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认知上先达到“富裕”,精神上才能逐渐丰富,钱包才能“自然而然”地鼓起来。
相信很多读着朋友跟我们一样,在五月份这个“二季度承上启下的关键月份”里,充实而又忙碌地奔跑在冲刺半年任务的道路上;亦或者天气回暖了以后,重启了户外跑步等身体修炼;再比如着手准备下半年重要的考试;等等。在这些美好的时光里,还有一些朋友跟我们抱怨说,虽然下了很大决心,但就是行动不起来。今天,我们就从认知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认知,勇敢迈出第一步”。
1行动没到位?——其实是认知没到位
英国有部讨论人性的科幻剧叫《黑镜》(目前一共只播了12集,每一集都很精彩,强烈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们看看)。其中,第3季第5集《Men Against Fire》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士兵被要求去清除(也就是杀掉)一种叫“蟑螂”的生物,“蟑螂”虽然长着人型,但面目非常可憎。(本来这里想放图的,但确实有点恐怖,决定还是算了。——笔者)
主角在杀死几只“蟑螂”以后发现,其实所谓“蟑螂”就是普通人类,只不过是“政府认为基因有缺陷的人”。为了提高士兵完成任务的效率,并且避免杀人后可能造成的心里愧疚感,政府给所有士兵都装了MASS系统,让他们“看到”“蟑螂”是特别恐怖异类。这一集其实映射了,政府给士兵洗脑(改变认知),从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执行种族主义的任务(类似二战中德国残杀犹太人)。
这就是我们常说“认知是行动的基础”,因为人类受很多主观因素影响和支配。兴许你还听过“懒和怕死是驱动人类进步的两大动力”,这里的“懒”和“怕死”就是认知。认知决定行动在宗教里体现的最为明显,信徒们越是相信教义(形成一种认知),就越主动自觉地执行各种教条(行动),例如佛教弘扬慈悲(认知),信众就会自觉遵守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善等等教条(不吃肉就是其中一种)。普通生活中,还有许多认知决定行动的例子。比如一些寒门子弟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所以他们拼命学习;一些姑娘认为减肥才能活的更好,所以他们拼命健身;一些朋友认为拿下注会证书才能升职加薪,所以他们拼命准备;等等。
之前,笔者也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但知道了以后,笔者此前有许多问题得到了解答。比如说,为什么许多政府报告、领导讲话要专门提到“统一认识”?因为对于这件事情怎么干,许多人(不论是内外部)还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政府推进深化改革涉及到不同利益,需要各方面“统一认识”才能够继续推动。再比如说,许多公司的高层喜欢强调“大局意识”?有时候是因为公司需要服务于集团,作出一些利益牺牲,所以强调“大局意识”。更多的时候,是公司内部各部门各打各自的算盘,比如业务部门希望多接业务,风险管理部门则想少接业务把控风险,两者就有矛盾。这种情况就要服从公司发展“大局”,选择一种折衷的方案。还有,许多地方都强调“责任意识”,把履行责任上升到意识的层面,既是说明重视对员工履行职责的要求,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员工还是存在推诿的情况(读者朋友可以想想这个词更多出现在什么样的机构、什么样的部门)。
2认识不到位?——其实只是“没这么想过”
在武侠小说里,练功练到瓶颈了以后,只有“顿悟”才能有大的突破。其中,“顿悟”有好几种,比如自己突然明白了点什么、高人指点、获得武功秘籍等等。例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面有一门特别厉害的武功叫“九阴真经”,当洪七公听到一灯大师读出总纲心法梵文的译文后,他“思索良久,大喜跃起,连叫:‘妙,妙!瞧来这法儿能行’。”;17年版电视剧里,在洪七公听郭靖背“九阴真经”疗伤那段,则更明白的加了一句“以前我还真没这么想过”。再例如,最近热播的《择天计》里,鹿晗那个角色经常被教宗大人、周独夫启发“我从前没这么想过”。还有最近热播的《欢乐颂2》里,混的很差的那些人(主要是樊胜美的家人)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不懂得自己奋斗,只会压榨亲人;而关雎尔则经常得到安迪指点职场规则,提升工作认知,在工作上越来越好。其实,遇到“没这么想过”的时候,很容易就能一点就通。下面,我们提了三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2.1摆正心态——Loss or Cost?
