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想法读书
舒园手札3:任何形式的堕落都是愉悦的

舒园手札3:任何形式的堕落都是愉悦的

作者: 老皮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23-03-30 21:33 被阅读0次

    舒园手札3:

    任何形式的堕落都是愉悦的

            •老皮

    171.事实上,把你从梦中唤醒的,正是那个每天跟你说晚安的人。

    172.日月如梭,以前我们都是听故事的人。如今,我们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故事。

    173.任何一个光阴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些不为人知且荒唐的经过。梦想总是伴随我们成长,然后,与我们渐行渐远。

    174.岁月渐长,时间终究让我学会了释怀,一段沉沦失意的岁月、一个半途而废的旧梦、一次没有结果的心动,曾经让我的内心兵荒马乱。时间可以简化成几个逗号或句号,平铺直叙。所有的风景,都会在繁华之后退去颜色,就像我们的生命,在激情燃烧之后,渐渐地,成为灰烬。

    175.灰飞烟灭是人类的必然结果,永垂不朽乃天真而愚昧的奢望。 但人总是看不破凡尘俗事,世间一切的人生,才变得生动妩媚起来。

    176.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揣测的意外。相互尊重是一切交流的基础,而对于生命的最大尊重却是接纳。生活中,人们来来往往,有的告别,甚至连再见也没来得及说。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久别重逢,都是失而复得。渐渐的,你会知道,你生命中出现的某个人,只是你经历的众多过客之一而已。

    177.故事的转折往往是一种陌路。

    178.距离是一种美,这是一个自然法则。当你在黄昏里审视过往,会看见,暮色里有虹光突然出现,又立即消失,短短的,如同生活里一段无法完整播放的插曲或者一些悄悄来过又悄悄离开的人。

    179.经历一些坏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也是经历之后,才逐渐明白生活的本质都是起伏不定的,有一些内心的空缺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填补。在我看来,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瞬间,都是为了以后的从容不迫。

    180.晨起,花在枝头笑,鸟在枝头叫。斑驳的阳光的碎屑,划着优美的弧线,落在小径上,细密又错落。花树下的小河,水面上有小鱼儿在跃动,那鱼很漂亮,身体上是黑白相间的花纹,看起来有中国山水写意画的意思。其实,人生的快乐和享受有时候真不需要太过奢侈,完全可以来自微小的事物。

    181.二月,读了6本书,58万字。我的阅读,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充盈,并非想要成为别人眼里满腹诗书的人。说实话,我喜欢读书,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始终相信,审美能力是人最需要获得的一种后天才能,恰恰很多时候,它在小时候是被忽略被排到学业、技巧等能力之后的,直到成年后,才会想着弥补培养,却已经错过了事半功倍的机会。还好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读书都是一件惬意的事。在书本里,我所能看见的思想即是一个作家对世界的态度和不断认识的过程。好作家都具有高超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语言风格,并能透过作品琢磨问题,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的理解。而我读书时所产生的宁静状态,我自以为,也算是修身养性之佳境。

    182.人生常常遇到的一种孤独,大概就是,当你越来越熟知你所要亲近的人与事物的时候,你原本想说的话却越来越少了。

    183.我们总是害怕被辜负,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是自己都在辜负着自己。

    184.从前慢,人心是静的。情亦真。或许,等一首好诗,只有慢一点,才能体悟到自己盼望得到的那份情怀。只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初见,如今已融化于世俗,“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了。人生里难忘的记忆,却依旧是那些温柔缱绻的古诗词。若是再次读一读,便可知晓,那时的日色虽慢,即便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思却入骨。

    185.不远的地方,飘来一首早年喜欢的《橄榄树》。有风声,轻柔的,伴随旋律传来,仿佛生命的历程,曲折,起伏。“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活得太任性自由的女子,大抵总会疏离了爱情。然而,三毛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所有的浪迹天涯,足以构成生命中的绝美。她那脱尘出世的灵魂,也因那梦中的橄榄树,被人间沧桑雕刻成为了独特的人生坐标。

