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作者: [日] 枡野俊明 著

《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作者: [日] 枡野俊明 著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00:05 被阅读0次

    ISBN: 9787569937299

    内容简介 :

    距离能够改变“禅庭”的意境。这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本书以此为出发点,以造庭的宗旨,将视线集中在“距离”这个要素上,并以此来考察人际关系。

    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人生的奥妙与乐趣就在于与他人的联系。拥有令人舒服的、美妙的、幸福的、充实的人际关系,会给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

    舒适的关系能使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美妙的关系能给人生带来喜悦。相互间感到幸福的关系,也与生存欲望紧密相连。充实的关系能够促进双方成长。

    行动起来吧,建立不远不近不迎合的恰当美好的人际关系!被他人所左右的人生到今天就此结束,请认真过好你的人生!

    作者简介:

    枡野俊明

    禅僧,当代日本枯山水代表人物,生活美学家。

    1953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授,庭院设计师。大学毕业后,于大本山总持寺修行。进行了以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禅庭”创作,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评价。

    作为庭院设计师,在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中首次获奖。被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劳勋章功劳十字小勋章”。并于2006年入选《新闻周刊》日本版的“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

    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进行演讲。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这本书告诉我的道理和小女孩在车子里告诉我的基本相同;多思考,少说废话,约束自己行为,学会改变自己,不求改变他人;用心,有礼貌对待每一个人;重整三业(身,口,意);仔细想想,我是何等幸运

    #  “一期一会” 这个词汇本来源于茶道,意思是说,此时此刻与这个人相会的时间,一生仅此一次,不会重来第二次.因此需要用自己最大的诚意和真心与对方交往.

    #  读了感觉真的不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怎么就那么玄妙呢?! 怎么去把握好这个度与平衡,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由一位禅师来讲,更妙了!

    #  很温和隽永的文字,读起来受益良多,让我回溯思考自己的人际交往

    #  枡野俊明,作为日本著名的禅僧大师和禅庭设计师,致力于将禅的智慧和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作庭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不管他的设计作品也好,还是文字作品也罢,都充满了浓厚的禅学意味和鲜明的人生哲学,方寸之间,意犹未尽。

    贰: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尽管在如今有超70亿人口居住的拥挤的地球上,仍然有乐意孤独、孑然求静的人在,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依然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范式。每个人为了生存,无论是乐意或者不乐意,都需要面对他人,与他人沟通、协作或者斗争,于是,人际关系学从最初个人化的点滴经验积累,最终演化成为一门专门学问甚至显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说“共赢”尚能够突破资源有限性的束缚,使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体都能够获得必要的收益;那么“成功”对不同的人来说,则显然具有此消彼长的互斥性,属于“你有我无、我多你少”的抢手货。很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成功做过各种不同的解读,但毋庸置疑,丰裕的财富、高贵的地位、占据C位仍然是绝对主流的成功者的标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世界对于失败者越来越不友好;信息的高度互通,则更加剧了不成功者的焦虑。所以,很久以来,人际关系学不断蜕变,不管是学者还是大众,着眼点都集中在如何巧妙地“劳心”,然后顺利地“治人”,最终实现“赢”。

    一句话,“成功学”几乎已经成为人际关系学的代名词。

    尽管现代社会有诸多规范的限制,但对“成功”的近乎残酷的争夺,仍然导致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人性的异化。无数人为了不被高速飞驰的时代列车甩下,终日紧张、忙碌,无暇关注自我感受,沦为劳动机器。这种态势不断恶化,必然引起反动。近年来,“无缘社会”“佛系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似乎就是一种例证。

    这时,人们急需一种调和两者关系的工具,我想,枡野俊明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人生在世,对人际关系的实践说到底无非是两个倾向之间的跷跷板游戏——入世或出世。目今看来,不计手段地钻营逐利固然不可取,但妄想通过彻底消减欲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最终求得内心的平静,恐怕也非正道。如何从一个恰当的视角审视人际关系,关乎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自我评价。

    对此,叔本华用“豪猪法则”做过一个形象的比照:人际交往,就如同豪猪抱团取暖,距离太远无法感知同伴的温度,距离太近又会被尖锐的刺刺痛。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实现和谐,这便是“若即若离”。

    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枡野俊明的身份具有天然的优势。枡野俊明是出世的,他是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同时也是“出世”的,他是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也是大学设计学科的教授。身份的双重性使他可以在禅宗文化和生活美学之间自由游走,既以此观彼,又以彼观此,最终得大智慧,圆融通达。

    值得注意的是,枡野俊明对“若即若离”的感悟,并非玄妙推理和坐而论道,而是得自其多年的艺术创造。事实上,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对很多事情的理论体悟往往更为深刻,他们勉力躬行,专心做事,对智慧无所求,而智慧自生,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

    王阳明早年想要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结果格竹子格到大病一场,也未能有所收获;后来另辟道路,边实践边思考,才走出坦途,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开宗立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枡野俊明同样如此。他对人际关系的独特思考,并没有局限于空洞的“说禅”。他将景观创作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曲町会馆“清山绿水的庭”、今冶国际饭店中庭“瀑松庭”等等作品。在禅庭设计工作中,他静心求索,感受美之为美,体悟到七种“禅之美”,并将其延伸至生活领域,作为人际交往的有效工具。人们在了解枡野俊明的艺术创作中,更能感受其“若即若离”人际交往法则的内蕴,我想,借助其实践,了解其感悟之所由来,进而带入自我,这就是本书的主要价值所在。

