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六和塔,它的来历可不小。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武松与鲁智深在六和塔边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又因武松在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中照看林冲。
传说,那一年中秋前后的某个晚上,钱塘江水涨潮,已经入睡的鲁智生听见了这远远传来的潮水声,误以为是金兵入侵,好像门外传来了千军万马的喊杀声,便拿起禅杖冲了出去。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钱塘江潮。
鲁智深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觉得这是宿命。他呆立几许,回到寺中,默默坐上禅床,对面面相觑的徒众,说了几句偈语,而后坐化。他的骨殖也因而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六和听涛·月轮山上在鲁智深圆寂后,宋江等人前去六和寺看望武松,要武松同去朝见皇帝。武松对宋江说:“弟不愿朝见皇帝,金银赏赐都不要,只要做个清闲道人就十分好了。”宋江再三劝说,武松都不动摇。最终,他就在六和寺出家并于八十岁时圆寂于此。
六和听涛·月轮山上实际上,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970),由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派人建造。在此之前,也就是公元911年,吴越武肃王钱镠在此发掘了大批的银两,他认为这是吉祥之兆。随后就在此修建了大钱寺,并设两座经幢在寺庙门口,以镇灾之用,带来了祥瑞之意。
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在此筑塔建寺。他请智觉延寿禅师和通慧赞宁律师在此督造六和塔。到了公元976年,又在六和塔右侧建立了六和寺。此时延寿大师已经逝世,钱弘俶命其得力助手行明禅师为塔院首任住持。
历史上的六和塔曾经历过多次战火,吴越归宋后,后又历经十年重建,宋高主回复六和塔为一座七层宝塔,边上建了一座寺院,并提名曰“慈恩开化寺”,从此寺庙便以开化寺命名。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佛教典籍《本业璎珞经》中记载“身和同住、口和无挣、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意在追求“天地四方”之吉。当时的六和塔身形臃肿,最早为镇伏钱江潮而建。因钱塘江早期是杭州的西南门户,江上船只来往甚密,建成后的六和塔,塔顶上装有明灯。
夜晚从江上座船只远眺月轮山上的六和塔,仿佛看见坚守在杭州西南门的将军一般,亦然也就有了六和如将军之说。六和塔,不仅是钱塘江畔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更是东南形胜、佛国世界里的一方净土和杭州塔文化的标志。它点亮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文明,亦是现存为止杭州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楼阁式塔。
六和听涛·月轮山上曹勋先生曾撰写过一篇《六和塔记》,开篇引用了天下之大来讲述建立在南宋初期,由智昙法师带领众人重修六和塔的历史事件。该本为珍贵的,现存完整的六和塔文献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倒影。远处清风徐徐而来,带去了历历在目的往事。此刻越往上走,便有了回望历史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