    186.每个人心中的患得患失,都是消耗正在拥有的安闲时光。

    187.朋友备好笔墨纸砚,请林清玄题字。林清玄展纸挥毫,写下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不解。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常想那一二成的好事,我们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为八九成的不如意而纠结了。

    188.春在枝头已十分。花绽开,总是气象万千。然而,花若是永远开着,便也没有了趣味,自开自落,才更像是一种契合。万物盛极必衰,昔日繁华,今日破败,都是美。

    189.唐代诗人王维的友人元二,奉旨去安西守护边疆,王维前往长安西北的渭城送别,并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交通不便,一旦远行,天涯海角,相会难期。于是,逐渐衍生了“送别”文化。郊外、长亭外、古道边、河畔、桥头。送别、话别、拜别、饯别、泣别。在唐代,从长安西去,多在渭城送别。王维的送别诗,正好和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联袂绝配。古时灞水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送别时刻折取柳枝相赠,柳与留谐音,一声珍重,千古离恨,情思难抑。盛唐时,灞桥设有驿站,挽留惜别处,常常演绎“灞桥折柳”。柳,作为文学意象,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赋予柳离别意象,盛于魏晋南北朝,经唐宋沉淀和凝固,成为文坛和现实生活一大奇葩。因而,王维诗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始终鲜活在后人心中。古韵幽幽,温情柔软,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再读,仍是轻愁款款,难怪王维的这首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被誉为唐诗“压卷之作”。送别和远行,古人一往情深,世人万端感怀。真善美,是抚慰心灵的绝唱,也是刻骨铭心的寄望。

    190.所谓微信,即是微小的信赖,为我越来越不可靠的记忆留下某些光阴走过之后撩起的幻影。

    191.如今,太多的时间都被网络媒体分割得支离破碎了,生活已变得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然而,也正是碎片化的生活催生了我碎片化的文字。碎片的特征就是碎,还有,就是棱角多,折射出来的微光,略带梦幻。

    192.一直觉得,对远方有了渴望或者想象,是思想发生改变的开始。去缅甸旅行,最让我难忘的是日落与佛塔。在曼德勒乌本桥看日落,感受到的是夕阳下最柔美的时光。而去蒲甘观佛塔,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化。从曼德勒到蒲甘,坐车需要四个小时,这个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的古都,带给我的是一场刷塔之旅。“手指之处,皆为佛塔。”是一种蒲甘景象,所有活动基本上都围绕着佛塔和寺庙。据说鼎盛时期这里的佛塔有4万多座,现存的庙宇和佛塔尚有数千座,是名副其实的庙宇之城。塔太多,真看不过来,我只选择了“蒲甘第一佛塔”阿南达寺以及“蒲甘金字塔”达玛央吉塔等几座最具代表性的塔群。然后,乘坐小马车穿梭在塔林之间,在黄昏的余晖里,从一个佛塔到另一个佛塔,我缓缓地巡视着,缓缓地,走进一段段视觉、精神和历史的深度旅行。沐千塔余晖,观蒲甘日落,确实是一场难忘的旅行,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太多的觉悟。在蒲甘塔群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佛陀真伟大,人间太渺小。

    193.经常的,别人羡慕我懂得安闲过日子,而我却羡慕别人的敢于闯荡会赚钱。

    194.为了一段话,我重新翻看了《廊桥遗梦》,其实这段话很简单:“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述说的是永远的梦,永远的遗憾。现在流行的说法是,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而,有一些经历沉淀之后,我才知道远方没有诗,时间里才有。

    195.事实上,世界并非多元,而是分裂。毁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除了时间,还有渐行渐远的价值观。

    196.台湾歌手陈升,曾经做过一件很煽情的事。他提前一年预售了自己演唱会的门票,仅限情侣购买。一份情侣券分为男生券和女生券,恋人双方各自保存属于自己的那张券,一年后,两张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这场演唱会的名字叫作:“明年你还爱我吗?”看似很简单的疑问句,不少肯定的答案却被赤裸裸的现实推向了反面。到了第二年演唱会,情侣席位空出了许多位子。陈升面对那一个个空位,脸上带着怪异的歉意,唱了最后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

