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烂尾了,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很打击人,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是意象写作,是不会浪费的,烂尾只意味着储备,它们必然会在另一篇作品中闪光。难才是真滋味,想容易就不要写作,没有一篇好作品是随随便便整出来的,沽名钓誉的写作是一种自我麻醉。
意象的内在联系
意象都是关联的,也许你的写作生涯有一百个意象,各不相同。理论上说任何两个意象都可以串联。因为它们是你生命的印记,生命的体验,如同一棵树上的果子,和树根是相连的,因此果子和果子也是相连的。
因为操作水平的差异和联想能力的不同,有部分是没法关联,但不意味着其中是毫无关系的,这一点信心要有,操作几次之后,就能理解我这句话。
但是注意,不是意象,联想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写作,都发自意象,即便烂尾,下一次会用上,因为这是必要的储备,而不是“废物利用”。不出自意象,废物利用是不可能的,“那是为附新诗强说愁”
举例子:
昨晚我预备将两个烂尾小说串联,一个原来命名钟摆岛,一个命名破碎书。最近想写一个庙会迷路的故事,于是三个合并试一试。
看着不搭嘎,我为什么这么做呢?一个是小岛会不断上升下降;一个关于一本书,第三个是迷路的故事。
但是其内部有关联,我想是可行的,试了才知道,就像《风神》这篇的写作,卡得很苦。《风神》我最初和学员说过,酝酿了一段时间,应该能完成,这是直觉,不管是否很好,因为完成也非易事,烂尾的文档在电脑里是完成的两倍。
写作《风神》中,困难很多,卡了大约三次。花费三个月才完成,按我的习惯,2万多字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这篇最初有一种比较概念化的想法,来自于一位曾经打人的小将(那个时期,你懂的),对之有厌恶感,因此留在我少年时期的记忆里,但是我并不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无从考察。
但是根据我经验,酝酿有感觉了,应该可以完成。可是过程中,有一次和学员聊到这个话题,一不小心就解说了(也没法子,有的学员不太懂这个创作过程),副作用因此有了,因为解说的过程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哪怕说一个梗概,其实也是在下结论,而结果导向是很糟糕的,我在其他文章里也说过,写作三大忌讳的事之一(抒情,剧透,和说教,三样我干了两样,哈)。
卡壳了,远超我的计划时间,我反思了一下,有个声音告诉我这篇小说要烂尾。但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但我不知道。 我竭力控制了结果导向,排除干扰,让作品再次流动起来,就像第一次接触这个小说一样,慢慢推进,直到后来出现了“一个飞机在天空拉出两道尾迹”,啊,和风有关!我预感小说可以完成,只要继续加油。
有了信心,写起来虽然慢,但是不慌了。终于我花了几天时间,联想了一下,串到我一个梦的意象:做过的一个梦,我掉进坑里的意象。可以接上了。那个掉进坑的梦,不就是拯救吗,虽然是艰难的拯救。解说是有伤害的,对完成的作品,问题不大。对正在写的,解说是很伤害的。因此写作的朋友,尽量不和别人讨论正在写的作品,也不要因为担心思路问题,征求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连载的作品,最好是不连载,写完再连载。连载就会有人干扰,会导致自己内心抗辩,其实也是在下结论。
小结
中篇《风神》我为学员做了示范,这次三合一的《破碎书》(我觉得三者可以用它做标题)我相信还是可以完成。我所说的完成,是自己比较满意,并非为了完成而完成,如果那样,宁可让他们继续在抽屉呆着。写作是需要对自己诚实的,这样作品才会自己说话。
这就是意象写作和非意象写作的区别,从长期看,效率是高的,质量也更好些。
说明:《破碎书》完成了,于我一定程度上是突破,我第一次把握如此破碎的隐喻(不是修辞隐喻,而是整体隐喻),获得了某文学名刊编辑的认可,等待审核中,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上稿,毕竟对手都是赫赫有名的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该杂志首发的。编辑是美女博士哦,90后十大青年作家之一,挺有才的,很想多聊几句,又怕有代沟,说多了美女不一定爱听,笑。有机会邀请她给大家做个讲座。
luyao d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