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完一篇文,我都会转发朋友圈,分享到各个群。一次,在我满腔热情的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和笔友共同坚持共同进步的文,并转发出去后,很快有一个人请求添加我为好友,并谦虚的备注“希望在写作方面能和你一起切磋切磋。”
我对谦虚、不自吹自擂的人素有好感,很快通过了他的好友请求。每当,我把自己的文发到朋友圈,他便评论“写得很棒,加油!”,可惜每次都是这种大同小异的鼓励之词。其实,我更想听到批判性的建议。
我觉得既然是切磋,就应该做到极致,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提出来共同探讨,才能早点见证彼此下一刻的美好呈现。
于是,我也关注他的动态,他写的每篇文章,我都会认真看,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到他,当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能给我的文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和志同道合的人并肩前行、共同进步,该多美好!
然而,有一次, 我兴致勃勃的通读完他刚刚推送的文章,仔细斟酌后写上:如果再加一些金句会更好,这次写的比之前好多了,之前的文更像是自嗨的日记。
我以为他会为我的真诚,如偶遇知己般喜出望外。
半晌,他干巴巴回了句“谢谢”,从此就在我的写作之路上消失了,再也没有跟我有过任何交流。
为什么一些诚心诚意却直率得一针见血的建议,总是会被人拒之门外?

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无奈和烦闷,对情商基本为负的我来说,看似咎由自取,却也不能不说是人性某种本质上的东西使然。
人都是渴望完美的动物,在自画像时,难免会不由自主地美化,而当别人握着画笔给自己描画时,也往往喜欢被画的美一些,却不愿正视,也不愿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
所以,很多时候,当他矫情的问了句“我怎么不能”时,其实他只是想让你替他找个借口安慰几句,以保持自己完美的画像。
当你傻了吧唧分析了前因后果,而不得不在他的画像上圈出一个黑点时,他往往会无法忍受,甚至恼羞成怒。
所以,当他渴望去做却迟迟没能做一件事,而曾一度怀疑自己时,他往往只会找各种借口说服自己。因此,很多人常常以忙人自居,而心安理得的接受并允许自己不去追求内心向往的“诗和远方”。
昨天,一个读者问我:为什么我写不出来东西?一点生活感触都没有?
我说:你心不静,你平时没有收集感想的习惯。
半晌,他回:我在大学时写过一些随笔,以后也会写的,但现在还不是我沉思的时候,我很忙,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所谓的忙,就是可以不沉思的理由吗?不过是一个为了说服自己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有首歌这么唱:“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让别人失望?”,我觉得大部分人的忙是为了遮掩痛苦的真相,不让别人失望,也避免在让别人失望后自己也失望的发慌。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说:世上只有一种好汉,就是在看到自己丑陋的真相之后,依然选择承认、正视并接受自己。
这里述说的主人公不特指某些人,是一切不能正视自己的普通大众,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仅仅是我感悟生活时,得来的粗鄙想法。不一定正确,期望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