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作业里有一项内容,某本专注于默写的习题册10页。
老师布置作业时强调了两点:这项作业有一部分是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如果写到9点还写不完,就不写了,剩下的明天上课再补。
于是,小朋友有些纠结:如果写不完,心里是没完成作业的遗憾,明天的任务就更多了;要是把它写完,可能到十点多还不够,再说也太累,刷题已经刷疲乏的他并没有十足的劲头完成。
我能理解他的纠结。
据说有些小朋友怕请假了题卡做不完,生病了还撑着去学校——都卷到这份儿上了,可怜的孩子真多。
在我看来,这样的作业完全可以不做,其它至少有一半的习题也是不用做的。
我甚至认为,放假前最后这一周如果请假不做题,考试成绩或许还更好一些,一则不用接收来自老师和学校里的焦虑压力,心理上轻松;二则休息好了头脑更清明,平日学到的都能发挥出来。
在跟小朋友商量征得同意后,我在他书上某个地方签字“未做完,明天补”,约定只写到九点,九点一到就收拾书包,准备洗漱睡觉。
于是,清清爽爽地,按时睡觉了。
如果任其纠结,小朋友和我就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作业,必然磨蹭,浪费时间,又不开心,这火最终是要发到我这里来的。
我若能包容,还得以耽搁我俩休息时间的方式消化掉他的情绪,然后相安无事;我要是累了一天急于休息,免不了发脾气训他,事情只会更糟。
所以,跟小朋友讲清利害关系,当机立断、不纠结,决定之后就不想其它,照着做,是最能减少内耗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