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乙木的第67篇文字
在采购过程中,最麻烦的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是沟通。有时候沟通成本太高,以至于最后有可能会放弃一个好产品。
下午接到老师的电话,需要为实验室采购一些设备,热成像仪和热差分析仪,都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实验室测量工具,一般在淘宝上是没法买到的。
话说回来,国内科研工作者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淘宝,基本上所有购买,设计,加工,定制等工作,都可以在淘宝上面完成。
甚至听说有的国外实验室专门挑选中国留学生,因为他们可以用淘宝购买实验耗材或设备(捂脸)。
接下来,一共打了三个电话,得到了不同的三种反馈,大体如下。
第一个,打400官方电话,对方提供具体销售人员的电话,之后电话联系,销售介绍了产品功能和报价,留下邮箱后,他发送了相关资料给我。
第二个,官网留了联系方式,之后网站搜到销售经理联系方式,打电话,被告知需要联系另一个销售经理,遂联系另一个,然后进行了冗长的谈话(没有干货),效果很差,之后,对方公司又打给我几通电话。
第三个,也是观感最好的一个。阿里旺旺留了联系方式,对方销售人员很快打过来,推荐了几款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报价,并且介绍了产品测量原理,以及与其他品牌的不同,之后发送邮件给我,并且特意发短讯告知。
在我看来,第一个,中规中矩。官网提供了在线联系方式,也有400电话,第一眼看上去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公司。
电话接通后,发现对方是一个男性销售人员,对自己业务是熟悉的。听完我的功能描述之后,他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型号和报价,他希望加我微信(微信比较私人,我一般不留),就给他留了邮箱。电话之后,邮箱就收到了产品的资料。
整个交流过程比较顺畅,销售业务水平是不差的,但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营销,销售人员只完成基础任务,并不会主动为客户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多见于很多大型私企或者国企的销售机构。销售人员本质上持有一种雇员心态,“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会去做“分外”的事情。这种销售给人的影响不很深刻,他们的产品自然也不是第一选择了。
这个公司和销售,我打8分(10分满分)。
第二个,是最差的一个,简直不能更差了。首先,官网上留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第一次电话联系上的人已经不负责这一块业务了。其次,与第二位销售的沟通极差。
我和那个销售人员的对话大体如下。
对话1
销售,您是从哪里看到我们的消息的?
我,是其他老师推荐的。
销售,是哪位老师推荐的,方便告诉我一下吗?
我,不太方便。
销售,是X老师吗?
我。。。
对话2
销售,您是走学校招标还是直采。
我,这个还没定,只是报预算阶段。
销售,是这样,学校招标和直采价格会有差别的。
我,只是报预算,有个大体价格就行。
销售,您负责具体采购吗,还是其他人负责呢?
我。。。。
对话3
销售,老师,能留下具体信息吗?
我,就是这个电话。
销售,您刚说您姓X,您是XXX老师吗?
我,不好意思,不方便透露。
销售,没关系的,我和你们学院那个XXX老师很熟。
我。。。。。
要不是出于对一位女性的尊重,我真是想第一时间掐断电话。
最后,我如逃出生天一般的挂掉了电话。这家公司发给我的资料我也没看。
后来,这个销售人员又给我打两次电话,第一次我接了,依旧是推销产品,第二次我拒接了,然后把她列入了黑名单。
如此让人崩溃的销售,我真怀疑她是对手派去的卧底,来给这个公司砸牌子的。她简直是强人所难,答非所问的典范呐。
这种销售也是过度销售的典型。销售人员把到手的客户当作鱼肉,想要榨取客户的所有价值,以及连带价值,在这样的销售眼里,唯一要做和想做的事就是在一次交易中获得最大可能的利润,至于是否符合客户的利益,她们不会关心。遇到这样的销售,如同掉进了一家“人肉包子铺”。
这样的公司和销售,我打-100分(满分10分)
第三个,是沟通成本最小的一个,也是观感最好的一个。
销售听了我的功能描述后,给了我两个符合要求的产品选项,当我问到其中的具体差别的时候,她做出了迅速且精要的答复。
由于,觉得这个销售貌似对产品原理也是熟悉的,我就又问了一个相关的学术问题,没想到,她给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
整个交流过程十分通畅。电话结束之后,我收到了对方的邮件。同时也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短信,提示我注意查收邮件。短信最后以一个笑脸结束,观感又得到了加分。
后来,我特意备注了她的联系方式。这次有效的,甚至是令人愉悦的沟通与学习过程,让我对她和她所在的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计以后会在她那里买不少东西。
这种销售属于是典型的主动销售。销售人员本身业务精炼,关键是,其内在有一种“主人翁”精神,认为自己是公司或者企业的一份子,愿意为本职工作增添附加值。同时,希望客户和公司能够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共赢的关系。这样的销售人员,客户喜欢,老板也喜欢。
这个公司和销售,我打10分(满分10分)
在我看来,销售(产品经理)是连接客户与产品的唯一有效的桥梁,既然是要起到桥梁作用,就要给人牢固可靠的感受,能够让客户有充分的信任去了解你的产品,而这种对产品信任是建立在对销售人员个人信任的基础上的。
如何建立这种个体间的信任关系就仁者见仁了。
我不懂营销之术,但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讲,我希望从销售那里获取足够的信息,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建议,如果销售人员能够做好以上两点,客户首先就会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信任。
对产品质量,售后,规格,价格,每个型号的差异化对比,延伸对比,还有与同行的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这是每个销售的必修课。一个好的销售足以让客户内心的天平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生倾斜。
如果他还能够在原理上给客户予以形象的解释和说明,那么,一个完整的信任过程就建立起来了。
在质量和价格接近的情况下,客户一定会把销售的业务水平作为一个衡量尺度。就像今天与我沟通的这三位销售,我是一定会买第三个销售的产品的,因为她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支撑起了我对她个人的信任,进而“爱屋及乌”,也对她推荐的产品有了购买信心。
因为匠心,所以用心,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于我看来,这一句话,适合任何的一个场景与企业。
由此及彼,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余生所必备的工匠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