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在公众号里发了《大理新移民日记 | 大理也不是桃花源》后,有一高研班画画同学,深夜向我吐槽。
这位同学陕北人,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发展,经过多年打拼,在北京五环外买了房子,和太太办了个水彩班,专门教准备参加美术高考的中学生,生意还不错。太太又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家庭事业都算圆满。
他说:“文章写的和我的情况很相似。我也是冷不丁就有加微信要来北京看病的,报班的,旅游的,出差的,培训的,都要找帮忙或者见面,有的还得让陪上去旅游的,还要要画。每个人都觉的自己远道而来了,打扰我一下。”
“有的还要让我帮忙去买大书店书,说是网上和地方书店都没有。”
这些人好像要求别人都是理所当然,义务帮忙是应该。却从不去替别人考虑。
一位大理移民留言:接待任务是每一个大理新移民的烦恼,我们都有。
看来,农村亲戚给大家带来的烦恼差不多都一样。
农村人有流传千年的旧思想且不说,还总是固执地认为,城里亲戚必须顺着他们,他们的思想才是正统。
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就必须保留或者纵容农村的习惯和思想。离开农村而拒绝农村生活习惯的人,都是背信弃义,忘本忘祖。
你要是指责他们行为没有礼貌教养,他们的口头禅就会是:没有我们农民你们早就吃土啦!
倒数三辈子你也是农村人!
你祖宗都是像我们这样过来。
农民只是一个职业,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只是农民,谁会讨厌你反感你,问题是你为什么不只是农民,还是迂腐封建的农民呢?
都21世纪了,为啥习惯和思维还像前两个世纪的呢?
记得去安徽旅行,看到以前的徽商大宅,看到以前村村都有乡绅支持兴办的私塾。
凡人都是有榜样和目标的,在村子里,那些乡绅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大家向往的生活了。乡绅不仅勤奋,读书识字,家里一般都有很多藏书,兴致好些的还会收藏些名人书画。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的农村,家里住大房子,但是家里除了学生的课本,一本课外书也寻找不到。装满书的书柜基本上一个村里都见不到一个,电视倒每家一个。
打牌、喝酒、吹牛、家长里短。这是农村的生活。这种生活中出来的认境界高才怪?
城里人自私,至多只为自己,人家也光明正大承认自己自私。农村人自私,还要给自己戴高帽子。
什么一个人出息,就要为家族着想。什么我们的日子多穷苦日子多难过。
什么大家永远在小家前面,什么弟弟妹妹叔叔阿姨都比我重要,什么我成功了就要拿我的小家去帮扶老家一大帮人。
农村人,他们不懂隐私,不懂尊重,不懂个人权利和界限,更可怕的是,他们思想的顽固不化,和固执己见。
他们永远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写此文不是丑化农村人,实在是有些行为让人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