    枡野俊明的感悟固然深刻,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躬身做事,智慧自生”的道路才是应当重点复制的。毕竟,来自自我的体悟才是所有人生新知的萌蘖。

    叁:

    人心灵的状态总是在发生改变。应该时刻感知对方的心灵状态,该接近的时候接近,该保持距离的时候保持距离。

    心灵可以超越语言:如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言语,无论数量多么少,也一定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舍弃所有的执着

    用自己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别人,如果别人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感到对方不协调,埋怨“为什么不那样做呢”或者“那样考虑的话很奇怪”。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价值观不同也是十分正常的。在认可不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使心灵相通,这才是人际关系的基本。

    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决定人际关系的距离。必须是双方在经过相互的磨合之后,才能够找到对于双方来说都合适的距离。

    如果有人总是对你撒娇讨好,可能就会让人产生出一种被其利用的感觉。要是你喜欢对方的话或许就会接受这种方式。但要是你不喜欢对方,就要提高警惕并创造出一个安全的距离。这样一来,即便对方还用相同的方式来与你接触,也会根据你的不同反应而创造出不同的距离。

    如果与想要接近的人相处得不好,你只能去改变你自己。反省一下:我的心里是否存在什么企图?我有没有过利用对方的想法?我真的是全心全意想着对方而采取行动的吗?首先问问自己的心吧。

    如果人际交往带有企图或者期待的话,就不会与他人相处得好。应该改变的地方就去改变。保持一个正确的与对方接触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扩大扰乱内心的不安

    但就算觉得自己遭到了嫌弃,也不应该一味地扩大这份不安。首先应该冷静地检查以下几个要点。

    你做过什么真正令对方讨厌的事情吗?

    你感觉对方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你自己内心的状态出现了什么变化?

    例如,你比预计的时间迟到了许多,那么由于你确实做了令人讨厌的事情,遭到嫌弃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借的东西一直不还,不小心将对方喜欢的服装弄脏了……这些都是可能导致自己遭到嫌弃的原因。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因为犯错而被人讨厌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清楚了原因,自然也就知道应该如何补救。首先带着诚意道歉,然后认真思考补救措施,应该就可以恢复良好的关系。

    那么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被嫌弃,但是总感觉被嫌弃了”,这可能更令人感到困惑。正因为不知道原因,才会有一丝不安,想着“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吗”“有伤害他人的举动吗”。如不采取具体的行动去修复关系,恐怕关系就会逐渐疏远了。这反而又会加重你的不安。

    一边调节呼吸,一边在心里默念“经文”。据说板桥禅师是默念三次“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由此可见,默念什么都行。

    “别生气,别生气,别生气。”

    “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

    “要微笑,要微笑,要微笑。”

    夫妻之间、家人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心灵的状态总是在发生改变。应该时刻感知对方的心灵状态,该接近的时候接近,该保持距离的时候保持距离。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积累经验。即使出现“太近了”“太远了”这样的失败也没关系。只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才能够真正掌握有弹性的距离感。

    一厢情愿的感情得不到回报,结果反而开始怨恨对方。稍有差错的话,就会做出骚扰、跟踪之类大错特错的事情。所有这些的根本都在于“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

    禅宗认为,想要强行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是导致“痛苦”的根源。而改变对方,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事。

    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要“放手”,这就是禅的思想,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既然无法改变,就不要去改变。放手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想要改变却无法改变对方,因此而着急生气,这也会使自己产生压力。但如果采取放手的态度,自然就不会感到心烦意乱了。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要坚持不去改变他人的立场。这样,所有的人际关系才能变得简单、顺畅。

    人在心态安稳、平和的状态下是最为幸福的。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感。禅语有云“安闲无事”,指对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抱有感激的心情。“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答案是没有令人担心的事情,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能够安静、随心所欲地过日子。人们总是喜欢追求刺激,却忘记了对平淡之事抱有感激之情。我们不妨再来品味一下对平淡之事的感激之情吧。

    滔滔不绝地宣传产品反而会导致客户想要拉开足够的安全距离,而说话少但愿意认真倾听的人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

    “这个人正努力地了解我真正想要什么,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不要过早地对一个人下喜欢或讨厌、好相处或不好相处之类的结论。连对方究竟是什么人都不了解,就认定“总感觉他不是我会喜欢的人”“大概是难以相处的人”,实在是为时过早。

    人的一生能够遇见的人其实数量非常有限。如果过早地做出喜欢(好相处)、不喜欢(不好相处)的判断,很可能会将一段美好的人际关系扼杀在摇篮里。

    让我们回归交流的原点,在交流时更重视倾听。若是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双方的交流氛围定会与之前截然不同,从而看到完全不同的新风景。

    不要忘记“饱含心意”和“认真细致”这两个关键词。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作者: [日] 枡野俊明 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rn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