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作者: Schips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21:37 被阅读0次

背景

以前 逛 幕布精选 的时候,看到有人整理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大纲,粗略阅读了以后觉得有点实用,尤其是针对不同的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结合最近看完了《人生的智慧》,于是想尝试学习以后做有关的笔记。

简单概括

实际上我才发现,自己在幕布上面看到的大纲 和 这本书 好像关系不大。

先看看书的目录:

  •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 让读书体验更加充分的19个技巧

这上面几章是作者整理的读书方法:选书、购书、读书、活用。

作者强调了,做笔记的重要性:

  • 高质量的笔记可以代替原著,而结合笔记和原著来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 可以在笔记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 总结归纳能力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我不记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
  • 一本笔记本可以把读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管理得井井有条
  • 即使你用手机拍照,花三十分钟保存了三十本书的信息,也不如花三十分钟抄写一本书的内容有效率。
  • 单是作为思想的仓库,读书笔记就具备坚持下去的加载

如何做笔记:

  •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 按照时间顺序书写
  •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甚至可以粘贴

寻找代表性的语句(只有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才值得摘抄):

  • “第一次看到这种描述,可以把那种感觉表现得那么好”
  • “原来还有这种看法”、“这种说明让人信服”、“这种表现太酷了”
  • “虽然不太懂什么意思,但还是觉得挺棒的”

摘抄那些能够颠覆自己之前想法的段落:

  • 虽然读完感同身受是很不错,但是这也说明这次读书没有收获。
  • 即使读完觉得受益匪浅,过段时间再看可能也会觉得“不过如此”

为什么要在摘抄后面写下自己的想法:

  • 当下的想法很重要,可以作为日后的参考依据
  • 把作者的话与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正视这种不成熟,以鞭策自己

要培养重读的习惯

  • 选择一个场景定期重读,例如每周x次的某次饭后;并将计划划入日程中
  • 重读可以带来新的发现。
  • 为了简单回顾可以重读读书笔记、想回忆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 如果不将信息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有新的创意的

什么时候需要重读一本书:

  • 需要查阅书中的一些内容:那位作家的随笔里面有关于写作前构思的名言、想找一些描写暴风雨前压迫感的语句
  • 隐约有印象但记不太清楚:我曾经在那本小说里见过一句很有感觉的话

我的看法

改变读书的观念,要带有目的性去读(为了做笔记而读书),积极探索,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理解书的要点以便于随时做参考;而为了做到这些,就需要做笔记。做笔记可能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却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像之前看一些文章,总会提到,要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通过做笔记可以当成是理解与运用的一种方式。而且,我也主张:“没有记录的生活等于没有发生。”

  •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 你最喜欢书中的某一个部分?
  •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什么行动)
  • 看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想法
  • 它的优点在哪里?有无局限性?

作者主张可以同时阅读几本书(指在一本书还没看完的情况下看另外一本),而我建议还是不要太多书一起看。因为在没有摘要的情况下,反复切换容易导致脱节。

作者关于做笔记的策略:使用一本笔记本,越容易拿到的越好;把笔记统统记到里面。笔记可以很简单到甚至就一句话,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我对这一点表示赞成,因为有一种观点主张说:“无法培养习惯的一种原因是因为执行成本太高,导致潜意识的抗拒”,所以想办法降低执行成本,再在坚持中慢慢提高行动质量就好了

有时候精度不是必要的:有些书的精读比较浪费时间,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学会有效地筛选信息,把精力放在精华上面)。我以前曾经因为这样,在某些不重要的章节浪费时间。而关键在于,应该让自己对于读过的书要有印象。

什么样的东西应该做笔记:

  • 随想笔记:和书有关的任何感悟都可以记下来。这些可能会成为自己选书或者做笔记时的参考信息。对于这类笔记不用记得很认真,按时间顺序记下来就可以了

  • 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报道、书评、公告等。也是要整理到笔记中。

  • 读者的感想:在笔记中留下自己的想法,尝试与作者对话,以便于加深自己的理解。别人的书评对于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参考。我自己看完喜欢的作品,会在网上看看别人怎么评价,以寻找自己的共鸣。(没什么可写也要尝试写写,也许有惊喜在等自己)

作者总结的主动读书的5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而我认为是这样的:

  • 选书、购书:从日常,例如翻阅资料或与友人交谈中获取到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记录到书单中。甚至可以在书单中提需求,并花时间专门去找书
  • 读书:将重要的部分标记出来,例如“让我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
  • 记录:做笔记,并在其中添加自己的思考
  • 活用:多阅读自己的笔记,这可以帮助自己提升

作者主张关于笔记有2种策略:

  • 一句话读书笔记:为了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而采取的简单笔记法,笔记可能质量不高,但对于新手比较友好,作为对于未来的铺垫。
  • 精讲笔记:专门花时间去做整理的笔记。在读完一本书以后认真回想应该摘抄什么内容(主观上很重要的内容),严格筛选需要的内容,并对应地提炼自己的感想(主观评论),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摘抄与评论交替进行)。

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做读书笔记可以潜移默化改变读书方式。这一点在《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中作者也提到了以这样方式改变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看法。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

你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相信自己是在为别人工作。 这样一来你对工作的安全感已然尽失。 职业发展的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个体本身。 记住: 工作是属于公司的, 而职业生涯却是属于你自己的。 ——厄尔•南丁格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c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