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作者: 灵感格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2-05 02:33 被阅读71次

棍棒出孝子?


《虎妈猫爸》茜茜

《虎妈猫爸》的情节里,爷爷奶奶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儿子,却总是极尽呵护孙女,不允许爸爸妈妈管教、训斥,更不用说动手了。最后小女孩养成了公主病,各方面比同龄人差的老远....

这让我去想去弄清楚一件事,在孩子小的时候,改怎么管,是否要加上体罚,现在打孩子现象很多,而一旦公开去说,却少有赞同的,总是听到人们在说:

这都是封建社会的教学方法了,现在还老古董;
孩子是用来疼的,你怎么能打,你怎么这么不心疼孩子;
孩子还小,多说几次就记住了,你看把孩子吓的;
你应该用科学的教育,多沟通,多交流,怎么能体罚呢...
不能打,现在孩子懂得多,就不怕孩子恨你啊...
要保护未成年人,打孩子犯法...

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家长一旦得知在学校里的孩子被体罚,被打,一定要闹得天下皆知,于是老师被批评教育,被扣工资,被人肉,上门道歉,甚至下岗。而孩子为什么被体罚,为什么被打,能简略就简略:在家的时候,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错误你们教育啊,无论如何,学校都不应该体罚!

当然也有家长有着相反的态度:

“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
“打是亲,骂是爱!”
“棍棒下出孝子!”

我想问题的焦点不在是否应该体罚,而是出在家规上!

古代的大家族,都有严厉的家规,不会随意动手,一旦动手,一定先会列出你到底犯了那条规矩,然后决定是五十大板,还是侵猪笼。
而现在,我们不认同体罚了,也就没条件立严厉的家规了。
于是,自家家规=别家的家规=社会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从来都是难以众口难调的东西,于是家庭里出现各种分歧,外界也有理由对你家指指点点。

为什么古代来说很正常的行为,现在却这么大的争议?因为教育水平?我相信现在的教育学发展迅速,现在的教学理论比之前丰富的多,而且更适应这个社会。但若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和做人的道理比古代好我觉得是有争议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就不会这么多的国学课程了。

因为心疼所以不会动手?

戒尺

这是我们挂在嘴边的理由,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理由:

首先我们对孩子的心疼和古人对孩子的心疼没有什么两样。

一个婚恋的电视节目上,一个女人在几十年里一直被嘲讽,被骂,少有被尊重,也从来没有想过离婚,某一天因为犯错,男人动手了一次,于是女方坚决选择离婚,男方极力挽留。

总有些人把不尊重、骂架、侮辱当成常态,认为这只是一个小矛盾,而把动手当成底线,无论男人多好,一旦动手,仿佛马上得证他不爱我了,因为“新时代的男人,就应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而很多男人也会骄傲的说:我确实脾气不好,但我很爱我老婆,虽然发起火来,吵起架来,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但我有个底线,我从来不动手!

如果问一句,换个老婆你会打他吗? 当然不打,这是我的原则!

于是我们得知,男人不会动手的原因只是因为这是他的原则和底线而已,跟爱不爱的没啥关系!

对爱人如是,对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不体罚孩子,只是因为我们在坚守自己不体罚的原则而已,而忽略去想,在这种情况下,体罚是否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打是亲?骂是爱?

我小时候经常被打,我曾逃过,躲过,哭过,但没有怀恨在心过,我知道犯错了就要承担,而我后来我知道,我只是身上疼,父母是心疼!

所以我是不反对适量体罚的,只要在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立下规矩。

但我坚决反对骂孩子,“骂”包括了一切在语言上伤人自尊的行为:“蠢”、“笨”、侮辱等等,理由如下:

1.自卑
2.伤害孩子自尊
3.孩子向你学这些词汇
4.形成逆反心理
5.真要对骂,你未必能在口头上占便宜,你可能在扮演丑角
6.脱口而出的指责,你未必是真有理
7.你未必能说的清晰,孩子未必听得懂,也未必听得下去
8.孩子一定不愿意听

当孩子做错了,如果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打一顿一定比骂一顿好:

1.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不会让孩子自卑
2.被打一顿没什么可伤自尊的
3.可以练练防御技能
4.做错事就得承担责任,只要你有理有据(家规),我甘愿受罚
5.儿子你要是想报仇等你长大了再来找我
6.你一定会确认好是非,才舍得动手
7.只要你有理有据(家规)
8.孩子都怕疼,至少能记住一阵子,好习惯一旦养成,这种错误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当面临“打是亲,骂是爱”的问题时,你是选择温水煮蛙,还是当头一棒?

我的观点是: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体罚特别提醒: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2.有理有据,别让孩子委屈;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4.不能乱打,注意分寸,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要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5.绝不侮辱、虐待孩子。


欢迎大家讨论指点
慎言多思
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太老实怎么办?

相关文章

  • 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棍棒出孝子? 《虎妈猫爸》的情节里,爷爷奶奶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儿子,却总是极尽呵护孙女,不允许爸爸妈妈管教、训斥,...

  • 打亲骂爱

    与朋友聊天,谈到她家小孩拿着铅笔去插电板的孔孔,可能是电火花冒出来了,小家伙被狠狠电了一下,哇哇大哭,家人吓一跳,...

  • 盘点这些面对恋人秒变暖男的星座,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的

    有人说打是情,骂是爱,对你不理不睬是不爱。但这句话只是对了一半,打未必是情,骂也未必是真爱。真正爱一个人,是舍不得...

  • 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

    想起昨晚“教训”久久的场景,自责得想扇自己两耳光。 都说慈母多败儿,虽然我也算不上心慈手软的妈妈,但我也不支持河东...

  • 113---游茂星诗词集--草稿

    打是爱,骂是亲,又打又骂不伤身。哭哭闹闹为提醒,爱的路上怕变心。唯独有爱才敏感,黄金无假魏无真。日处时久应了解,相...

  • 简年16:打不是亲,骂不是爱

    前段时间,朋友的孩子不肯上学,还嚷嚷着要离家出走。 我直觉的反应是:是不是在学校里受委屈了? 可能是来自老师的?还...

  • 阅读越享-教育-《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读书笔记-3

    • 打不是“亲”,骂亦不是“爱” 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棍棒的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性的。小时候可能...

  • 打真的是亲吗?骂真的是爱吗?

    场景 ​近期,成爸带着儿子和朋友去游乐场玩,有一个场景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两家人在寒风中排着队,小孩子们在队伍边缘...

  • 对待孩子,不要错误理解“打不是亲,骂不是爱”

    中国的传统教养观念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这对许多为人父母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被...

  • 日记25

    孩子从呱呱坠地,看不够,爱不够,从头亲到屁股亲到脚丫亲不够,到打,骂,训,甚至个别家庭的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或许是亲,骂未必是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ge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