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机读书写作干货
【传习录读书札记199】学问不是用来显摆的

【传习录读书札记199】学问不是用来显摆的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7-12 07: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下》第292条 

先生锻炼人处,一言之下,感人最深。

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在。”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盖汝止圭角未融,萝石恍见有悟,故问同答异,皆反其言而进之。

洪与黄正之、张叔谦、汝中丙戌会试归,为先生道涂中讲学,有信、有不信。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洪又言:“今日要见人品高下最易。”先生曰:“何以见之?”对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人。”先生曰:“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先生一言翦裁,剖破终年为外好高之病,在座者莫不悚惧。

王阳明启发点拨学生的时候,经常是一句话就让人受到很大的启发。

有一天王艮(字汝止)外面回来,王阳明问:“你在外面都看到了什么?”

王艮回答说:“我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却怼了他一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却把你看成圣人呢!”

又有一次,董沄(字字复宗,号萝石)从外面回来对王阳明说:“今天我发现一件怪事。”

王阳明问:“怎么奇怪了?”

董沄说:“我发现满大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却淡淡的说:“这很平常,有什么好奇怪的?”

王艮出身灶丁,原名王银,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转而研习圣学,自感很有心得。经商之事常以奇制胜,王艮投到王阳明门下以后,举止另类,经常质疑老师。这有好的一面,但是,王艮经常以奇装异服出游,招摇过市,如此为了特别而特别,出发点就有点问题。所以王阳明就把他的名字,改为王艮,艮,止也。

可见,王艮个性高傲,锋芒毕露,所以王阳明故意讽刺了他一下。

董沄是当时有名的诗人,67岁那年游历到绍兴,听到了王阳明的良知之学,毅然拜在王阳明门下。

董沄初涉良知之学,突然有所领悟,王阳明虽然用反话,却是为了肯定强化他的认识。

嘉靖五年,钱德洪和黄弘纲(字正之)、张元冲(字叔谦)、王畿(字汝中)会试归来,路途上顺便宣讲王阳明的良知之说,有人相信了,但也有人不信。

王阳明就告诫说,那么端着一副圣人的架势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吓跑了,怎么能讲得通呢?你们要把自己看成是市井普通人,方能给别人讲学。

这一点,与王阳明讥刺王艮的意思类似。

但是,钱德洪对路上的遭遇,仍然心有不平,于是他接口说:“其实评判一个人的高下很容易。”

王阳明问“如何评判?”

钱德洪说:“老师就像眼前的泰山,那些不知敬仰的人,都是瞎子。”言下之意,那些不相信他们讲学的人,都是有眼无珠。

王阳明却告诫他说:“泰山不如平地辽阔,你从平地上能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圣人就是常人,不要觉得自己很特别。

王阳明简单数语剖析,破除了大家终日向外攀援、自以为学问高人一筹的毛病,在座的无不警惧。

荀子说,君子治学为己,小人治学为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199】学问不是用来显摆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vo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