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周”字像在一块田地里密植上庄稼的样子,本义为雕刻细密,完备。“周”字本为象形字,但构形不明。;文献中“周”义存在着一个围绕着“周密”义衍变的引申脉络,由“周密”义引申出紧密、亲密义,亦引申指周匝、普遍义,由周匝义引申为环绕义,由环绕义引申出四周义,由四周义引申出周边义。康熙字典里的含义有里有:忠信也。《书·太甲》:自周有终。传:用忠信有终也。《诗·小雅》:行归于周。《论语》:君子周而不比。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比:,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比”的本义是靠近、并列或挨着,只有挨得很近才有“比较”的可能,因而又有“比较”之义。由“比较”引申作比喻、比方,再引申作比照、仿照。“比”还由挨着引申为密集,又引申为接近、靠近,再引申指勾结。传统看法认为,“比”的古文字形是面朝右并排站着的两个人,由此表示靠近、挨着的意思,与“从”字构形相同。赵诚先生认为,古文字“匕”与出土之匕差距较大,应是模拟人站立拱手侧面之形。有学者据此推测匕字是“臂”之初文,手臂处特作弯曲状以便形象地突出其所要表达的部位。二“匕”并列为“比”,表示两手臂并列,本义为“偕同”。
从两个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周和比的本义都是靠近,密集的意思,不过周的甲骨文是指密密麻麻,但是又保持独立,比则是两人紧紧相连,你我不分。
我在想:孔夫子这里周是指君子惺惺相惜,卓尔不群,比则是:结党,密密麻麻,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坚持和特质。所以,孔夫子恐怕不是要求君子不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作,思虑周全,争取最大化利益,争取来的利益也是最大化的服务于自己的理想。
今日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此字有两解。一迷惘义。只向外面学,不反之己心,自加精思,则必迷惘无所得。一诬罔义。不经精思,不深辨其真义所在,以非为是,是诬罔其所学。后解由前解引申而来,当从前解。
殆:此字亦有两解。一危殆义,亦疑义。思而不学,则事无征验,疑不能定,危殆不安。一疲怠义。徒使精神疲怠,而无所得。
后解借字为释,又属偏指,今从前解。
我的理解:只学习知识,思想和理论,而不去思考,灵活应用,这样的话知识是知识,我是我,这种知识没有什么用,若一个人不去向外学习而是固执抱持自己的思想,容易僵化刻板,最终一无所得。
我的感受:想到了拆书法,只有将书中的知识或者想外学习所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关联,应用的方式,总结成败得失,不断调整,不断更新,加入新的想法和总结,这样的知识才成为我们自己的,才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