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
或许是因为我生自于农民,每次看到崔实的《政论》里面这句话的时候,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壮。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农民,同时也是最不好糊弄的农民。
当他们日子过得下去的时候,当政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会提出很大的异议;但是当“肉食者”们夺走了他们最后一粒粮食,分裂了他们的妻子儿女的时候,那可就不是一句“万能的主”所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会挺直自己因为常年劳作而弯曲的腰,拿起自己简陋的武器,把这糟糕的世道搅一个稀巴烂,把所谓的贵族和士人的尊贵和地位踩进烂泥巴里。
目前史书所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史记》第十八世家——《陈涉世家》。
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东至大海,北至长城,南至南海,西达陇西,设置郡县三十多。带甲之兵百万,蒙恬率众北逐匈奴,屠睢将兵南征北越。地广民众,兵多将广,诸夏目光所及之处,已经没有任何政权能够和大秦王朝抗衡。
贾谊的《过秦论》里面这么评价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大秦帝国的强盛和兵势之盛,可见一斑。
那么,陈胜是什么人呢?
《陈涉世家》里面对于陈胜的出身描述,不过短短几句。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如果不是因为服兵役戍守渔阳,遇上了那一场名载史册的大雨,陈胜也不过是乡野之间跟同乡吹嘘自己“鸿鹄之志”的一个普通的佃农而已,可能还不是一个好佃农。
但是,时势造英雄。
一场连绵的大雨,九百多发配戍守边疆的贫民,犯下了军法当死的“失期”之罪,不得不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时候,历史开了一个小玩笑。
就是这在现在看来寒酸的不得了的义军,人数不到千人,装备也不过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至于领导人物,更不过是两个贫民,却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的覆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
陈胜和吴广,地位虽然微不足道,力量和这庞大的大秦王朝比起来,那更是蚍蜉撼树。
可是就是这蜉蝣一样的力量,一朝作难,则是天崩地裂,王朝变色。朝夕之间,燕赵韩魏齐楚之地,尽皆不为秦皇所有。
贾谊说“一夫作难而七庙毁”,杜牧则评之为“戍卒叫,函谷举”
由于所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起义军内部在壮大之后迅速的分裂,被秦将章邯所镇压。
但是从现实来说,项羽和刘邦接过了革命的任务,推翻了大秦王朝。
从长远来看,这场起义,让王公贵族和权力的执掌者们看到的农民蕴藏的巨大力量。纵使起义之后,新成立的王朝还是地主的王朝,但是农民仍然是每一个有智慧的执政者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吊在“肉食者”头顶的一柄利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