许多朋友喜欢炒股赚钱,但一旦出现了亏损就非常难受,不懂得设置止损,一直硬抗好几年。其实我们建议不妨换个角度看看。首先,股票如果不分红,大家一买一卖都只靠股价上涨赚钱,肯定是有一些的人要赚钱,有一些的人要亏钱。那么对于新手朋友们来说,总得让老手赚点钱吧,刚来总得交点“学费”吧,亏一点很正常。对于老手朋友们来说,虽然你是老手了,但交易市场上有大机构吧,人家有投研团队吧,可能还有内幕消息吧,你也总不能老是赚钱吧,总得给市场和交易对手也交点“学费”吧。这样想想是不是心态就平和了。(平和心态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兴趣的朋友,推荐看看美国爱德温·李费佛写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把付出的金钱、努力看作是达成目标的“成本”(cost)可以大大减少行动的阻力,而把付出看作“损失”(lost)则更容易让人感到悲观和失望,这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试想,一个人心里装着,跑步减肥好累、不能吃好的、不能躺在床上看电视好难受,坚持运动得有多难;如果他心里想的是,为了减肥我只需要每天适当运动、少吃零食,是不是就容易接受多了?
2.2设好目标——先来小目标还是直接大目标?
这个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我们先举一个反例,一位没有任何经济管理知识基础的朋友跟我说,他想两年内拿下注册会计师。我说时间有点紧,但支持你(其实难度是非常大,但碍于面子没有明说。注会改革以后,2年内拿下注会必须第一年要完成6门专业考试,第二年完成综合阶段考试,不容许有任何失误,很多牛人以及时间充裕的人才能做到)。结果过了两个星期他告诉我说,我学了会计科目里面的金融资产那几章,是在是太难了,想想还是放弃了。
对于正向激励的事情,往往需要设置几个小目标逐步实现。比如上面那位学注会的朋友,更好的办法是花点小钱报个网校,将目标设定为每天学习2-3课,这样就容易坚持下来,先考完1-2门专业考试,再逐步推进。(这里也告诉想学注会的朋友,会计这门最难的一个是全书开头的金融资产,另一个是全书结尾的合并报表,其他中间部分其实都没那么难,但好多朋友以为书上开头金融资产是最简单的,以为自己学不下去放弃了,其实很可惜。书是按照资产负债表顺序编的,就是这么坑,没有办法。)
对于负向激励的事情,比如戒烟、戒手机、戒游戏,最好一开始设置一个层次很高的大目标。一说到这里就想起了家父戒烟的故事,在我出生了以后,家父为了我的健康,毅然决然地把烟给戒了。当一件事情的高度上升到“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家人的幸福”的时候,许多事情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这类励志故事太多了,建议大家搜搜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迪。(其实早上醒来,如果你第一件想做的事不是抽烟/玩游戏,相信我,你肯定能戒掉。)
2.3借鉴方法——“方略”还是“圆略”?
“方略”和“圆略”其实是兵法的概念,这里借来用用。简单来说,在情况比较清晰、明朗的时候,就要用“方略”,也就是确定的方法或者现有可行的方法;如果情况还不清晰,就用“圆略”,也就是能够随时调整、灵活应变的方法。拿减肥健身计划举例,一个之前有丰富运动经验,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并且有丰富运动安全防护的人,可以制定下面的运动计划:慢跑3km、卧推10*3个、仰卧起坐15*4个、俯卧撑20*3个、蛙跳25*2m。但如果是此前没怎么运动过的朋友们,就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和朋友圈里动不动就是5km以上的人比了,膝盖和脚踝一开始很难承受这样高强度的负荷。建议每天少跑一点,量力而行,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距离和速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也欢迎关注伙伴作者“薛衡”(简书http://www.jianshu.com/u/db136633f431)、微信公众号“织梦创始人”或者留言,与我们一起探讨人生、科技的感悟与前沿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