    197.这个时代,情怀总是被贩卖,任何话题最终都奔向了利益。

    198.乱世之中,社会生活的荒诞将千年文明教养带来的种种修饰、装饰全部撕去,人性中所有粗粝的原始生态彻底裸露。

    199.王达龙最初的理想是名山拜师学武功。那年头有《少林寺》《武当》《霍元甲》《李小龙》等武打影视正在热播,王达龙让那些影视给祸害了,认为学艺后即可一个人赤手空拳流浪天涯。后来,他发现流浪是需要路费的,于是为了路费去赚钱。再后来,成为商界大咖的王达龙,似乎已忘了赚钱的目的,也羞于提起自己最初的理想。几十年来,王达龙一直生活在小镇上,他说:人生总有一些痴心妄想之后的遗憾,年少时的轻狂,便是其中之一。

    200.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思维和记忆太过强盛。如果学会了遗忘,余生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开始。

    201.如今是网络分享的繁华时代,人们的生活渐渐被“美化”了。我所看到的别人的世界,大都是经过PS的。我自己也会经过PS之后,再告诉别人:我是这样生活的。每个人似乎都穿着皇帝的新衣,真相却丑陋得让人不忍直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似乎都能惹起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可是真实的自己,只有自己知道。

    202.在微信上,有一种尴尬的境地:朋友圈里不全是朋友。许多人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疏离了,互相应付,各自别扭,或者更干脆一点的,直接变成了僵尸。还好,我不过是一个木讷的旁观者,早已习惯了朋友圈里的人生百态,不为某些纷扰所动摇。以前我选择原谅别人,现在我选择了原谅自己。

    203.年纪渐长,我开始学会了拒绝。譬如,拒绝不适宜的感情,拒绝口是心非的虚伪应酬,拒绝繁芜嘈杂的内心不想接受的事情。或许,拒绝是为了更好地尊重自己,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更大的自我空间,乃至澄明清澈的感觉。我以为,学会拒绝,即是维持自己最本真的样子。懂得拒绝,才发现,有一些内心真实的愉悦是通过拒绝获得的。

    204.生活原本是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一个人怎样出场,远远没有他怎样谢幕更重要。

    205.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了,生活里好像永远都充满着忙不完的事情,根本没时间停下来想一想,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就像长长的句子都需要有个逗号,稍作停顿,略作喘息,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生活填写几个有趣的逗号。因而,我认为生活不能太潦草,而是应该有仪式感的。诗意的仪式感,可以让苍白的生活光辉璀璨。仪式感生活,不是在生活中玩矫情,而是通过我们认真专注的对待,让生活变得更端庄、更有趣。

    206.追求生活情调的最大意义其实在于感受生活之美,这种美会令自己更加珍视现有的生活,并且不停修改,直到符合自己更为闲适的内心状态。

    207.一个普通人的妙处,即是在琐碎的时光里拥有细小但令人羡慕的知足。

    208.有时候,随遇而安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姿态,顺其自然不是矫情而是一种从容。面对生活的琐碎,你耐心,日子就是一首诗,你安静,就能听见心底的声音。

    209.春天,独自一人翻山越岭去攀登乌山。乌山因山外表呈乌黑色,故名乌山,位于云霄县境西部,海拔1117米。乌山自然景观奇特,形成于一亿多年前,怪石嶙峋,姿态万千,让人由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个寻幽探秘的好去处。遥远的风声飘荡在开阔的原野上,蓝天清澈,内心深处的草木却长得异常繁茂。尤其喜欢树荫下的苔藓,湛然幽深,那是寂静的生命。王维曾写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暗绿色的青苔,充满了野趣和古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宁静。相比于游客如织的景区,我更喜欢去清静的地方走动或小坐,赏花,看云,听泉,顿觉余生漫长,岁月无恙。重要的是能安顿一个人的彼时心境,让我忍不住发出感慨:乌山放眼皆画卷,骆驼峰上红旗扬。幽谷深洞一线天,鬼斧神工任想象。

