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两日,严大哥邀我说,“我们星期天到白盆珠爬山,有兴趣吗?去莲花山旁边的一座山,走两条古道”。我欣然答应了。
具体路线:出发地上惠大高速接甬莞高速,出高速接s356经白盆珠镇到新丰村,在新丰大桥右拐走一段村间公路到桐子窝,爬上藠子山,由嶂下下山。
这天,我们八点半汇合出发,一行四人行驶百余公里,来到莲花山西面脚下的桐子窝。十点半开始爬山,走山中古道,见古村遗迹,下午一点半爬到这次的一个高点——莲花山主峰左肩下的藠子山垭口。后由垭口向南沿着莲花山北向南的山脊野走,约四个小时走到嶂下村古道垭口,再折向西,直下到桐子窝。从藠子山垭口,走山脊,到嶂下垭口,再到山脚,时间从午后开始,走到斜阳下山,到日暮天黑,下到桐子窝“据点”已是晚上七点多了。原路返回,到家近十点。
桐子窝古道,即桐子窝村到藠子山垭口山中路段。这一段路走得蛮有兴致。这段古道想必曾是惠东白盆珠镇与汕尾海丰两地区间的村民往来的山路。估计是三五十年前的事,如今早已荒废,只有户外爱好者偶尔走过,但山路依然在。那一级级向上的石阶,曾经响着过去人们的足音,今天到来的我们好像是若干年前某一天中的他们。半山腰间的古村痕迹显然:一段残墙,下面部分石砌,上面部分残着土垣。用石块垒砌的梯田痕迹分布在山路两侧。有一户人家屋前一侧有一棵大树,古意盎然,脑海中形貌恢复,让我想到如今乡村人家屋舍的模样,亲切,朴素,美好。严大哥见多识广,指着另一棵树说,这是青梅。我说,这青梅可能是当时他们种的。如果是的话,可以从这青梅树来判断古村存在的大概时间。有一户人家门前有一座小古桥还残存,可以想见当年这户人家的男女天天走过这座小桥外出忙作耕息。正如严大哥说的,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一段鲜活的历史。走在古道上,仿佛与曾经的村民相会,他们站在门前,笑容载道,高兴地欢迎着我们的来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感情恐怕是古时候的人们体会最真切。
走这段古道,我们见到了古村痕迹,颇有沧海桑田的感受。大家精神都还不错,很开心。走在深山古道,访幽寻古,山林安静,鸟儿啘啭,溪涧潺潺,古木参天,即使是艳阳高照,也会是浓荫蔽日。我一时感觉来了,跟严大哥说,现在有点大王叫我来巡山的意思哈。严大哥听了也笑了。
在这段古道山顶,即藠子山垭口,有一处平坦的地面,严大哥说,这相当于“露营地”。我们围坐营地,拿出包内的水果、面包、饮料来补充。有一位大姐还带了一壶茶,友好的倒给我一杯。我说,在这深山老林还能喝上热茶真不错呀!他们听了都会心的笑了。
稍事休息后,我们带走垃圾,由藠子山垭口开始返程。不是走原路,而是横过山脊,到另一垭口,由嶂下下山。路线呈倒三角形。
我们沿着山脊,走啊走啊,爬呀爬呀,上上下下,曲曲弯弯,不知翻了多少个山头,走过了几个沟谷。毎经过一处山头,就舒一口气,因为太累了,哈哈。这段山脊路完全是驴友踩出来的,原来根本没有路,全是杂草灌木,仔细看是有见路,但它藏在丛中脚下,可以说是野路。没想到我这么老实巴交的人今天也走野路子,哈哈。疲惫感只有当站在山的高处,望远处的风景时,才得到一种轻快的收获和慰藉。
我们站在山头上,回望莲花山主峰,高拨蓝天,它时而白雾缭绕,露出一点头尖,像脖子上围着一道白纱,羞羞答答。有一种天地相接,神仙下凡的味道。朝东望,山谷一带是盈盈点点的海丰村庄。朝北望,可见白盆珠水库大致全貌。放眼四望,绵绵大山不绝。不由感叹,这就是我们所在的城市呀。原说家乡是山区,可这儿的山似乎更多,好在逶迤秀丽,脊线优美。我想,这便是吸引众多热爱户外的驴友们不辞跋山涉水,不惜汗水辛苦,一心要来翻爬的原因吧。
说来有点搞笑。我们正翻山脊翻得酷逼,在一段山洼处似要迷路的时候,只听得在我们前进的方向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在这大山野顶,哪来的人呢,只会是另一群爬山者。果然,我们终于在丛林杂草中,在羊肠小道上欣然“会师”了。这不是井冈山,我们没有改天换地的意图,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喜悦还是有的,感觉好像是茫茫戈壁孤独行走,终于碰见同类了。哈哈,想起来,还想笑。原来这五位男女是从佛山出发,由白马山那边穿越过来的,他们想去莲花山,即我们刚走过的藠子山方向。
