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的世界中,作为读者的我们需要探索答案,而作为作者呢,他要提出提案。这个所谓的提案就是作者的主旨,就是作者对萦绕在他心间的事情的判断,是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提案。
有的时候,我们在字里行间兜兜转转,愣是没有发现作者的主旨。没错,不是所有的主旨都是简明扼要,甚至有一部分还会玩藏猫猫。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掌握框架大纲,也要明白作者是如何诠释自己的意图。框架大纲和意图诠释二者就是主旨与论述的外在体现,二者相互交织。于大纲而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次要部分,这是一部书的结构骨架。而诠释意图则是指:对于书中很多段落,不同的段落会有自己的主旨,主旨涵盖论点,论点又延展出相应的论述,意图的诠释是作品的血肉,紧密附着在结构骨架上。这两者是两个维度,可是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然,一本书就没有了灵魂了。
那么,如何在掌握了框架大纲的基础上,去发现作者如何诠释意图呢?也就是说全书主旨?
我们首先要明白句子与主旨的关系。主旨隐藏在句子中,但并不是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谈论主旨。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叙述句都能当作是在表达一个主旨,或者表达主旨。
鉴于句子与主旨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我们需要找出关键句。
要相信一点:就寻找主旨而言,多数的句子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对读者而言,大多数的句子理解起来毫无压力,对待这些句子,我们可以快速读过,不会拖泥带水。而真正重要的句子,就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来理解的句子。这类句子,一般就是让我们困惑、费解、迷茫的。
对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行文论述过程中阐述其判断、思想、主旨的部分,他们是句子中的主旨担当。为了阐发主旨,作者有论述、有讨论,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又有哪些观点支持、例子支撑,带有这种特性的句子就是书中重要的句子。有的作者会主动帮我们挑选出这些句子,比如划线加粗标记、使用不同字体,也会有作者把主旨写在前面,开门见山地强调说明。此外,还有另一个线索:“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注意重要的字词构成的句子,一定一定要留意。不管内容有多复杂晦涩,主旨一定是隐藏在全书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所以,要注意对作者的论述进行梳理。文字观点的起承转合、从A到B,从一处到另一处,这些是作者思想的路径,因此,主旨是有迹可循的。
很多人的错误在于:在错误的地方用力用心地读,停留下来,细细品味。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这只算是对文字感兴趣。而我们读书,如果不在感到困惑的、困扰的地方停留、深究、探索,就会遗失发现宝藏的机会。阅读就是这样矛盾的一件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我们从封面开始在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在这一场精彩的发现之旅中,让我们困惑迷茫的地方、路口,恰恰隐藏着作者思想世界的路标,有时候甚至是一幅珍贵的藏宝图。
怎么确定懂不懂关键句子阐述的主旨呢?
1.转述。对这种句子作解释,最理想的情况是,能用自己的话来翻译、转述。我们用不同于原文的方式表达出同样的意义。切记:这不是玩弄文字,不是说将原文进行文法上的主谓宾定状补的调整变换就可以的。也要注意的是,作者自己对同样主旨的表述,也会一样话两样说,会采用不同类型形式的句子,即便是用词迥异,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
2.举例。结合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对主旨所表述、反映的情况、境遇、事实进行举例说明。理解了的话,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不然就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我们不仅要找到全书的主旨,还要尽力掌握主旨论述的情况。这样,不但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主旨的理解,对于我们自己谋篇布局、行文论述也是有大大的好处。
当然,作者在论述主旨的时候,可能是用一个复杂的句子或者一组句子,可能是一个段落或者许多段落。主旨是符合逻辑的,其阐述也是有着先后顺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没有这样表达出来,我们就要去架构出来,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出句子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符合逻辑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这方面,说不定作者会帮上忙:有的作者会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想法,进行总结。有的好书,在论述过程中会随时做摘要整理,也就是一直在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以防跑偏。而坏书呢,则结构松散,忽略了论述的前后步骤和逻辑关系。我们做主动阅读,就是要把论述的步骤弄清楚,这样才会明白主旨的来龙去脉,才会明白作者为何有这样的观点而不是别样。
如此这样,才不会读完一本书,合上书来、说起主旨,傻傻地不知道。
参考资料: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著,郝明义、朱衣 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