    210.也许远方和眼前都是苟且,然而,总该有一个地方,供灵魂歇息。漫步云霄内洞村,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香气,温纯、深远又亲切。村道上走来几个姑娘,迈着细碎的步子,缥缈而婆娑,她们像移动的花朵,美美地盛开了。小河围绕古村缓缓流动着,凉爽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泛着一股别样的生气和灵动,似乎让人视野和心胸愈觉清澈。顿时感觉,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从容不迫地享受自己该有的生活,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于陌生的远方找到近处所没有的感悟。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需要这种小悸动。甚至以为,山河壮阔都不及低处的风景。

    211.孤独与生俱在,灵魂只应独行。在云霄将军山,有一些沉淀的记忆,交织在斑驳的时光里,忽而明亮,忽而黯淡。每一个角落,都叠加了无数段珍贵的历史。开漳圣王的故事传奇,落在每个人的眼里和心里,都会产生化学反应,留下属于自己独有的乡愁记忆。阅读历史,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内涵。而我认为,载入史册的,都是些宏观的大事件,而镌刻于个人记忆深处的,却往往是某些微小的事物。在这里,看的是人文历史,念的是旧时光,忆的是过往岁月,闲来无事,我就坐在湖边,静静地享受时光幽微的荡漾。

    212.得闲,晃悠在梅岭半岛望洋台。梅岭半岛位于福建海岸线最南端,与广东地域连接,东望东山岛,西眺广东饶平和南澳岛。看过许多地方的潮水潮落,我却依旧喜欢大海。每次走到海边沙滩上,我总是流连忘返。脚下每走一步,沙滩也一步步地塌陷,像记忆的往事,潮湿,柔软,然后消逝。海浪一波波地奔涌而来,激起千堆雪。海浪的拍击声更加奇特,明明是很大的动静,却能让人内心宁静,就好像所有的杂质都被大海过滤了。大海若无其事的风度让我惊讶。这时候抬头看云,天空蔚蓝;低头看海,大海澄碧。海天辽阔,岁月静好。海的气氛让我感受到了,深呼吸时,肺里所攫取的,即是诗意和远方。

    213.人生里总有那么一些灰暗的色调是无法明媚。有人说,失去一个好朋友,比失恋更令人难过。我则以为,失去的总有其他因素,大多数朋友都只是某个阶段的相互陪伴。只需向那些失去的,说一声保重就好。毕竟,失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因为失去,我们才会警醒、检视自己的内心。

    214.所谓“自由自在”,我觉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自由基本上是奢谈,因为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受制于方方面面,似乎处处都是壁垒,身不由己。而自在,在我看来,比自由的层次更高,是身心的完全舒展,是对生活的全然接受,好与坏,了然于胸,淡然处之。

    215.一个人只有在不需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的时候,才会放下内心的焦虑。

    216.某些关系紧张时,我也一直在抵制。但我从来不抵制外国货,我抵制的是蠢货。

    217.周星驰在电影《鹿鼎记》里说“感情丰富是我们的一大缺点。”然而,很多时候,这个匆忙、现实的世界都在告诉你,如果不赶时间,你可以回眸那些最初的遇见。或许,一切还都是那么美好。世间有灵性的好东西,大多是不着痕迹,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那些无形、无相呈现出来的面貌和场景,更是气象万千,回味无穷。

    218.我历来拒绝和别人有什么触及灵魂的对话。人与人之间,都不过是一场相遇和分离。缘聚缘散,再见或不见,是无法左右的。有时候,你努力想要维系着的某种情感,却只是为了疏离。待流年匆匆而过,时间只带走了时间。能够留下的,可能只是最好或最坏的自己。

    219.失意的人总是怀揣寂寥的心事和梦想的余烬。但骨子里却残存着一个人想象自己虚妄世界的偏执。

    220.任何形式的堕落,其实都是愉悦的。

    221.我的日记里曾经记载,有一次我去某权力机构办事,却遭遇各种无端刁难。任我说得口干舌燥,办事人员蛮横依旧。无奈的我,拿了个杯子走到饮水机前,想接点水润润嗓子。就在那一刻,饮水机桶中因空气回流,突然发出了一声闷响,像某种巨兽在酒足饭饱之后打出的饱嗝。后来,我以为自己这个比喻很妥切,尽管我不是要故意影射什么,但比喻恰到好处,即是妙处。

