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回首自己的年度目标,不免增加了几分焦虑。
自己定的一个季度的开发目标核心模块基本完成,在推广和输出分享上面比较迟疑,在白板上列出技术点,整个白板都快写不下了,更加不知道该如何行动。
试着放下这份焦虑,站在阳台开着外面飘的小雨试着放松,不去想当然可以舒缓,但问题依旧存在。看到辉哥说的一句话“你是在滚雪球,还是在搬砖?”又一次被击中。
搬砖时不管目标是什么,看到砖就搬,可能短期有些收获,但是眼光只看到了眼前。我的现在好像也是如此:做技术输出想的点很多,但是哪些是和长期一致的,哪些是之前的欠债,或者只是内心的一个情怀?哪些才是重点。
这种情况如果你也遇到过,或者有自己的思考欢迎交流,你是解决“想的多,做的少”的问题的。下面我来说说我的一些思考。
想的多,做的少。
当自己被这种问题困扰时,静下来从两个方面想一想。
1.想的是否合理
合理的衡量标准是:是否和长远目标一致,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可以衡量,是否有截止时间。
- 做的少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如何开始?
还是行动中遇到了困难阻塞了放弃了?
如何破解
想的多
记得有个报道说:跟踪调查一些人想做的事情,发现有些人在50的时候最想的事情竟然和30左右的很多是一致的。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惑。
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时间有限,哪些是非做不可的?哪些又是自己现在非做不可的。哪些是核心点,哪些是你的价值体现?
突然感觉敞亮了,从输出点中进行分类,只保留是三个,然后其他的永远不做(在这段时间内),聚焦关注点。
在想与做之间要设置一个过滤器,想可以太马星空,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风筝能够飞天,那根看不清的线是至关重要的,它连接着现实与梦想
做的少
不知道如何开始,那就先调研,找到大佬前辈,摸着人过河。
遇到困难阻塞放弃了,这种情况可以找个困难是否可以绕过,是否阻碍后续的行程,如果不阻碍又很能后续在自己的实践中自己解决了。
否则把困难拆分。
在架构设计上没有多增加一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行那就再增加一层。
在解决问题上,没有把任务拆分后各个击破解决不了的问题,否则,就继续拆分。
还有一种方式
找到同行者,和你一起来实现计划目标,当然前提是要做到1+1 >= 2
最后,还说啥,干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