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00:20 被阅读0次

【原文】

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译文】

士卒强悍,军官都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做“驰”。将帅强悍,士卒懦弱而失败的,叫做“陷”。偏将怨仇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能力,因而失败的,叫做“崩”。

【感悟】

《孙子兵法》认为军队的组织有一定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有一定的危害,指挥系统就会受到伤害,综合实力的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的危害。

一、弛。比如以强带弱是一般的规律。但是如果士卒能力都比军官强悍,下级就不会服从上级军队的管理就会松弛。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此推之,士兵易得,将官难求。所以全军上下,必须要团结一心。要做到团结就必须为才是举,把优秀的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上能服下,下能服上,所以《孙子兵法》第一篇中就强调了选将的五个方面要点。

二、陷。两军交战需要团队取胜。如果一方将帅比较强悍,但是士兵训练无术,组织无力。再强的将帅也难敌众人,这种状况叫“陷”。所以善于用兵的将领,特别注重士兵的选择和训练。比如当年曾国藩组织乡勇,看到八旗兵已经腐烂透底,他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亲自制定了选兵选将的规则,亲自坚持长期的艰苦训练。当军队为训练成功的时候,不惜拖延皇帝的命令也要训练到底。正因为他清醒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湘军大胜。

三、崩。这一点跟前两点的失败有一定的关联之处。如果将帅和官吏不能以德服人,以才服人,就会因琐事而发怒,将帅又不能够知人善任,对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又不能够统筹协调,灵活应变,这样也会失败。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他手下原本谋士和将领都比较众多,但是他却不能够知人善任,导致内部文官和武将下和,最终败给了曹操。

由此可见,聪明的将领都必须深通战争的规律,深通组织的规律,深通人性的规律,要重视避免以上这几点过错造成的失败。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21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地形篇》中的第一讲六种地形的战术要点,地形是作战的关键,所以作战前要仔细审查地形。 ...

  • 将军如何从零到精通:《孙子兵法10地形篇-11九地篇》

    将军如何从零到精通:《孙子兵法10地形篇-11九地篇》 由于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和第十一篇,内容相近,关系密切,因此本...

  • 2018-06-01

    《孙子兵法》为大家带来第十篇《地形》篇,我将列举出地形篇较为核心和富有生命力的总结论断。”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 孙子兵法24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第四讲,主要讲知己知彼,知地形。“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 读书笔记《善战者说》 39

    十行采集:《孙子兵法》概论: 《孙子兵法》由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

  • 读兵法(地形篇和九地篇)

    行军篇说了很多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也提到了六害之地,为啥单拿出来呢? 地形篇和九地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十一篇,还...

  •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小结

    作者:贺贺(Hope) 图片:贺贺(Hope) 地形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1. 介绍了六种不同地形:“通”、“...

  • 孙子兵法23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第三讲,主要讲将...

  • 孙子兵法-地形篇

    原文:孙子曰: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

  • 孙子兵法.地形篇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u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