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位农民,常听父亲讲,他是高小文化水平。(后来在网上查了查,才知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到高小毕业就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了。)
虽然父亲学历不高,(起码他没有因为上学而改变农民的命运),但在我心中一直觉得父亲很有学问。
难忘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读初中的我放学回家吃饭,正在锅灶旁烧火的父亲对我说:“过来,过来,我问你:三角形内角和多少度?” “180” 我毫不犹豫,且带有几份得意,心想,这还能难住我?!“180度咋得的?”他追问道。我支支吾吾的回答:“规定的吧。”父亲用火棍指了指地面,示意我蹲下来,他用柴火清理了一片巴掌大的地方,给我讲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来历。只见他把三角形延长一个底边,并沿这个顶点做对边的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性质,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正好三角形的内角对应的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由此可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经父亲这么一画一讲,我豁然开朗。瞬间感到我的老爹真的不简单!从此,我爱上了几何,每一个判定定理我都能够证明出它的来历!数学老师也特别喜欢我,夸我推理合理,步骤清晰。我的数学成绩也突飞猛进,中招时数学全乡第一!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一个点拨启发,以至于在我后来从教的日子里,总是认真钻研教材,给孩子们讲清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这样孩子们获得的知识结构就是连贯的、牢固的。
1990年7月1日,我要参加一年一度的中招考试。6月30日下午,顶着烈日,带着雨伞(历年来凡是中招、高招必定下雨,这已成了大家默认的常规),我们父女俩脚蹬自行车,一路风尘,骑行30里来到县城,一路上,他给我说考试时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强调说有关今年的热点会考到,一定要注意它的时代意义。当年的中招试卷上果真如父亲所说!真有这类题。那一刻感觉父亲他真神!今生他该是一名老师才对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父亲之所以能猜中这道关于时代的题,是因为父亲对眼下的时代有很强的敏锐感。
“刘楼集上,乡中大门口,中招成绩张榜了。你家闺女第二名!”听闻消息,父亲推起自行车直奔刘楼,他要去证实一下才放心。清楚的记得父亲回家时,给我买了件白色上衣,胸前还带着刺绣的同色花!(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件像样的新衣服,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即使有新衣服到我这都破烂的差不多了。)在那个清苦的岁月里,那件洁白的上衣陪伴我度过了师范三年的葱茏岁月.......当然,陪伴我的还有我们父女间的一封封家书。
父亲喜欢读文学作品,家里的桌子上经常放着父亲买来的《纪实文学》《故事会》《小说》等,没事时,我也拿着读。夏天的傍晚,父亲总是在院子里扫一块空地,铺上一块大帆布篷,一家老小全躺在上面乘凉过夜。这时候,父亲就该给我们讲他看的书了,开头的环境渲染、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结尾蕴含的道理……他讲起来就跟把这篇文章背过了一样,哥哥姐姐听着,面面相觑,惊叹着父亲惊人的记忆力。我也总是在听到一半的时候,大声说:“这个故事我看过,我看过......”后来,我就问父亲:“这书看罢之后,您咋记恁清,我总是只记住了这个故事梗概,至于开头的环境描写,结尾处画龙点睛的收笔,我都留意到……”。父亲犹如语文教师一样 ,意味深长的告诉我,这环境描写啊,就是交代背景,烘托渲染故事氛围。哇!我真的崇拜起我的父亲了!在以后,我读书的时候,就故意留心环境描写,揣猜故事结果。不知不觉,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和父亲一样讲起故事头头是道,我开始写读书笔记、摘录各种描写......梦想着有一天能写出跟书上一样的,父亲读起来也能津津乐道的好故事。
时至今日,我虽然没能写出多少惊天动地的文字,但是我跟着父亲学会了品读人间冷暖,思悟人间正道。
......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昨天回大哥家看望母亲。下午返回路上,我悄悄来到父亲坟前,点上预备好的两捆黄纸,跪下,深深磕了几个头。我知道,明天的父亲节,我的思念已无从寄托。任凭泪水打湿双眼,也深知父亲已经长眠,我依然选择这样的方式与父亲唠嗑,像他活着时一样,告诉他我的喜怒哀乐......
父亲走了,而他教给我的知识和能力、正义和善良,永远在我的血液里传承、流淌。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
孩子王2021.6.20父亲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8327/cf63be978a3ae2a4.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38327/840e1f7faca65ed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