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生而年轻,偏要勉强

生而年轻,偏要勉强

作者: 夜半钟声到客船F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8:05 被阅读0次

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决赛哈佛耶鲁联队vs中国人民大学https://www.iqiyi.com/w_19s1nkdl6l.html

辩题:21世纪的青年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更幸福?

正方:哈佛耶鲁联队  做加法更幸福

反方:中国人民大学  做减法更幸福

首先谈谈辩题:1、加法和减法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并非实指;2、辩题的宾语缺失,是加人生的方向和可能性,还是加上各种欲望,而做减法,是减掉欲望,追求少而精的工匠精神,还是减少各种尝试,不思进取,安于平庸和稳定呢?

这种比喻和不确定性,会极大拓宽辩论空间,以上。

首先从实用的,做事情的角度来看,加法和减法该如何做呢?

举一个看书的例子,自己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是网上推什么书,什么书评分高就去看什么书,这个阶段的阅读特点就是种类杂,社科、经济、历史、人文等都有涉猎,但不精。后来发现评分高的书看得差不多,便开始按照某一主题去找书看,比如社会学,然后发现具体到某一个主题下,看过的书其实就只有几本了,这是我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我觉得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能同时阅读不同主题的书,在不同的主题间自如的切换和比较,似乎又回到了第一阶段,但却是和第一阶段截然不同。这里面其实就是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首先你得做加法,广泛的涉猎,大概知道有那些门类的书,然后再做减法,讲你看过的书,划归为各大类,然后在每一个主题下,丰富和拓宽。最终,是能够熟悉各个主题是在讨论那些基本问题,能够从容游走于各个主题之间。这是一个加法和减法循环交替,螺旋上升的过程。借由这种过程,同一主题下的极大拓宽和对比,不同主题间的互补,才能将散落的知识连接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完善自己的思考和思维。先形成大的逻辑和框架,再去完善。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也是这样,必须要积累大量的经历,丰富社交,不断尝试,才能明白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该舍弃,那些该坚持。

而从个人认知层面来说,则更应该做减法,人往往是陷于过多的思量和考究,过多的想法和担忧中,而无法做出选择,的确是应该剔除掉那些贪欲,正本清源,直指内心,去除掉浮躁和焦虑,让真正能打动你自己的那个点浮现出来。

树叶和树干,从局部到整体

正反方所持的观点其实也很能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正方强调要通过自身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可能性,使这个世界更加多元,评价标准也更加多元,鼓励个人的多种多样的尝试,鼓励人的自我愿望。鼓励人去突破这样的一套社会范式:年轻的时候一心读书,在规定的年龄结婚生子,要割舍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辈子专心于一件事情上。

反方一方面强调颜回、陶渊明这些清流,也可以活得很幸福,呼吁减少欲求,专于一事;另一方面,强调牺牲小我的愿望,选择去支教,从事乏味的科研等,牺牲小我去奉献社会,成全大我,这种论调在国内很常见。正方专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即个人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而反方更多的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论述:传统文化颂扬的是清心寡欲和自我牺牲,在国内你很难正面去驳斥这些观点,不是因为这些观点完全正确,而是其已深深存在于国人的文化认知里。

1、人永远无法相信自己不曾体会过的东西。

陶渊明可以采菊东篱下,杨慎可以是非成败转头空,不是说明人生应该做减法,恰恰是人生应该做加法。他们是在遍经人事沧桑后,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和升华。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村子,终日劳作的农民,怕是很难体会到田园之乐,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吧。减掉了尝试,也就减掉了人生的可能性。

If I die youngbury me in satin, Lay me down on a bed of roses, Sink me in the river at dawn,Send me away with the words of a love song.

2、内在的愿望和追求,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来源。

自我需求指的是我们内心对于周围人与事的期待和看法:我希望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希望周围的人怎么待我,我希望从和他人的关系中得到什么,等等。一个对生活和他人没有期待的人,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更谈不上组织或融入让自己感到温暖安全的群体。自我需求就像是启动我这座孤独浮岛的动力,不管我需要的是煤、有还是电,只有当我们能体会到自己真实的需求,我们才会开始寻找生活意义,尝试探索前行,尝试和更多的孤岛进行连接,满足自己的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化解人际伤害,建立并享受更好的人与人的关系。

而我们的文化似乎给我们的眼睛蒙上一块黑布,它强力地屏蔽掉了我们的自我需求。树立居陋室,箪瓢饮的榜样,可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就是渴望自我表达,喜欢性感帅气的穿着打扮,喜欢美食,旅游以及各种新奇的事物,对爱情和性爱都充满期待,但是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所不鼓励的。在这样的屏蔽下,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给的又总觉得那里不对。我们无法找到自己的那部分愿望和需要,也不能体会别人的需要和愿望。

而且很多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就是追求社会稳定,稳定也就是秩序和对人性的压抑。强调长幼尊卑,让人偏于一隅,按照一套社会范式过完自己的一生,这些都不可能带来一代青年人的幸福。勇于尝试,勇于享受生活,敢于流泪,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不必心怀愧疚,才能够唤醒内心的动力,把事情做得更好,成为更好的人。