    222.总觉得,人这一辈子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看清楚自己内心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自己的闲适自己感受,不属于任何人,不担心失去任何人,更不怕任何人的仇恨。

    223.我向来喜欢偏执于一些细小琐碎的事物。太高远的意境于我而言,只是疏离。一杯咖啡,往往就能帮我消融掉生命的凉意。因而,平静与心安,是我们面对世界时,最抚慰人心的免疫力。

    224.如果经常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我想我就可以一直微笑着。

    225.路遇几位活力四射的学生娃,他们脚步轻盈,一路嬉笑着,闹腾着。忍不住感慨,青春岁月乃由一串串欢愉的笑声堆砌而成,不愁寂寞,故曰少年不识愁滋味。

    226.曾经,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如今,也只能潦草地老去。

    227.如今生活中时常听见有人提到“品味”二字,似乎,品味就是一种时尚的标志。但是,品味到底有何涵义,估计很难说清楚。依我理解,品味应该是一种生活体验之后感悟的呈现,是一种因人而异的表达,也是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行为。或者,更直观一些,品味就是一种选择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228.我历来狂放旷达,懒散自由,是我性格的硬伤,也是本色所在。

    229.人不管到了哪个年纪,都该有点个性,要有所坚守,不管是清高、孤傲,或是别人眼里的偏执。所谓坚守,即是守住一个人的精神风骨。

    230.读一篇文章,用“玉色”形容女人,进而有冰清玉洁、冰肌玉骨、温润如玉等词,让人读了,便想起那古诗里写的“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不过,将玉比人,我倒是觉得十分妥帖。玉,静而无躁,内敛柔婉,清丽通透,温润素净。仿佛,是悠长光阴里散发的一抹幽幽冷香,或是岁月风尘里一截坚硬的傲骨。甚至,玉的每一道纹痕,都蕴含着逝去的芳华。以玉喻人,我体悟到的是一份无瑕的诗意。浓浓的人情味儿,饱蘸着对尘世的热爱,让人的心境也变得生动而温润,别有一番情趣和韵致。

    231.王小波说过:“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然而,我的生活一直很平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发生,有的不过是一个个细枝末节而已,所以,我以为细节才是生活的天籁。每一个细节,或许都是灵魂的抚慰。岁月静好,其实都不及内心安好。

    232.人间所谓的深情,只要你心里有,便永远都在。然而,即便深情刻骨,亦如上好的丝绸,再美,都经不起时间的勾划、磨损。生命其实就是一场幻觉,你所想要得到的,都是虚空。

    233.年纪一到,再枝繁叶茂的记忆,也都变得干枯了。自以为经历了世事,悟透了世情,却不知历经的每一个场景都只如初见,总有些许落寞,不得圆满。浮生漫漫,虚空不定,只有内心澄澈的人,把单调的生活过得雅致,把清贫的日子过得隽永,看浮世风景,享一人清欢。

    234.你说,老了,再也没有了激情。这话让人浮想联翩。世界多出了一种事实,也隐藏着,轻易不能察觉到的心跳。

    235.日子是无声的,所以言辞总是显得笨拙。就像是屋檐下挂着的一对铃铛,日晒雨淋,生了铁锈,丝毫无光,只剩下一览无余的平庸。无风的时候,更像一对沧桑的哑巴,与我对望。而生活的真相,就是我们一直在失去。并且,哑口无言。

    236.某日,在缅甸曼德勒旅行,临近午时,人群奔涌,全都进入了马哈根达扬僧院。原来,这里有一道闻名世界的景观,即是万众瞩目的千人僧饭。僧院中有一条笔直悠长的大道,每到午时,数千位僧人走出屋舍汇入大道,托钵缓行,排队步入斋堂吃饭。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万众游客列于道路两旁围观僧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世界奇观。原本,看人家吃饭,或者自己吃饭被人看,双方都会感觉很别扭。但马哈根达扬僧院的千人僧饭却是个例外,甚至浩浩荡荡地成为了著名景观。让我值得敬佩的是那数千僧人,居然在万众的围观下,隐忍淡定,目不斜视,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完全不理会滚滚红尘的躁动。由此成就,僧院吃饭成风景,斋事如禅观自在。

