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后裔》已是一部很老的书了,老到《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种类型的书都完结多年了,而目前此文仍在更新。
作为盗墓玄幻类的畅销书,需要有异彩而跌宕的情节,诡谲而暗扣的逻辑伏笔,错落而有代入感的铺垫,天风海雨的铺张扑向读者而又能耐着性子引人抽丝剥茧地分析,直至圆满收场,功德无量。
《鬼吹灯》写得很精彩,因为它开的是盗墓型读物的先河。通过鬼怪现象让人产生恐惧心理,虽然看得时间久了缺乏新意,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极易暴露。但知识量的丰富与输出,奠定了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在盗墓门派和新盗墓文章中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
《盗墓笔记》显然是《鬼吹灯》系列的跟风,但受众量也能和《鬼吹灯》平分秋色。一条主线带着读者南下北上东进西行,玄之又玄而鬼怪丛生,即使最后收尾自圆其说的力度有些不足,亦不啻为传奇冒险的巅峰巨作。
相比这两部作品的风格,《茅山后裔》并没有多少纯关于盗墓的情节,主要通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各种“阴阳阵法”的描述,排列组合相互影响来应对不同的状况。虽不是盗墓,但氛围极像,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再说五行术数本就是道家的专长,融合了古代文化的阴阳理念发展,一脉相承的方法对付鬼怪,更具有操作性和传承的认可度。
而在其他影视或是网文作品中,茅山术更多被描述成具有强大攻击类的术法,仿佛舞着桃木剑,拿着朱砂绘着法符的黄纸就能扫除一切牛鬼蛇神。这样的人设,总归与现实差距太远。让受众很容易理解为是从聊斋中慢慢引申出来的捉妖人或是鬼故事,就此注定此类作品只能短篇幅可看,而中长篇无趣。
《茅山后裔》是少数不算夸张但却非常好看的小说,开头几章有条不紊的介绍背景,交代故事发生前的故事,环环相扣,非常精彩,用词造句也看得出作者的水平。故事背景从文革时期一直过度到现代,使得无论是60年代出生的老牌读者,还是00后的新锐人群都会为故事中极强的带入感所吸引。谋篇布局,胸有成竹,梗概与细节都在作者大力金刚掌的掌握之中。更难得的是此文三观很正,让人在紧张的时候还充斥感动的时刻。作为主要人物的张国忠、老刘头是茅山派“名亡实存”的最后继任者,没有一个是所谓“高大全”的法师或是完人,相反都有些半吊子,是平凡人的故事。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同样窥破不了时代的局限,到处充满平庸之气。法术没有仙资门槛的限制,也不讲求童子之身方能使用,只需要修习之人用心一点一滴的积累,在纷乱的时代中静心修行,在日常劳作的空隙间补习,山上跑灯下读的持之以恒,是个人努力就终究不同与世人的公平法门。契合了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精英的现世价值精神。
盗墓、捉鬼、降头、救苦的情节,与土生土长的阴阳文化浑然一体。文笔方面也是简洁生动,没有拖沓冗余过分之处,行云流水的从小处讲起事情的起因,然后慢慢战线拉长,夹杂奇思妙想与醒世格言,作者的文字功底与知识储备可见一斑。
在这里,法术不是毁天灭地、神鬼莫测,是实实在在的摆阵与人力操持。小黄旗插在地上,倒下或是折断,可以窥探天机。遇到棘手的问题,单人无法实现,需要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每一次危及生命的出手,不再是游刃有余地施术,同样是以命相搏的等价交换,来换取更多人活下来的希望。无论良善还是奸佞,只要逆天或是损人,同样需要付出代价。这本就是人间世遵循的法则,因为深入人心、因果轮回,所以才引人入胜、评判公允。
文中可以借替人消灾而从商人处取得天大的利益,但委托人犹嫌慢待了助人的朋友;面对国家与民族大义,方外之人毅然决然投身救国事业,却不计身后评说。
“青山难阻洪荒涌,唯有血肉铸长堤。三尊座下难复命,苍生得度慰我躯”。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当在国家民族的大义、人与人的肝胆相照面前,才能彰显人性的伟岸。在现代到处泛滥个人英雄主义,好像不发彪或是杀人如草芥就显不出主人翁性格的文风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作者自成一派,前面老老实实的讲故事,最后不惜笔墨把所有起因,人物关系,事件逻辑都连贯起来,给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故事中部将民族大义彻底的升华了起来,结尾依然是天地正气,阴阳法正的圆满与因果轮回天命论的接受认知。整体文章没有多少遗憾与凝滞之处,毋庸置疑是人心所向,也是人人用心皆能成圣的人文关怀与文化共鸣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