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

作者: 水原素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22:14 被阅读16次

    关于作者

    爱德华·德博诺,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创新思维之父”,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创立了“水平思考”这一概念,首次将创新思维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包括苹果、麦当劳、英国航空公司、美国花旗银行等顶尖跨国企业总裁、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各领域精英,都曾经或正在受益于他的著作。

    关于本书

    这本《简化》是德博诺博士畅销经典作品之一、《六顶思考帽》的姊妹篇,阐述了简化思维法则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通过简化的思维更好地完成工作、管理团队,帮助人们享受简单生活之美。

    核心内容

    简单,是一项值得探索的重要价值。只要你愿意努力寻找,就会发现做事总有更加简单的方法。简化不是自然发生的,你必须进行选择让一切变得简单;你必须有足够强烈的意愿,才能够收获简单。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传统的价值、主动跳脱固有的框架、试图寻找更好的处理方式,这四点是拥有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的前提。

    简化是需要技巧的,要在刻意考量、选择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摒弃才可以实现。人脑建立认知和行动的常规模式,就是尽最大可能简化生活:一旦大脑识别出模式,就能顺利地往下进行,无须多费精力。

    前言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简化:如何简单工作与生活》,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5万字。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愈发复杂的现代生活让我们做事效率低下、充满挫折感。冗杂的办事程序、成千上万的规则约束,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令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团混乱。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清晰地表达出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时刻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你有没有简化——化繁为简的能力。很多事情啰啰嗦嗦说不清楚,是能力不够造成的。那些能一语道破本质的人,那些能够轻松应付难题的人,那些工作效率比你高的人,只是比你更早地养成了简化的思维习惯。

    在《简化》这本书中,作者将为我们提供“简单”的解决之道,通过简化的思维,使我们更好地完成工,管理团队和企业,省时,减压,从而从容地享受简单生活之美。

    这本书的作者叫爱德华·德博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创新思维训练专家。说起来他的经历非常传奇,15岁上大学,21岁取得医生资格,他有5个学位,其中3个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德博诺博士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创立了“水平思考”这一概念,首次将创新思维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而且因为这个成就,他还被欧洲创新协会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包括苹果、麦当劳、英国航空公司、美国花旗银行等顶尖跨国企业总裁、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各领域精英都曾经或正在受益于他的著作。他的代表作《六顶思考帽》,也是在国内热销的创新思维名作。今天要说的这本《简化》,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

    在开始介绍简化的具体方法前,德博诺博士花了很长的篇幅不断强调简化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现简化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须足够认可简化的价值、有足够的动力和决心追求简单。只要你愿意努力寻找,就会发现做事总有更加简单的方法。

    相反的,为什么有人会更喜欢复杂却讨厌简单呢?这是有其很现实的原因的,因为可以表现“优越感”。怎么说呢?如果一件事情被讲述得很简单,普通人一听就明白了,这样怎么能把自己跟普通人区别开来呢?有的人喜欢复杂,就像有人喜欢阴谋诡计一样,可以为他们博得存在感。德博诺博士一针见血地在书中指出:坚持凡事复杂化的人,其实恰恰是那些对情况不怎么熟悉的人。如果一个人精通他所要讲述的话题,他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事物。

    除此之外,传统的存在也会阻挡简化的进程。传统是一种有用的价值,但不代表传统就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践行简化,实际上是一种改革。

    我们都知道红酒瓶使用传统软木塞来封存葡萄酒。软木塞用橡树的树皮制作,弹力和复原性出色,被压缩到瓶子里面后,能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人们喜欢将瓶塞拔出酒瓶时迸发出的感觉,并且习惯性地认为使用金属旋转瓶塞的葡萄酒都是廉价产品。

    然而若干年前,有人在澳大利亚做了一项实验,他们用旋转式瓶盖来代替传统的软木塞,结果瓶盖的密封效果好极了。葡萄酒专家们在进行了盲品鉴定之后,普遍认为使用旋转式瓶盖的葡萄酒要优于使用软木塞的葡萄酒。然而,这令传统卫道士们难以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在亵渎“神圣”的葡萄酒。在很多其他新举措的实验和尝试中,人们都会发现新的观念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老办法。但是人们害怕变化,害怕无法预见的后果,这导致人们甘于陷在当下的状态里动弹不得,哪怕传统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应对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传统的价值、主动跳脱固有的框架、试图寻找更好的处理方式,这四点是拥有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的前提。

    第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简化的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那么,到底如何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呢?德博诺博士为我们总结了践行简化的5条规则和13种用于日常生活的简化方法。先说5条规则:

