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给大家介绍了带钩,并讲了一个带钩与齐桓公小白的故事。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带钩之后,还出现了带鐍、带扣和带头等几个与带有关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腰带一步步发展成熟的过程。
带鐍,据展签上介绍,是东周时在马鞍具中出现的一种前端有固定扣舌的环形带具。革带另一端或所延续出的窄带可自下而上通过穿孔,再绕返回来用固定扣舌勾住,将剩余部分掩到前一段带子底下,从而将革带系紧。从展出的图片和实物来看,带鐍有方有圆,在一端均附有扣针,扣针插入革带固定。扣针的应用,不仅使带鐍结扎固定比带钩要方便,也更牢固,一出现就受到普遍欢迎。此后流行的钩洛带、蹀躞带以至金带、玉带等,都用带鐍,而不用带钩,带钩的使命遂告结束。
从带鐍再向前发展,人们就将扣舌由固定型更换成了活动型。这就与我们现代人腰带的扎系方式完全一致。展出的新疆焉耆县金疙哒遗址出土的西汉八龙纹金带扣,是1975年出土的,表面犹如一层浮雕,凹凸起伏,很有立体感。上面有1条大龙和7条小龙,身体矫健、群龙戏水、翻腾跳跃、灵动飘逸。龙眼上,镶嵌着红宝石,龙身还装点着几颗绿松石,让记者感到整个文物熠熠生辉,还有一种动感。据专家称应该是西汉王朝赏赐给西域焉耆王的。
展出中还单列了“带头”的内容,无论从形制和功能上,我没有看出带头和带扣有何差别。据展签上说:带头,是北方草原民族的革带,于两端相接处各装的一件饰牌,无括结功能。战国晚期将饰牌中的一件于内侧开一个孔,则可用另一侧上的窄带纸孔拴缚,是为孔带头。这类带头有的还配有穿针,以便将窄带引入孔中。
展出的一件“蟠龙双龟鎏金铜带头”很有吸引力。它制成于西汉,长8.7厘米,宽4.3厘米,厚0.3厘米,收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带头呈横长方形,表面鎏金,牌心浮雕蟠龙双龟缠绕纹,龙昂首,躯体卷曲成两圈相连的“∞”字形,两圈内各有一龟,位置倒向,均引颈回首。背面平素,中间竖立两个长条形的环钮。带头出于内棺中部左右各一块。在横长方形的铜片上铸出透雕或浮雕的动物纹,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在中国长城内外燕山一带及蒙古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带头多以羊纹为主。器物上以龟为饰,则是商周中原文化所独有。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龟的形象更多。可见,南越文王墓出土的蟠龙双龟纹样具有强烈的汉化特征。
从这些精美的图片和展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腰带也很奢华,它们任何一件放到现在都秒杀各种一线奢侈品品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