    237.事实上,一个人对于一个地方的感受,绝不只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更多的,是游走在文化边缘的喟叹,是魂魄在地域风情里的舞蹈。人类生命的风景,每一个地域,每一个角落,都包含了太多丰富的意蕴。

    238.释迦摩尼说,只有很深很深的缘分,才会在同一条路上,走了又走;同一个地方,去了又去;同一个人,见了又见。然而,我以为有些美好,只是我们臆想出来的一场虚幻的梦,曼妙,却遥远。

    239.当年苏轼落难被贬黄州,却写信给朋友称“自喜渐不为人知”,字里行间,透着骨子里的从容与优雅。或许,人这一生,酸甜苦辣咸,百味尝尽,最后才觉出,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人淡如菊,心素若简,一切往回收了,便是淡泊。

    240.“纷纷纷纷纷纷纷,唯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寂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在弘一法师的《落花》里,枯藤,老树,流年匆匆,荣即是枯,枯即是荣。我不由自主地觉得,这落花就像是虚空飘来的音符,滋养灵魂,让心安顿。枯静处,没有悲欣,自在如禅。仿若书法中的飞白,墨尽漏痕,露白,是为枯笔。枯笔自有其妙,墨枯,却洒脱飘逸,神采斐然,是难以抵达的境界。而人生,每一个肌理都是一场轮回,每一段沧桑都是一个故事。枯静处,一个人坐在时光边缘,千山鸟飞绝,远离尘世纷扰,只是静,只是空。是一幅画,也是一段禅。

    241.看到一个词“孤决”,多么清寂,透着摄人心魄的寒凉。现实中,我最敬佩那种从不依附的傲气和决然。世界本就千疮百孔,不如放开那在时光的磨砺下渐转凉薄的世故的背影。前尘旧事,就此了断。

    242.生活里琐碎叠加,我的内心一直被名利声色所充斥,被蝇营狗苟所侵扰,说到底,或许是某些妄念在作祟。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年少时,总是一无所有,却豪情万丈。后来,岁月磨平了我很多东西,执拗、骄傲、狂妄。如今我倒是平淡、平静、平和了许多,然而,生命中最不知所措的暧昧,后来都各奔东西了。我也渐渐地老了。

    243.在世俗的世界里,我活得简单且特立独行。只要自己不期望太多,别人对我失望关我屁事。我宁愿在别人的眼光里一无是处,也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执迷不悟。

    244.如果每个人,都不做身不由己的事情,不说言不由衷的废话,那么我相信,这个浮躁的世界是可以安静下来的。

    245.晨起推窗,看一堆散乱而琐碎的光阴,正透着人世间的微凉。阳光似是而非,却日日新鲜。夜里有梦,梦中深藏的信息,其潜力似乎就在日常生活之外。梦的每一次变幻,往往又树枝状地引发出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些原本看不到的以及被日常所遮蔽的事物及其潜能。但更像是我们现实的人生,而不是一部小说。

    246.熬过,才知道,小葱豆腐般的平常心,最能顺其自然地消融流年的沧桑。而所谓的顺其自然,就是持一颗平常心,忙时井然,闲时悠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看山看水看众生,若有所思,而无所思。

    247.反省自己刚刚过去的一天,好像是饱满而充实的,却又像空洞生活里的最后挣扎,让所有的无济于事看起来不那么惨淡。

    248.每一个日子,几乎都是大同小异,永远充满企盼,却永远走不到企盼的风景里。过好每一个不完美的一天,那就是生活。

    249.现在回忆某些久远的事件和场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眩晕,像跌入空蒙,飘荡于云雾之中。而看着风尘,突然会有点心酸。那些日渐消瘦的时光,竟然走得无声无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身后的影子从长变短,从短又被拉长,日复一日的光阴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带走了很多,留下的很少。尽管经历了沧桑岁月的雕刻,但我的一生都是个半成品。我的生活都是未完成。

