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一位愤世嫉俗的青年拜访了哲人的小屋。
他是位图书管理员,敏感,内向,自卑。他听说哲人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便决心当面推翻这种谬论。世界一片混乱,像他一样烦恼和痛苦的人到处可见,得到幸福哪里容易了?
哲人告诉他这样的道理: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哲人和青年的辩论,大量朴实平直的案例,展示了阿德勒式的心灵成长世界。
阿德勒与费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世间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当我们掌握了课题分离这把金钥匙,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生活就会变得简单,烦恼都会飞去。
一、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年终的工作述职能评第几?孩子的期末成绩排名又下降了,受新冠疫情影响不能回家过年,对面装修还在进行中噪音不断……
这所有的烦恼都离不开我们所处的人际关系。甚至于我们苦恼个人写作能力提升太慢,个人的身高只有158厘米,也是源于与他人的比较。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一切烦恼都将消失。
所以阿德勒断言:一切烦恼皆源自于人际关系。
比如,自卑感的产生,当我们看到同龄人非常活跃时,我们就会感到自卑,当看到别人都出双入对而自己还形单影孤时,会心生嫉妒或非常焦躁。
当世界上只有我们自己存在时,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伤害,这些失落、恐慌、自卑也都不存在了。
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存在,就形成了社会,也就产生了烦恼。
二、 人际关系中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被他人包围着,无论如何都逃不出人际关系这张坚固的大网。那么到底是人际关系中的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让我们心生烦恼?
书中的青年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像哥哥一样继承父亲的印刷工厂,自从他去当了图书管理员后,就与父母的关系多少有些不愉快。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认可欲求,这是很自然的心理。他明白自己的职业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这种认可欲求得不到满足,也就产生了烦恼。人际关系的烦恼都集中在这一点。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人们喜欢寻求别人的认可,是因为从小受赏罚教育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反之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评这种赏罚式的教育。
比如,我们看到垃圾捡起来,如果周围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有人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激或表扬的话,我们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也许就会不做了。在赏罚教育模式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有人表扬才会做,或者没人惩罚,就会去做坏事。
而在犹太教教义中有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要说为谁活着,当然是为自己。我们都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可而忙碌,比如我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的视线,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许多人因为划不清界限,不懂拒绝,要满足周围每个人的期待,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而需要求助于专业的老师。
实际中,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都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三、用课题分离这把金钥匙,解除烦恼
假如有个孩子不爱学习,不做作业,回到家就打游戏,有时连教科书都会忘在学校,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做呢?
一般父母都会想尽办法让其学习,上辅导班、请一对一家教,甚至还会动手体罚。而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最终也不会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最终结果会怎么样呢?将来就业机会减少,可选择就业的范围窄,层次低。而这个结果由谁承担,是需要孩子承担的。
所以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辨别是谁的课题方法很简单,就是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这里也不是放任不管,父母只能在孩子需要援助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如果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会产生更强烈的反作用。
邻居高三的孩子还有一个学期课程,却提出不去学校上课了,在家自学。父母不同意,却强求不了。
这个时候父母要用课题分离方式,与孩子彻谈。耽误的时间是影响孩子未来人生的重要时刻,谁也帮不了,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很多父母都习惯于背负孩子的课题,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时,已经失去了自我。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给出的具体而又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当然,课题分离只是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一个入口。书中还阐述了通过在共同体找到归属感获得勇气,及由接纳自己、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不断循环实现消除人际关系烦恼的终级目标——找到自由和幸福。
结语:
《被讨厌的勇气》是本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自助手册,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
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我是极昼之光明:一位爱生活,爱远足,爱记录的人,愿与您分享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