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永恒重生界》序二:对话或独白——一些回顾与说明

《永恒重生界》序二:对话或独白——一些回顾与说明

作者: 02a38a26dd83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2:02 被阅读47次

    我要写书了吗?这在我的生命中和生活中可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啊!

    当然,说是写一本书,这个表达其实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才适合。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对这本书并无任何说得出来的构思,它最终会怎样,我还不知道。因此,我并不奢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出版发行,能够有人喜欢,我只是就想这么写写而已,我只是在自己心的中把它当成了一本真正的书。这么说,写这本书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向未知之境探索开拓的过程了,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然而话又说回来,有时看似临时的决定,却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只是直到这一刻,才最终开闸放水而已。

    我至今还记得,在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些字,便喜欢阅读书上的故事。在某个寂寥或是有阳光斜照的下午,家里人都出去干活了,留我一个人看家。当时,我们家的院子外面用竹子扎起了篱笆,我就坐在篱笆下面,投入地阅读二哥的语文课本。那时的语文课本上,有《猎人海力布》《钻石》《渔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蛇》《神笔马良》等文章,我觉得文中的世界很奇妙。

    就像读《猎人海力布》,我想象我们的村中也发生了洪水,大水从村口汹涌而来,那么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再者,如果我能像海力布那样,听得懂鸟语,那么我既可以预先叫村子里的人们跑了,也可以知道鸟儿们每天在说什么,我可是对它们叽叽喳喳的交流充满了兴趣呢。而读《钻石》一文,我又想到,要是我也去我们家的地里挖到一颗钻石,那该多美妙呀,为此我还没少留意春天地里犁开的泥土。而对原文说的,后来那些人把钻石上交了,我还一度地深感遗憾,这样就没有了呀!

    很快,我自己的语文书和二哥的语文书就被我读完了,这时我对文字产生了较浓的兴趣。接下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堂兄家有几十本的藏书,当时就像见到宝一样,最后通过借阅等方式,陆陆续续地在他们那里拿了很多回来读。在这些书中,名字我一本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其中有的是古希腊古罗马诗歌,有的是日本古代故事,有的是我们那里的地方故事,似乎有的还有着一些性描写?因为当时虽然我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但已能懵懵懂懂地领会到一点什么了,只不过没有觉得有多么诱人而已。那些故事中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参孙的故事,那时觉得,像他那么力大无穷的一个人,竟被人挖眼、剪发羞辱,最后触柱而死,实在是让人气氛和心疼。

    看了一段时间,又在堂兄大哥家看到了一本武侠小说,叫做《江湖三绝剑》。我阅读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人物的那些奇遇、那些打擂、那些因武功精进的意气风发,我都很羡慕,里面的世界实在让人沉醉。对于这第一套武侠小说,后来我一直寻找,终于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一套,一读之下,原先的感觉却没找回来,就像鲁迅在《朝花夕拾》前言中说的那样。但回到当时,我可是从此就迷恋上了武侠小说的,那时我大概12岁。

    此后在12岁到16岁的四年,我每天的任务是看家煮饭,余下的时间就是看书,主要看武侠小说。堂兄家的书是早就看完了,我便在整个自然村、行政村中到处借。由于那时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村人家中的书,主要是到云南昆明等地打工、或到其他地方打工带回来的,数量着实不多。所以,为了避免几下子看完没得看,我往往都是节约着看的。在这些书中,武侠小说最多,其他还有一些古代小说和现代言情小说以及杂志,比如我记得的就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伞下悄悄情》《今古传奇》等,此外还有很多连环画,如《霍元甲》《陈真》《红楼梦》《西游记》《霍小玉》等。

    在我的印象中,看得最入迷的另外三部武侠小说是《金童玉女》《江湖三女侠》《侠客行》《笑傲江湖》《小李飞刀》《金剑雕翎》,有的还是花了点小钱向邻居家的小孩借的。在读这些书的时候,里面有时会遇见一些好词好句,我就用个本子将它们摘录下来。有时,村中的老太太们到我家来,他们看见我在膝上放一块木板写字,会调侃说,“哟,你这就像个大姑娘样在绣花呀”!是啊,很惭愧,在十几岁的年纪里,我居然不去上学,不去下地干活,而是在家里煮饭和看书!

    也是在九十年代,镇上涌现出好几家录像厅,这些录像厅播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港台武侠剧。每逢赶集,我就带着两块钱,一块钱看录像,一块钱吃烤豆干,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这样看书和看录像相结合,我终于沉浸到了武侠的世界,在路上走着,想到的都是武侠中的场景,有时是幻想出一些新的场景,似乎差点成为堂吉诃德了。当时我想,要是我能开一家武侠书店或武侠录像厅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看个够了,此外再无其他的要求。

    但我终于还是会长得更大的,生活也要随着我长大而逼迫我改变。在我十六岁那年,我终于去到省会城市做工了。在建筑工地上,劳作的辛苦,监工的严厉,惨淡的收入,心中的武侠,这几者都给了我强烈的冲击。也许,爱读书的人都是有思考的人吧,每晚城里华灯初上,看着遥不可及的万家灯火,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在做好决定后,我又重新回到学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和过去的习惯做个了结,便把那些书都全还了,属于自己的就烧了,写下的几本笔记本也一起烧了。多可惜呀!真是傻上加傻!