    250.随着年纪渐长,有的人变得越来越来越复杂,而有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单纯。复杂是为了保护自己,单纯是为了善待别人。所以,我无法用不断改变的想法去定义一个人的某一个片刻。或许,每个人所失去的,恰巧可以换回一些其他的美好。

    251.都说生命是一场旅行,但我并不认为人一定要有梦想,或是一定要找到一个旅行的意义。没有意义的生命旅行,意味着毫无遗憾的结束。而作为一个孤僻而执意的旅人,很多心绪,非静笃不能抵达。静水流深的悠远和深邃,正是源于见识和阅历的宽广,所以才会有波澜不惊的平静。

    252.梦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承载着不同的重量与期待。记得有人说过,人因梦想而伟大,可是有梦想的人太多,真的实现梦想的人却太少。可见,用梦想包裹的现实,就像用纸包住火。由此我可以断言,人之所以伟大并非全靠梦想。当然了,总还是有一些人的梦想,无论什么时候拥有或失去,回想起来,都会让人心头一热。

    253.我历来懒散,并不逼迫自己正面去思考些什么。只要我的真实,能够饱满每一个当下,也就知足了。

    254.天塌下来到底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我有一种偏执,只要你无所畏惧,天再大也压不死你。因为,所有的预示都指向了同一个词:天空。既然天都空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255.或许,你所有重叠的内伤,都只是别人眼里轻描淡写的瘀青。但无论如何,那也是一种饱满生命的方式。学着自己承受,即便失去一切,却可能拥有一生的澎湃。

    256.好雨夜,长醒若灯。我的想念是旧瓦上的青苔和滴水如歌的屋桅。

    257.听雨,最好在亭下。恰好,舒园有亭,我在亭下。雨来,落在舒园花草树木上,仿佛演奏一曲交响乐。我喜欢看从屋檐落下的水滴,它们积攒到一定重量便朝低处坠下,那么晶莹透彻,果敢决绝。听雨,感受到的是那沁入心脾的空灵,是内心与天地会晤的境况。听雨,乃独享一份清宁,看人生的渺小,名利的虚无,然后,内心独自清寂,清凉,清欢。

    258.周末,冒雨到安溪清水岩游玩。清水岩位于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千年古庙里供奉的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龛台上,清水祖师以及各路神仙神情安然地注视着芸芸众生。清水祖师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民间故事,发人遐想。而眼前真切的美景,更引人入胜。目光所到之处,云雾缭绕,青山隐隐,阡陌纵横,氤氲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在清水岩,我心绪洞开,了无杂念。峰回路转,看青翠的山,看茂密的古树,看路边轻盈的野花,看远处仙境中的村庄。身边行人擦肩而过,我转念一想,信仰也好,世界观也好,只要是善念,终究会成为滋养生命的力量。如此,有求亦是无求,有应亦是无应,善念起,世界自然就美好了。

    259.清水岩真的是足以引人遐思和神往的。蓬莱山的云雾,引领着我,仿佛踏足于一个“蓬莱仙境”。在这里,我才发现仙境和人间烟火原来并不难以接近,山水的气韵与人的气韵,也总是相互调和的。久在尘世行走,红尘的烟火已将人心熏染,我们茫然地为生活奔波,已经没有了心境,如今偶遇“蓬莱仙境”,抬头看看流云的风姿,低头听听山泉的细语,我顿时心境大好。心境是风景最好的镜子。山路绵延弯曲,每一处转弯都好看。我安立于清水岩,俯瞰山下仙境般的村庄,与尘世遥遥相望,禅意便从庙里弥漫了出来。而人类总是通过对宗教的信仰来戒断自身的恶,使自身在人性上趋于完善。由此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崇尚自然而人生迷离的时候。因而,我认为人生旅途最惬意的目的,即是向外发现自然山水之美,向内渴望寻找内心的清幽和宁静。起码,宗教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怡然世界,让我知道了生活的另一种形态。

    260.春天一到,窗外便时常落雨。春天的雨,一下就是三五天,也不甚大,就是绵密得紧,缠缠绵绵的,像一段爱情,风儿轻拂,便袅袅婷婷地飘然而下,将一些花儿滋润得如少女般水灵。在我看来,雨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能听到雨线从屋檐落下的滴答声或懒洋洋打在树叶上为最佳。雨水顺着树叶尖滴下来,也就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这就是春天的旋律,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的平凡而惬意的尘世美好之一。春雨,让我牢记了一句话:所有情感都很潮湿

