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如果我们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去做事,就陷入赏罚教育的大坑,纠结于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中。而解决办法很简单:课题分离。
举个例子,陈果老师在《开讲啦》回答嘉宾问题:学生逃课是他的自由,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他自己承担,与老师无关。学生要么认真学习,要么在面对成绩单时有强大的心脏。
在这里陈果老师做到了课题分离,她作为老师,她的课题是把课教好,而学生是否来听课,这是学生的课题,最终的结果都由学生自己承担,与老师无关。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应该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比较粗暴,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对孩子又打又骂,等孩子长大后对学习恨之入骨,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父母的行为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课题,父母提醒孩子要认真学习,这是父母的课题,而孩子是否把父母的话听进去,那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能干涉,就算是孩子最终选择不学习,那也是孩子承担最后的结果。
听起来冷冰冰的,但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解释,如果父母选择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那么这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因为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让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意志,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又是什么?
提醒不到位,孩子无动于衷,父母可以选择改变自己,去学习如何表达思想,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劝孩子学习,这是父母的课题,而如果方法奏效,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改变,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如果孩子就是真的无法改变呢?正如龙应台对待自己儿子抽烟的举动,她选择在一旁劝解,而不是强加干涉,因为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孩子最终有没有听进去,她选择继续学习提升。
要理解课题分离并不容易,做到更不容易。而我们能做的是把马牵到河边,至于马愿不愿意喝水,那是它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