    重新进入学校后,当然也就要写很多作文,偶尔有一两篇写得好的,但大多数时候属于应景。在此后若干年的学校生涯中,武侠小说也基本上没有读了,其他的课外书也读得比较少,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同时连吹笛子、练书法等习惯也都取消了,现在想想,要是其中的一样坚持下来,现在应该会很可观吧。只是后来进入大学,没过多久,我此前一直奉行的价值观就被一个教伦理学的教授给动摇了,他让我开始思考康德等哲学家的“道德根据”等问题,但我越思考就越觉得自己脚底的大地动摇了,便想找到支撑前行的依据,于是在图书馆里读起了哲学类、政治类、文学类等经典著作。

    在我的经典阅读中,算是可以用“马中西”来概括吧。所谓“马”,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包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著作。所谓“中”,就是中华传统典籍,包括《论语》《老子》《金刚经》《孙子兵法》《韩非子》《史记》《古诗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著作。所谓“西”,就是西方经典,包括《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大问题》《西方哲学史》《浮士德》等。这些书,大多比较艰涩,我曾想过完全花几年时间来搞通透,然后再好好工作,但迫于现实压力,最终没有做成。那么,这些书我到底读懂了多少呢?也许据不严谨的感性估计,我读懂了一两成吧,书中的那些概念和问题,我还是大致有一个脉络和一点思考的。

    但以上所列书籍,即便是哲学类的,有的也写得很有趣,就像《理想国》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者用对话写成,后者用故事和演说的方式写成。大学期间,我曾一度想模仿他们的风格写一部小说,内容包括方方面面的东西,将我的理想、愿望、思考、知识等全部包容进去。当时,还有一个好朋友说期待早日读到我的作品呢,没想到这一等又是六七年了。工作以后,我还是继续主要读哲学,平时则主要写工作需要的材料和文稿,写小说的心算是逐渐地湮灭下去了。

    然而近期由于一些工作的变动,我想我是否可以写点东西赚钱,让知识变现?经过一番尝试后,我终于知道这个不太可行,但我却将写作的习惯坚持下来了。这么说吧,原先的写,是为了能挣点钱,但是现在的写,能挣点钱固然是好,如果真的一分都挣不了,还要倒贴进去一点时间、心力、精力、金钱,我还是会写下去,就是为写而写。因为我似乎感应到,写文字就像画画、雕刻、种庄稼、搞工业生产等一样,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确实是很迷人的。而如果要长期写,在我的认知中,有什么比写长篇小说更好的呢?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作者比读者还多的年代,再写,如果写不经典,也是在制造文字垃圾,有谁看呢!对此我是不同意的,在我看来,写作首先是为了娱乐自己,同时满足自己与人交流和分享的欲望,这样,不管写得怎样,自己得到了娱乐,别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分享,又为何不去写呢?再者,你不写,你怎么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最终会不会成为经典呢?我想,很少有作家在写作之初就会惦记着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吧,而且就算惦记也是白惦记。世上的优秀作家那么多,他们的作品都只能得到一般的待遇,我对自己的文字又有什么高的要求呢?写作,无非是像走出去散散步,或者到湖边、去林中沉思而已,只不过沉思的只在脑中,而写作的变成了文字。世上未被人发现的神秘之境多了去了,那么,自己写下的文字,变成了另一个无人发现的神秘之境,又有何不可?

    解决了回顾和为何而写的问题,最后就要用几句话极简要地说说写什么、注意什么、有什么期待等问题了。从我的阅读经历出发,写武侠类、哲理类可能会比较好。而从我的生活经历出发,则写乡土类、校园类、情感类、职场类的会比较好。当然,我不会偏向于某一方面,而是会进行一个综合,从中提炼和升华要写的东西。我想,其他作家大概也只能这样吧,谁能脱离自己的经历、阅读、环境而构思写作呢?作家无非是以自己的小我为起点,扩展写出一个大我而已。但无论怎么写,都有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对国家、对社会、对以前交往的人们不利的,一律不写。我的写,应当是出于爱,出于求真、致善、创造美,而不是出于讽刺、报复或者憎恨,因为唯有爱,方能生出更多的爱与美好。

    经过这些回顾与思考,那些美丽的精灵都复活了。它们想要发声,它们想要幻化成人形,它们想要实现出来。而且,它们就在我的心中,它们就陪伴在我的身边,它们是另一种真实的存在。对此,我要做的,只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为它们代言,讲述好它们的故事,然后让它们从此获得永恒。

    (注:《永恒重生界》这一书名是本文完成后才想到的,所以在文中并未提到相关构思。关于这一书名,在稍后的序文中会做进一步解释。以后会不会改书名?也许会,但基本的意思是不变的。——2018年12月31日于广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恒重生界》序二:对话或独白——一些回顾与说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kv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