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Mr_稻香老农老师的督促下,决定将我从父辈那里听到的有关无锡最大的江洋大盗陈阿尖的故事写下来。无锡有句俗语“惯子如杀子,棒头出孝子”,而这个案例就是民间的经典故事。
陈阿尖大概生于清朝时期,住在陈巷上(整个村落陈姓居多),位于运河边。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对他格外溺爱,几乎没有原则。其中,几则童年的故事,我们都能耳熟能详。
其一、倚墙偷鳊鱼
大概在陈阿尖六七岁的样子,来了一个鱼贩,陈阿尖吵着要吃鱼,那个时候,饭都吃不饱,哪会买得起鱼呢?再宠爱,也是要有经济条件的呀!
于是,他母亲没好气地对他说:“米都吃不起了,要吃鱼,偷去吧!”只是随口说出来的一句玩笑话,却成为陈阿尖“传奇”生活的序言。
话说这么一个小馋猫要自己“医治自己的馋病”,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他跑到鱼贩身边,一直静静地守候,趁鱼贩不注意,抓起一条鱼就藏到了背后,他一直贴壁蹲在墙角,直到鱼贩挑着担子离开,才屁颠屁颠拎着偷来的鱼跑回家去。
清朝那会儿,其实,家庭教育还是蛮注重礼教的,一般孩子偷东西,被家长发现,肯定是要严厉教训一番的。
可陈阿尖的母亲却是个奇葩,她看到孩子手里的鱼,听到他偷鱼的过程,不但没责骂,相反还兴高采烈地夸赞儿子聪明!
其二、破棉花偷油
孩子做坏事,家长不及时加以遏制,那么这小偷小摸有一就会有二。
有一次,家里没有菜油了,母亲让陈阿尖去打油,他却只问母亲要了一件破棉袄。来到油坊,他见店铺挤满了人,就顺势往里钻,趁人不备,“不小心”就将两个棉袄的袖管掉进油桶里了。
这还不够,他还贼喊捉贼,先发制人,硬是哭着喊着要卖油人赔他的破棉袄,旁人好说歹说,他才放过店家,“委屈”地回到了家。
一回到家,他就把两个袖管一绞,挤出不少菜油,他的妈妈自然又是对他一阵猛夸!
其三 、胳肢窝里藏鸭蛋
尝到了甜头,他又开始瞄上卖鸭蛋的,这次他还是很有耐心地蹲在卖鸭蛋小贩的身边,因着小孩子人家自然不会想着来驱赶。
可是一转身,鸭蛋就少了,菜贩子见孩子还在,就问他:“孩子,这鸭蛋是不是你拿了?”
陈阿尖确实拿了鸭蛋,蹲在他身边,为的也是他篮子里的鸭蛋,但是,这小家伙不可能会承认啊。
人小鬼大,装逼的本事也一流,他就是一味摇头装无辜,小贩查看了他的衣裤口袋,也没有找到什么证据,就气鼓鼓地挑担走了。
他怎么会想到,这孩子会把鸭蛋藏在胳肢窝里呢?回到家里,妈妈做起炒鸭蛋,少不得继续夸赞儿子“聪明”了!
小时不教,长大当然就成惯偷了。陈阿尖天资聪慧,能在一边偷看买拳头的武艺,自学成才,而后艺高胆大,更是为所欲为。
相传,他跑到商铺偷钱箱,披头散发装成恶鬼模样,躲在钱箱里学老鼠叫,闻声前来的掌柜打开钱箱查看,立即当场被吓晕,他呢!自然就是拿着钱从容离去。
再后来,他偷镖局押送的商船、苏州官府的库银、浙江海盐的富商……最后又因为,他品行恶劣,没有姑娘愿嫁给他,他又“兼职”做起了采花大盗,甚至还引发了可耻的命案(命案过于血腥和恶心,此地略过不表),于是就被官府通缉。
而他脑子好,早就拥有反侦察能力,在官府抓他的时候,有一次,眼看就要抓捕归案了,他眼疾手快,在雪地里,他倒穿着鞋子逃命,那些府衙的公差,循着脚印自是向相反的方向去了。如此,他躲过一劫。
据说,后来他为了逃命,用油爆炒黄豆,再用水一浇,硬是把自己毁容成了麻脸,又躲过一劫。
俗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陈阿尖有一个恶习——赌博,而且嗜赌如命。官府根据他这习性,便在各个赌坊部下暗探。
果不其然,陈阿尖熬不过赌瘾,又进了赌场。他自持已经面目全非,没有了顾及。因为连输几把,他便发狠掏出所有的银两,大喊一声:“这把输了,我就不叫陈阿尖!”话音刚落,他就被四周埋伏的官兵拿下了。
陈阿尖在苏州被判处死刑,押解到无锡执行。临行前,母亲前去送行,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后事。
他摇摇都,只对她说:“娘,我从小喝你的奶长大,现在要走了,还想再喝一口。”母亲自是不会推辞,含泪解下衣衫,陈阿尖却狠狠咬了下去。
结局有两个版本:其一是母亲因为被咬掉了乳头,痛死了。其二,是母亲还活着,但是因为儿子死了,她发了疯,整日喊着:“阿尖!阿尖!阿尖……”
这则案例影响很大,甚至有了无锡的老话“江阴强盗无锡贼”,而那个贼,据说就是这个陈阿尖。
从这些零星的民间传说,我们可以看到:陈阿尖如果能遇到懂得教育的母亲,或许他能成为无锡的骄傲,而不是一段我们想轻易揭过的伤疤。
从而,我们或许也要反思: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确实需要全身心地爱护,但是,这个爱一定是有原则的,一定是要给予与他们好坏标准的,也一定不是强加干涉,而是做好我们那个“自留地”的守望者。
及时纠错,及时帮助其改过;及时自省,及时做好合格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