    261.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反省。反省,就像与时光、与自己、与过去交替着对话,记得失去也记得拥有,所有经历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意味。事实上,我的反省往往只是一种缺乏严谨的随意,或者是一种易碎的脆弱。反省所体会到的寂寞是真实的,灿烂是虚无的。恰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的:“生命中曾经拥有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262.每个行业的人对陌生领域都有着不切实际的梦幻憧憬。有位读者对我说,很羡慕你是作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遗世独立,潇洒地写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读者不知道的是,写作者要把内心的喜怒哀乐挖掘出来再大卸八块与人分享,需要经历怎样的煎熬。其中,成功的侥幸者又有几人。写作有时候就如同煎熬中药,火候分寸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药熬完了之后养别人,自己却成药渣子了。

    263.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用来承载所有关于美好的记忆和想象,是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是床前的明月光,是自己的童话小镇。而我只喜欢在朴素的日常里读书写字,心里装着一场场清欢。尽管独自娱乐,不风光,却自在。

    264.林徽因的笔下,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过客”。譬如“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过客,意指过路的人,与你的生命没有交集。在人与人的情感中,过客一词大多用于情谊断裂的伤感过往。然而,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我认为万事万物都不是过客,而是一个永恒的存在。除非那些在人来人往中与你擦肩而过、彼此都没有任何交集的才是真正的过客。而那些在你生命中有过短暂交集的,哪怕只留下一丝一毫痕迹的,都会是一种永恒存在的记忆。只是人们不愿意承认而已。即便是你情感中曾经灰飞烟灭、拂袖而去的过客,或许也有可能会在之后的日子里,漾起某些值得你缅怀的微澜。

    265.无意中在书本里翻出一枚干枯的树叶,是我很久以前夹入做书签的。那些像青翠葱郁的往事,早已随着光阴的流失,被一寸一寸地湮没在了红尘深处,就像眼前这片失去了水份的黄叶。然而,这枚黄叶书签此时正散发着深邃而又迷人色彩,我内心顿感温馨。历久弥新的生命,或许蕴涵着一场无边的想象。以何种生命载体的形式呈现于世其实并不重要,但这黄叶上每一段脉络清晰的光阴,似乎已经感知到了我的来路和去路。

    266.寂夜里雨声滴答。短促而简洁。但真正的简洁必定隐藏着深邃。

    267.我一直努力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弊病:浮躁,浅薄,快节奏。代之以平淡有致,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观看人生世相。事实上,有一些宽容,比痛苦更让人绝望。

    268.有朋友问,何谓情怀。我笑答,我也说不清,那是凌驾于梦想之上的意识形态。但我以为,竹的风骨、梅的神韵、海的宽广和博大,都是。

    269.雨停。暮色合窗。微风拂过,摊在桌面的书本轻轻翻动。往昔风景依旧在,昨日少年已白头。很多时候,当我无声地回忆过去时,总有一种眩晕的恍惚。或许,暮然回首,所有过往已在如水时光的消磨下,也只剩下暮色里的闲适与恬淡了。

    270.闲翻书,无意间读到曹靖华先生游览大理苍山洱海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联中包含了风、花、雪、月四景,文字回环,蕴味无穷。苍山洱海山水相依,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有十九峰,海拔都在三千五百米以上,最高的四千多米,山顶银妆素裹,白雪终年不化,蔚为壮观。山下的洱海,面积有二百五十六平方公里,水深可达二十米,海子的轮廓就像人的耳朵,偏旁加水,故称洱海。于是,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便组合成了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成为大理景色四绝。我曾经在洱海边上喝过一种名叫“风花雪月”的桶装啤酒,日暮天涯,临水望山,自在与无羁让人特别迷恋。如今回想起来,风花雪月还真是独一份的享受,诗和远方,都是属于自己独有的经历。有些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了风花雪月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舒园手札3:任何形式的堕落都是愉悦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mc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