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16:易地则皆然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12:14 被阅读9次
    《孟子》感言集之216:易地则皆然

          早起,高盛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曾子遇寇而退,子思遇寇而守”的行为颇有感触,同样是遇到敌军进攻,曾子选择是逃离退却,子思选择的是坚守阵地,这是为什么?到底谁对谁错?这个要具体看情况,曾子是子思的老师,是长辈,年龄比较大了,在武城很受尊重,越寇打进来,曾子作为长辈,已经弱不经风,不但不适合去抵抗去打击越寇,反而需要人照顾,咋办?如果你是曾子要如何选择?最佳的办法就是马上撤离,不要呆在这里帮倒忙,让武城的青壮年腾出精力全力以赴将越寇打败。但是,对于在卫国做臣子的子思,正值年轻有为,作为一个官员,敌人入侵,大敌当前,处于守土有责,没有选择,必须全力以赴地与城中军民一起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将入侵敌军击溃,这是一个年轻官员的基本职责。所以,同样的问题,要换位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说谁对谁错。

    原文如下: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大意是:

            曾子住在武城,越人前来侵犯。有人说:“越寇要来了,你何不离开一下?”曾子说:“只是不要让他人住在这里,不要毁坏那里的树木。”越寇要退时,曾子就说:“把我的墙屋修理一下,我将要回来了。”越寇退走后,曾子回到了武城。曾子身边有些人说:“武城官员对先生忠诚恭敬。越寇到了,你抢先离开,给民众做了这样一个榜样。越寇退了,你才返回。这恐怕不可以吧。”

            曾子的弟子沈犹行说:“这个道理不是你们能知道的。以前我曾经遇到一个叫负刍的人作乱,那时追随先生的有七十人,也没有人参与平乱。”

            子思住在卫国时,有齐寇来侵犯。有人说:“齐寇要来了,你何不离开呢?”子思说:“如果我离开了,谁和卫君一起来守城呢?”

            孟子说:“曾子、子思的主张是相同的。曾子当时是老师,是武城人父兄一样的前辈;子思当时是卫国的臣子,是个小官,身份低微。曾子和子思如果互换一下位置,他们将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个人看法:

      对于曾子遇寇而退,子思遇寇而守的问题 ?

          同样的问题,会因人而异。

          遇寇而至,作为老年的曾子最佳的办法就是赶快退避三舍,不为年轻人添乱,让年轻人去搞定收拾乱局,作为年轻的子思,遇寇而至,必将团结带领众人,全力将敌军击溃以保全家国安全。他们的各自选择都是正确的。

          所以回到当今现实世界,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同一个问题,选择就不一样:

        比如:要不要开公司创业?

        30岁的人与60岁的人选择就不一样,30岁的人大可放心开公司创业,即使亏损,也没所谓,后续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即便创业亏损好几次,依旧还有时间优势,这个年龄不创业不闯荡,不冒风险,就是人生的遗憾。

          但对于60岁的人,一旦开公司创业出现巨大亏损,就没有多少时间与机会从头再来。因此,必须谨慎!

          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决定了我们面临的实际选择,人生真正大有可为的年龄阶段就是30-50岁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抓住人生机遇实现大发展,人生的机会将逐渐变少,直至消失。曾子为何遇寇而退?因为曾子老了,已经不适合与身强力壮的敌军对垒,选择撤退是对的;子思遇寇而守,既是为官的职责,又是年轻人的建功立业捍卫尊严的选择。所以,人生难得黄金时期,30-50岁多么宝贵的人生阶段,这么好的人生阶段一定要创业成功,否则好被动,就连孔夫子都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16:易地则皆然

    2018-12-30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216:易地则皆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kv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