可莲花山实在大呀。我们到的藠子山垭口离莲花山主峰看似挨着,头肩的距离,但要爬到主峰顶恐怕少得要一二个小时。现在,都已经是下午五点了,这个季节六点天就黑了。像这样的环境,人在深山行走,天黑了是要出事的。这五人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叫我实在佩服。严大哥与他们叽里呱啦的一顿交流,虽听不真切,但想不过是互相关切问你我的来去,劝他们放弃去莲花山主峰。这五个人倒也明智,掉转无畏的屁股,就此尾随我们返回,一起由嶂下的垭口下山。
嶂下这段山路,走下山前的三分之一路段时,暮色已不知不觉来到跟前。每走一步,暮色就添深了一笔,我的眼前开始有些模糊了,脚下的路也变得虚实不清。因此,我连摔了两个大南瓜呀,好在是农村孩子,走山路不算陌生,摔倒了就爬起来罢了。
这里我想说一下严大哥。
严大哥古道热肠,估计快六十岁了吧。在走山脊路的一处上坡,细竹灌木杂草丛生,严大哥脚没有踩实,跌跌撞撞的,摔倒了,我忙去扶拉他。我可以感到,严大哥体力消耗很大。在下嶂下途中,在一段黄泥苔石下坡路,严大哥脚下一滑,空地一声,又摔跤了。我手上拿着手机棍子,一时没来得及去扶他。一路上,我有时走在他前面,有时跟在他身后,上坡时看见他的脚步,下山看到他的腿,这两下一摔的那么一刻,我感到严大哥因消耗脚下是飘的。
我有点担心呀。看他有一点点白发的苍桑面庞,让我想到我中年时的父亲,想到父亲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那时我在想,如果不是严大哥相邀,如果不是想体验一下真正的所谓的户外以及与团队一起活动的感受,我是不会这样爬山的。体能消耗太多,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在想,严大哥这样是为了什么呢?一定是出于兴趣爱好,不热爱谁会来心甘情愿的找虐呀。但是,这样是过量了。当摔倒的时候我想到我的父亲,你们能理解我的担心吗?连我都觉得累,消耗过量,从煅练身体的角度出发,这样是超负荷的,是真的益大于瞥吗?这也让我想到佛山来的那五人。我看他们的体能不一定,也许很有耐力。但看其中两位的肥肚,我就怀疑是不是经常活动,让我怀疑他们的“专业”。所谓专业,不是穿着爬行服,备着对讲机,不是来自表面武装,是经验实力的匹配。当然,武装也是必须的。如果想挑战大自然,人实在是太渺小太无知了。正如古道山中消失的古村,可以想见当年鸡啼犬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看现在怎样了呢,不是全都淹没在这深山野林中了么。我们是业余,很业余。只能说是兴趣爱好,那么,适量量力可矣。我也由此想到,为什么会出现驴友在山中迷路遇险的事了。诚然,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意愿选择,实际上,也是无可厚非的。不然,你怎么去理解珠峰上的干尸呢,怎么去理解高原荒漠上的废墟,又怎么去理解高原公路上废弃的小车呢?如果再想多一点,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今天,我们翻越,看似“壮举”,回头来看,茫茫不知所以。人啊,一生走过路很多很长,但于天地自然,不过尘埃而已。
其实,我的担心是不必的。人都有疲累的时候,下山后我感到他们都比我精神。严大哥坚毅的眼神,耐力十足,我们同样的累,但回来严大哥还要开车。在这,向严大哥表示感谢,谢谢他的相邀!
总之,还是有意义的。不仅体验了一把接近驴友们的户外,也在于向重阳节的到来,表示我美好祝愿的致敬!
值重阳佳节,祝愿我们都身体健康,如意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