3、不能被定义,被动等待,要主动出击。

小时候被告知听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一生就能过得幸福,当你完成了这套社会范式或流程时,却发现它并不能给你许诺过的幸福。在漫长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中,我们对于事业成功(赚很多钱)的认识高度的统一:努力学习,先考上一个好高中,再考上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找到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拼命工作成为高级管理人员,从此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可直到毕业了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被灌输了近20年的美好人生蓝图,和现实相距甚远。以为把那几张卷子上的题做对越多,将来就越有钱,可是,这和现实世界中财富的分配方式几乎毫无关系,这种错误的期待造成了我们人生中的绝大部分痛苦。现实的铁律是,利润丰厚程度由你对利润的贡献程度所决定,收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正比,与你个人的稀缺性紧密相关。当你的所学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甚至与社会脱节,便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因而有感于自己接受的教育辜负了自己。

将高学历与高收入对等的线性思维方式,最大的危害在于严重阻碍了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和自我成长。多数年轻人的焦虑,是因为脑子里只有一份死工资,被线性思考限制住了。一些简单化的结论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人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会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要想获得真知,就不能浮于表面,用大而化之的语言来做判断:“它是好的!它是坏的!”而是需要沉下去,看到事情的复杂性:“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它的哪一部分会对哪些人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在什么情况下是好的,什么情况下是坏的?如果要减少坏的影响,我们可以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将自己的思考应用于实践,在残酷的现实的打磨下,自我的思考才可能趋于成熟和完善,对社会的认知也才能趋于真实而非停留在幻想之中,这种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

人需要以一种不断自我探索和自我观察的方式对待自己,积极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探索自己的特点、认真理解自我需求、客观的自我鼓励,最终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人要让自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仅仅是需要知道我要怎么做。你要学会明白人的内心活动与需求,而不是明白你要做什么让一切看上去不出问题

鼓励人做减法,鼓励人干一行爱一行,这种妥协的幸福观,让你离真实越来越远,人生可转圜的余地越缩越小。到了我这个年纪越来越觉得,那些从事底层劳动的人,不能拿到很高薪水的人,其原因与他们的智商无关,与能力也没有本质关系(只要是能力便是可以习得的),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足够多真实的信息。在古代,如果你生在农家或底层,可能你尽最大的努力也只不过是每年能多收一些粮食(读书科举的上升渠道过于狭窄),很难摆脱家庭出生的限制。而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接触到多元的改变命运的方式,承包户,小商贩,读书入仕等大批涌现,很多底层的人因而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解不到这些信息,这场繁华和热闹便与你无缘了。而最近,为什么大家又会强调寒门难出贵子呢,原因很多很复杂,一个角度是,寒门学子在努力读书时,家境好的小孩在父母的帮助下,更加注重与社会建立,加深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寒门父母往往要求孩子专心读书,不问世事,孩子的发展与社会真实相背离,也就很难取得世俗的成功。很多农村出身的孩子思维方式单一,自尊又自负,不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就是因为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偏差,不了解什么力量在掌控着这个社会,接受了太多失真的信息。我发现我身边的年轻人,几乎每一个都无比勤奋,他们有强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愿望。但他们中很多人不得不在生存线上挣扎,被繁杂和无积累的工作消耗掉精力和热情,处在人被工具化的困境。他们所或缺的,就是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基于真实的认知,才能改变现状。真实永远是最有力量的,一个人强大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了解真实的过程,不断纠正自我认知的过程。思维的敏锐和深刻,才是最强大的利器。

普通人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这种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观能动性。真正把事情做起来的人,考虑问题的过程其实是这样,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么东西我去想办法去争取。什么都做不起来的人,永远在等待时机成熟,永远在等待万事俱备。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生而年轻,偏要勉强!

相关文章

  • 生而年轻,偏要勉强

    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决赛哈佛耶鲁联队vs中国人民大学https://www.iqiyi.com/w_19s1nk...

  • 我年轻,偏要勉强

    最早看到我要勉强这个词,是在倚天屠龙记里。 张无忌大婚,赵敏孤身前去抢亲。厅堂上是正派和明教熙熙攘攘一大堆人,都对...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世界上最多不过平凡人,每天如工蚁般忙忙碌碌,只为活着二字。有些人在二十多岁便已死去,而在七老八十才入土为安。 当代...

  • 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

    很多在类似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并不是本地人,甚至可以说来自大多数是小城市或是农村。也许是因为儿时在电视中...

  • 趁着年轻 我偏要勉强

    最近迷上詹青云这个女子 灵魂有香气 沁人心脾 大概如此 没有苦痛如何慈悲 得到轻易复仇的机会 便是得到跟自己和解的...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第一次听“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这句话,是詹青云在《奇葩说》某场辩论里的总结陈词。当时只觉热血澎湃,一方面认为这是...

  • 偏要勉强

    今天,凭借《太阳的后裔》大火的“双宋CP”宣布婚讯,一阵男才女貌的祝福过后,无数少女又失去了一个老公。不过,这把狗...

  • 偏要勉强

    有一个人,从你见第一面就知道你们不会是同路人 她要在海边烧尽日落当做灯塔等待远归的人 你要爬上高山草甸湖泊看满天繁...

  • 偏要勉强

    世事沧桑 浮世过往 初识心漾 后又情殇 本该陌路 偏要勉强

  • 偏要勉强

    范遥眉头一皱,说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看过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而年轻,偏要勉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x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