    规则一,你需要对你的目标了如指掌,对所要实现的价值十分清晰。简而言之,你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你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因为简化意味着取舍,而如果你对情势不够彻底了解,不知道该取什么舍什么,那可能会导致你努力的结果变成过分简单,而不是简化。虽然简化是建设性、创造性的,但过度简化却是很危险的,因为那意味着某些重要的元素被遗漏了。

    过度简化就像是一个人在过度节食。没有克制的过度节食最终会变成一种强迫症,令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演变成可怕的厌食症。得了厌食症的人不但没有获得苗条的身材,反而造成了心理和生理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过分追求简化而不是全面考虑,也有可能产生“简化厌食症”,无法实现简化的目的。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搞清楚,复杂和丰富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就像是白粥和法餐、简欧装饰和中国的红木雕刻家具、美式咖啡和长岛冰茶一样,简单和丰富都有着自己的价值。丰富是一种刻意的、经过推敲后更合适的选择,而复杂则只是冗杂的堆加,是一种简单的缺失。

    规则二,你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关注主要问题,同时为例外情况准备预案。简单必须是设计出来的,但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如果一个人不适合简单的风格,那把他硬塞进简单的类别,简化就变成了一种不公平的行为。如果你进行简化的目标人群只是大多数,那对少数的人们而言简化的做法就是不公平的。因此为例外情况进行特别设计是必须要考虑的。

    这一点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法律制度。法律法规的设计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例外的状况和不可预料的情形永远在发生,如果不能够充分考量到例外的可能,法律制度就会变成一个造就不公平的体系。

    规则三,你需要学会摒弃和剥除。如果一件事找不到存在的理由,那就扔掉它。与其担心扔掉之后可能产生的问题,不如大胆尝试弃之不用,看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剥除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替代品,而就只是简单的抛弃,抛弃之后,再依照现实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一个东西,你认为是多余之物,但你去掉它之后,反而多出更多的麻烦,那么即便这个东西的存在看起来多么没有必要,也应该保留。一个强大而机动的系统往往包含着很多备份和多余的部分。如果去掉多余的部分反而令系统丧失面对变化的能力和更新升级的可能性,那么这种简化就是不适用的。

    规则四,你需要懂得将事物分解。就像是军队被分为若干个师,师下面有团,团下面有营,营下面还有很多个连。当整个组织系统太过庞大的时候,把它分成一个个较小的单位更有利于整个组织的运转。实现这一规则就意味着分散和放权。大型单位划分为许多个小型单位,复杂的系统分解出很多个子系统,这样每个小单位和子系统的组织都会更加简单,就像人体中细胞的运作方式一样,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的运作就最为高效。

    规则五,你需要认清简化的具体应用场景。简化,可能不是对所有情形、所有对象都适用。比如,对于商场来说,复杂的指示牌和货架设计为顾客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商场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性却大大增加。

    不分清场景滥用简化,甚至可能会制造大麻烦。为什么这样说呢?想象一下你在书店翻开一本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么曲折的故事被简化成一句话:“男孩和女孩相爱了。家庭反对。因为误会,最后两个人都死了。”天啊,你不会马上扔下这本书吗?再比如,如果你在面包店挑选面包,一种面包的配料上写着“面粉和水”,另一种则写着“爱尔兰高筋面粉、新西兰奶油和法国巧克力碎片”,哪一种更有诱惑力?所以,在进行简化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这种简化是能带来好处还是相反。

    第二部分

    除此之外,德博诺博士还为我们总结了13种用于日常生活的简化方法,这些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方法,能够帮助你解决工作和生活中80%的难题。那就快来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1:简单备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我们平常感觉不出有什么问题,但这些习惯可能就是阻碍你简化工作和生活的障碍,所以,你需要对这些习惯做出检视和反思,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为“简单备注”。就是说,要像给一些物品或者文件标出备注信息那样,对你的习惯有一个明确认识,知道哪些行为和习惯是会带来麻烦、阻碍简化的,然后把这些慢慢订正过来,最终目的就是让“简化”成为日常生活和思考的一种习惯。

    方法2:每次只做一件事。人脑完全可以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就像厨师可以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商店的服务员可以一边为你服务一边接电话,你也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一样。很多事情同时进行,并不会相互耽误。不过,如果你觉得同时处理好几件事令人效率低下,那么让自己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方法3:用语言表达。自言自语这个简单的习惯可以简化问题。我们意识层面的所思所想,包含着潜意识和无意识等许多大脑处理信息时的模糊复制。当你感到难以做出决断的时候,直白地讲出来,可以强迫模糊不清和看似复杂的想法变得更加精确,也就是大声地说出你正在思考的事情。你需要知道,任何决定背后的三个主要原因都可以被简化为:1. 恐惧;2. 贪婪;3. 争论。在用语言表达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在这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是你最看重的。一旦亲口说出决定背后的原因,你就可以欣然接受那些原因了。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再回头去考虑一下。每次你回头去看自己的决策时,都可以告诉自己:“我做出那个决定是出于这样一些原因……”。

