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付费的知识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所有的上升型产业都在抢夺用户的时间。比如,媒体、出版、教育、影视、游戏、旅游、健康。时间是未来一切商业的共同战场。行业边界日趋模糊。从用户的角度说,消费一个产品,支付的越来越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其次,人们因为对时间的使用方式不同而分层。越是社会上层,时间越不够用。越是社会底层,就越拥有大量闲暇。
因此,为用户省时间,价值将越来越大。
1.内容收费,不是因内容而收费,而是为在海量的信息中做了精选、优化的服务而收费。
内容服务,实际上转化成了时间服务。比如刘润老师的这个“5分钟商学院”的产品,不仅是为用户省了上商学院的钱,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大家的时间使用效率。它的价值,不仅在内容,更在时间。
2.内容收费是社会分层工具。
当然会有大量的人不愿意为内容付费。尤其是知识性的内容。这意味着他看不到精选的资讯、优质的分析、高手的洞察。
有一个很粗暴的逻辑认为——人的财富和认知水平是他的朋友圈水平的平均数。朋友圈不同,用户的水平自然也就不同。这可能是最便宜的突破社会分层的工具。
3.内容收费可以构建更好的社群。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得到APP里的评论质量和其他免费内容平台的评论质量。对比效果一目了然。
社群自治和价值认同,是未来商业最稳固的底盘。
159.如何在尽量少花钱的前提下,实现APP用户规模的迅猛增长?
1、上线初期冷启动 用户数从0到4000再到几十万
首先从“简单”入手,在App上线前1、2个月,我们就开始运营新媒体账号。好的内容永远会得到好的传播。我们的内容编辑团队,每天绞尽脑汁地撰写优质的原创内容,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用户的喜爱和传播,让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曝光和关注,也为 App 上线做铺垫。
开始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早期的关注度不是很高,要慢慢沉淀内容和口碑,一点点积累,优质的内容一定会换取好的回报。我们差不多运营了2个月,App 上线之初,新媒体账号已经累计积累10W+粉丝,在垂直领域有一定“声量”。
紧接着,我们锁定了近百个目标用户关注和喜爱的垂直社会化媒体,比如百度贴吧(健身吧、减肥吧…)、豆瓣小组、微信减肥健身互助群、QQ减肥健身互助群,在这些地方密集“播种”,长期连载很多用户健身经验的干货内容,还是靠内容驱动,让优质内容汇聚人气,由此培养积累了一大批固定粉丝。当产品App正式上线时,我们将这些帖子同时引爆,几乎在一夜之间,告知读者这些饱含价值的经验都是通过一款名为Keep的App来维持的。那段时间,我们成了健身圈里大家热议的对象,Keep在iOS渠道的日下载量也达到4万以上。 这对一个刚刚上线的新 App 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新增数据。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首席内测官”的活动,让一部分活跃的核心用户得到优先体验机会,这些活跃用户也是得益于早期新媒体中活跃的粉丝群体,他们获得了“内测”的机会,会很积极地体验并且把口碑传播给其他用户,我们就这样快速获得了核心圈层的扩散。
我们基本是用上述三个方法,让 Keep 在早期冷启动的时候,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也获得了核心圈层用户的喜爱。
2、快速成长期 用户数从几十万到数百万
这个阶段的心法是:要善于利用核心用户的自传播性,让产品快速获取第二圈层用户,继续扩大用户群体。
“口碑传播”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好的产品是根基,好的运营是加速器。健身和减肥的用户,本来就是一群愿意分享和传播的用户,利用最初期的用户来帮助我们做口碑传播,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方法。
在Keep 的产品里,运动后用户是可以打卡并且分享到朋友圈的,我们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增加和刺激用户的分享热情,比如我们会在每次结束一节课程、你大汗淋漓的时候,督促你分享到朋友圈中,找到和你一起流汗的同道中人。我们会增加滤镜的美观度,目的是可以分享更漂亮的运动图片到朋友圈等。同时运营方面也可以设计策划了很多刺激分享的小活动,花了很多心思来鼓励用户使用和分享到自己的社会化媒体中。这些方法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借力打力”,借助活跃用户的力量,借助他们的朋友圈,来用口碑和实际行动来影响更多的新用户。
3、产品成熟期 用户数从数百万到6000万
这个阶段,我们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万规模,其实产品已逐渐走向成熟期。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增长的核心点在哪里?通过数据团队和产品团队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Keep在最近半年一直保持着日均近20万的自然新增用户,而这些新增的来源占比最多的是“口碑”,即受到老用户的推荐而主动搜索下载。
既然是老用户的口碑传播,那我们觉得一定是“品牌性”的影响,用户深爱这个品牌、这个平台、这个 App,才会将它积极的分享到自己的社会化媒体中,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所以,为了让这些老用户更积极,更加深爱Keep,我们选择做了“品牌营销”, 花费数千万来拍摄与投放广告片,目的是让老用户可以与我们有更多精神层面的共鸣,同时强调Keep“自律给我自由”这个品牌精神,即获得了用户新增又获得了品牌曝光,一举两得。这之后,我们的总用户量朝着6000万迅速趋进,月活用户也迈向2000万。
160.2010年最初雷军和你沟通小米模式时,是怎么说服你的,你对小米模式又是如何理解的?小米模式在未来会有哪些挑战?
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
首先是我对雷军有巨大的信心。我认为尽管在2010年,雷军已经被称为成功的企业家和成功的超级天使投资人,但是大家还是极大低估了雷军的能力。
由于我和雷军合作投资多个早期项目,有机会非常紧密地一起工作,我得以看到雷军对自身多年创业过程的反思与复盘,他在通过帮助被投资的公司发展业务的同时,不断提炼并升华出一整套的创业价值观、互联网创新思想、产品观、人才管理观、资本关系等体系化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背后既继承了他在金山创业过程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他在金山创业过程诸多不顺背后的反思。
在我看来,小米公司代表了移动互联网里面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它最大的突破在于,它是第一个敢于用生态系统的方法,把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全部串在一起,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来做用户体验。这样做的难度很大、门槛很高,但跨过去,就能保持较高的壁垒,实现弯道超车的效果,如果继续用传统的打法,就不能和传统大公司竞争。
更具体地讲,只要能保持创新力度,能不断给用户提供最优的性价比和最好的用户体验,就能长期拥有这些用户,获得他们支持,就能通过向他们提供丰富的应用和服务,获得多元的收入来源。这是它的机会,也是风险所在。
16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