敢说,我就取得了什么样的真经,在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道路上,是没有尽头的。而我遇到的人,在我困惑的时候,所给予我的并不是仅仅是,抱抱亲爱的,没事的,都会过去的,而是从我的实际出发,引导我,让我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教育的范围是广泛的,我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到底是我教育了孩子,还是孩子教育了我,而我也很难分得清,具体哪一个人哪一件事哪一本书,塑造了我的具体某个部分,教育如此美妙,愿我们能一起同行。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