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81)

详注《随园诗话》(118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一四】

中州吕公滋,字树村,宰介休归;因从子仲笃上元,来游白下,见赠云:“地兼白下三山胜,诗比黄初七子工。”读三妹集云:“鸳鸟飞来因绣好,蠹鱼仙去为香多。”年未老而乞病。有劝其再出者,乃作《老女嫁》云:“自制罗纨五色裳,晶帘低卷绣鸳鸯。不如小妹于归日,阿母殷勤为理妆。”“检点新妆转自思,于今花样不相宜。嫁衣肥瘦凭谁剪,羞问邻家小女儿。”《戏仲笃》云:“怜余增马齿,看尔奏牛刀。”《潼关》云:“三峰天外立,一骑雨中行。”

吕公滋(生卒年不详),字树村,号硕亭,又号兰圃。河南新安人。出生于当地望族,明代南京兵部尚书、理学家吕维祺五世孙。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曾官山西介休知县,不久以疾告归。工诗。精理学。《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著有《硕亭诗草》2卷(袁枚参与选定)、《春秋本义》12卷等。

吕仲笃(生卒年不详),清河南新安人。《随园诗话·卷十四·一四》称其为江宁府上元县知县,但在《江苏通志稿·职官志》中无记载。

上元,旧县名。上元县,是南京自唐朝起下辖的一个县,上元也是唐朝时期南京的称呼之一。上元县与江宁县同城而治,同为南京的母县,中华民国于民国元年(1912)撤废上元县,并入江宁县。

白下,南京古称。

三山,又名护国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三山村的长江边,是南北相连、三峰并列的一座山。长江从西南来,此山突出江中,当其冲要。三山突出于江中的部分,被称为“三山矶”,登临矶顶,滚滚长江如一条飘带展现在眼前,这里江水流量大、江面宽、沙洲也多,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景观地。当年,三山矶和采石矶、燕子矶一样,是长江南岸的江防要地,故又称“护国山”。同时这里也是渡口和离开金陵的第一站。由于人来人往,又临大江,人们还在三山矶上建立了三山寺。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诗句,使得“三山”名声远扬又富于诗意,给古老的金陵城增添了无限风韵。

黄初,音huáng chū,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年号。自公元220年至226年,共计7年。这是魏朝的第一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次年改元。

黄初七子,即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19),但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通常是从黄巾起义算起,即公元184年前后到魏明帝景初末年(239),前后共计五十多年的时间。“黄初”恰是此期间魏国开国的第一个年号,故亦称“黄初七子”。明·胡应麟《送朱可大还万安》诗:“黄初七子各有得,勃兴杜李文章伯。”清·林占梅《呈台澎道徐树人廉访·其二》诗:“黄初七子仰前基,廿载廉勤受特知。”

三妹,即袁机(1720—1759),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袁枚胞妹。静好渊雅,有不栉进士之目。归如皋高氏,遇人不淑,抑郁终身。袁机离绝后,住随园,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

蠹鱼,音dù yú,又称蠹、衣鱼、白鱼、壁鱼、书虫或衣虫,是一种灵巧、怕光、而且无翅的昆虫,它的身体呈银灰色,因此也有白鱼的称号,嗜食糖类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喜欢咬食书籍、绣帷及纺织品。

罗纨,音luó wán,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战国策·齐策四》:“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纨。”高诱注:“罗,縠;纨,素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唐·杜甫《园官送菜》诗:“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纨。”

晶帘,音jīng lián,意思是水晶帘子。形容其华美透亮。明·陈子龙《秋月篇》:“漫下晶帘薄似云,愁悬夜蛤光如月。”清·洪昇《长生殿·制谱》:“慢卷晶帘散朝霞,玉钩却映初阳挂。”《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水如晶帘一般奔入。”

于归,音yú guī,意思是指女子出嫁。《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集传:“妇人谓嫁曰归。”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潼关,音tóng guān,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详见《详注<随园诗话>(1083)(上)》

三峰,音sān fēng,指西岳华山。古今称华岳者每称三峰,如《名山记》所载:“华岳有三峰。”又《方舆胜览》:“华岳三峰,芙蓉、明星、玉女也。”崔灏诗云:“岧峣太化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汉武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大抵皆称三峰。所谓三峰者,南曰松桧峰,一曰落雁峰,李白登落雁峰叹曰:“呼吸之气,可通帝座,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即此;东曰明星玉女峰,西曰莲华峰(一曰芙蓉峰)。现在一般称华山五峰,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三峰较高:东峰是凌晨观日出的佳处,西峰的东西两侧状如莲花,是华山最秀奇的山峰,南峰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三峰以下还有中峰(玉女)和北峰(云台)两峰。宋·苏轼《南都妙峰亭》诗:“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q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