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古时善于用“道”的人,处事微妙通达深奥,让人难以真正了解认识。如果非要认识他的话,只能勉强形容一下了。
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
做事情谨慎小心就像是冬天在冰上行走,保持警醒和戒备心仿佛是领导者害怕邻国随时会来进攻。保持庄重、恭敬的态度如在他人家做客一样,像冰雪融化一般洒脱,让一切消散,敦厚淳朴不加以加工,像山谷一样深渊深邃和旷达,就像浑浊的河水一样浑厚,像大海一样辽阔的胸襟,如清风一般永不会停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使浑浊慢慢变得清澈,谁能使宁静慢慢变得生动起来?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想要保持“道”,就不能太满。只有不满,才能去旧存新,得之永恒。
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道德经好像不止一个版本,有时候其他版本里的文字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好在意思都大致一样,所以也不用纠结,中心思想才是重要的,咬文嚼字不可取,那就很难再往前继续了。
这一章讲的是拥有“道”的智慧,会是怎样一个人。
我第一喜欢那句“俨兮其若客”,这里的话我想在与朋友的交往上对我有一些启发,它仿佛是在讲人与人的边界感。不光是朋友,也可能是爱人之间,亲人之间,同事之间。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喜好与边界都不同。就算再熟悉,我们应该有最基本的尊重与重视,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过分的“随意”。
然后喜欢“涣兮其若凌释”,什么焦虑啊、忧愁啊、解不开的心结啊,就让它们像冰雪消散一样从我们心中消失吧,留下来的是温暖的太阳,萌动的春天,释然的自己。
当然了,我还喜欢那句“犹兮若畏四邻”,我觉得人是要有一定的危机感的。所谓“居安思危”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我前一些日子就好像陷入了思维的牢笼,因为我时而会对自己因为对工作的预前担忧而懊恼,我觉得自己的心里不够宁静,总是担心一些事情。但是今天仿佛有了一些新的领悟。有时候,不要害怕自己有所担忧,那是我们向阳而生的表现。因为想要变得更好,所以有了担忧,这不丢人,只要不要过分忧虑就好了。小的压力会转化为我们的动力,但过大压力也是不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
其实,我对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两句不是那么理解。这两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看了一些解读,难道是“动态守恒”的规律?浊与清相互转换,静与动相互交织,不达到一种绝对,永不自满,才有“新”的能力。能够在动态中找到新机的人,便是拥有“道”的大智慧者。暂时这么理解吧,后续有新的感想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