    方法4:分类和整理。彼此独立的事务搅在一起处理,最容易造成混乱。复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力图每次处理多个事务。归类不是分析或分解事务,而是将原本就彼此独立的事务区分开来,尝试每次只处理一件。

    方法5:分析和分解。分析是识别出事物真正的组成部分,这样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了。分解则是将事物分解成很多个“便于一次处理”的小块,然后就可以分若干次处理了。就像你可以根据自己胃口的大小随意切割蛋糕一样,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事物分解成自己觉得方便处理的小块。

    方法6:小步骤。一个艰巨的任务或许会看起来出奇地复杂,但被分解为若干微小的步骤之后,按部就班地处理就会令任务简单解决。关注当下的这一步往往比关注整个任务简单得多,不要总想着全局。攀登珠峰的登山者每次也只能走出一步,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也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的小步骤,一步步完成就好。

    方法7:利用概念。概念是大脑对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不计其数的行为的简化方式。一旦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提取出概念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就已经在简化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了。比如你在乡下开车迷路了,这时你动用一个笼统的概念来简化问题:“一直往北开,早晚能开到公路上”,那要比仔细考察自己到过的每一条路和每一个交叉路口更容易达到目的地。这就是概念的目的所在:把行动简化为很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确定概念,概念要足够笼统、含混和模糊,才能涵盖多种可能性。第二个阶段就是将概念变成现实可行的细节。

    方法8:“急转弯”式思考。出于某种原因,人的大脑并不喜欢这种“急转弯”式的思考。但这样的思考方式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的、有解决方案的熟悉的问题后再进行解决。

    方法9:逆向工作。逆向思维众所周知,“逆向工作”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从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思考,逆向规划每个通往目标的步骤,这样就能激发出新鲜的想法,产生了良性的连锁反应,可能的行动方案就会成倍增加。逆向思维方式能够让思考变得更为简单。

    方法10:平行思考。平行思考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当前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强调“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争执“本身是什么”,让所有参与者的脑力集中在同一个目的上。这种事半功倍的思考体系如今在全世界各大公司和学校里广泛使用,它让会议时间缩短到以往的四分之一甚或更短,让人们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把团队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让每个人都变得更有创造力。

    方法11:没必要追求完美。完美主义是有破坏力的。过分关注细节和追求完美会让你被由此产生的内在焦虑轻易地压垮,有时候,做得不错就足够了。如果你打算写一本完美的书,还是别想了,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无法想象这本书的写作过程能有多久,很可能在这本书即将完稿之时,你的想法已经发生180度大转弯,那就又要重写了。不追求完美虽然不代表着犯错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追求终极完美可能会增加事情的复杂性,让形势变得更糟,让任务更加难以完成。

    方法12:放慢速度做事。人在不那么努力寻找创意时,大脑才有可能迸发出更好的点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艺术工作者为了寻找灵感而外出旅行,为自己创造最为轻松自在的环境。如果你被复杂的事情压得动弹不得,不妨学着把做事的速度放慢一点,再慢一点。这需要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中精力。中国的太极锻炼、西方盛行的冥想之所以能让人静下心来,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放慢速度做事能帮助大脑澄清和简化事物。如果大脑什么都不想,以无与伦比的慢速度做正常的事情时,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点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在诸如刮脸、在浴室洗澡、进行业余爱好活动的时候,也就是大脑想的事情最少的时候,最有可能冒出好主意。专注于目前担忧的事情之外的其他事情可以让思考变得更清楚、更简单。

    方法13:清晰。在关键时刻戴上眼镜能让含混不清的世界变得更清晰,这意味着你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状态保持清醒的认识。学习在关键时刻问自己:现在情况怎么样?我最需要做些什么?发生什么事了?这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加入前文提到的语言表达法,自问自答可以让你清晰地了解现状。

    上面的每一种方法和建议都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简单生活的设计。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事实上它们可以应用于任何追求简化的设计。你只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希望实现的价值、优先事项和重点就可以了。

    总结

    这就是《简化》里的内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简化,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可以让你摆脱各种复杂情况,直击问题的本质,轻松应付难题。同时也能帮助你和你的团队省时、减压,更从容地享受简单生活之美。而实现简化生活,是一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你需要学会简化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我们为你总结了作者关于简化的5个规则,分别是:1.要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2.关注主要问题,同时为例外情况准备预案;3.要学会摒弃和剥除;4.要懂得将事物分解;5.要认清简化的具体应用场景。此外,作者还提供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13种简化方法。当你理解了简化的意义,并按照这些规则和方法来践行,就会养成这种思维和行为习惯,令你受益终生。

    简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lh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