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读书美文
菜根谭(32)||兢业之心思,潇洒之趣味

菜根谭(32)||兢业之心思,潇洒之趣味

作者: 都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3-02-14 15:55 被阅读0次

    兢业之心思,潇洒之趣味

    学者有段兢业[1]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2]的趣味。若一味敛束[3]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1]兢业:兢兢业业,小心谨慎。

    [2]潇洒:洒脱不羁。

    [3]敛束:收敛约束。

    【译文】求学的人既要有谨慎小心的态度、刻苦研究的精神,又要有潇洒不俗的兴趣爱好。如果只知道约束自己、刻苦求学,使自己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那么生活就像只有秋天的清冷却没有春天的生机,这样怎么能培育万物呢?

    【理解】

    该用功处用功,该放松处放松。解决问题和精进需要多元思维和多场景触发。

    进和退是人生的两种状态,都是必修科目。不论是普通人,还是那些能在历史书上见到的都是。

    看看苏东坡,以平常心,待无常事,恪守内心的良善,接纳生活的缺憾,方能修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

    【故事】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我们熟悉苏东坡大多是因为东坡肉,或是他诗词文学。其它他还是一个居士,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坡居士。用今天观点来看,他是一个修行禅宗的佛学研究者。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起伏跌宕。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看成两部分。

    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一届科考,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欧阳修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不知道是苏轼写的,以为是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

    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就这样,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苏轼的才气逐渐开始名扬天下。

    到杭州担任通判期间,苏轼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政治生涯的打击让苏轼看透了人生,他初到黄州就在城东半坡上的一片地,建了一座“东坡雪堂”,化身“东坡居士”。

    也正是这个时期他开始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深入的研修佛学。而且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苏轼早年在学佛过程中,亲近过许多禅师,不比一些文人专玩弄口头禅,而是下过实际工夫的。在许多禅师中,他与佛印禅师的故事大家最熟悉。

    那时候佛印和尚已经评价他:对禅颇有领悟,但实践工夫还不够。

    有次苏轼写了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把这首偈叫人送给佛印禅师,以为能得到肯定和赞许,没想到禅师看后在后面写了“放屁”二字。他气愤不已,去找禅师评理。

    禅师指出:“什么‘八风吹不动’,一个屁就打过江来了!”佛印禅师如此猛抽他一鞭,才有所醒悟。

    以下摘自苏东坡《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32)||兢业之心思,潇洒之趣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oj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