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得到专栏输出岛【所有作品】富兰克林践行群作品合集
第20周 博弈论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

第20周 博弈论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

作者: 荷语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15:35 被阅读95次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不仅仅是个模型,它也是一个"思想实验",甚至成了一个"隐喻"或"框架"。什么时候会出现"囚徒困境"?如果合作的收益较小,背叛的代价较小,博弈的次数较少,参加博弈的人数较多,"囚徒困境"就更容易出现。博弈论也持一种悲观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它不承认人会大公无私地奉献,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和背叛,但这样一种悲观的思想,却能推导出非常乐观的结论。博弈论告诉我们,即使这个世界很灰暗,但乐于合作的好人最终是会胜出的。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策略其实很简单,一共就三条。

第一,不主动作恶,也就是说,我不会首先背叛别人。

第二,以牙还牙,也就是说,你要背叛我,我就会惩罚你。

第三,如果你在背叛我之后又回心转意了,又愿意跟我合作了,那我不计前嫌,继续跟你合作。

促进合作的5个策略

这个世界上有合作,就会有背叛,如果想要鼓励合作,你可以尝试五个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引导人们看得长远。

你要想让别人跟你合作,就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以后的合作还多着呢。一个有用的办法是增加博弈的次数。怎么做呢?你可以把一个大的谈判分成很多小的步骤。很多次小的谈判,比一次大的谈判更容易促进合作。

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博士就这么干过。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他为了促使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帮助以色列取得埃及的信任,就专门把撤军的过程分成了很多小步骤。这样一来,埃及就可以知道以色列做到了哪一步,也就更容易识别出以色列合作的诚意。

第二种策略是改变支付结构。

要是合作的收益更大,人们就更愿意合作,要是背叛的成本更高,人们就更不愿意背叛。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改变合作的收益,或是增加背叛的成本呢?你要是身在局中,是没有办法的,但如果你身在局外呢?警察审问犯人的时候,不是总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吗?这就是想通过改变支付结构影响犯人的决策。

第三种策略是教会人们互相关心。

经济学家会假设支付结构都是事先给定的,是理性人自己计算出来的,其实不然,文化和教化,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而观念会影响到人们对成本收益的判断。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利他主义更容易在亲属之间维持,因为你们的基因更为相似,不过,人们之间的利他主义也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从长期来看,利他主义也是一种互惠,你对别人好,是期待别人以后对你好。维持这种信任,靠的是社会风气。有的文化更鼓励信任,那么,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社会群体就比其它的社会群体更容易合作。

第四种策略是教育人们要回报。

我们从小听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合作。无条件的合作听起来好像达到了一种更高的道德水平,但效果未必更好,因为这会鼓励不守规矩的人去欺负守规矩的人。博弈论告诉我们的是,有条件的合作比无条件的合作更好,"以直报怨"比"以德报怨"更好,因为对背叛有报复,至少是有可以报复的威慑力,更有利于把其他人拉回合作的轨道。当然,我们也要时刻记住宽恕。不要让"一报还一报"引起连锁性的复仇。

第五种策略是让别人看清楚你的策略。

有人觉得,最好是在人前隐藏自己,这样自己知道别人,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是更有优势吗?有时候是这样的,但未必总是如此。如果别人不知道你的策略,别人可能会从最恶意的动机猜测,反而对你不利。做你自己,我行我素,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更好的策略。你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最后一定是得罪了所有的人。做人何必那么累呢?不如清清爽爽地做人,喜欢我的跟我来,不喜欢我的拉倒。

让你的威胁变得可信

在冷战时期出现的柏林危机。冷战时期,德国分成了西德和东德。东德是苏联的卫星国。柏林在东德境内,但柏林的一部分,即西柏林,是受西方国家控制的。这有点像解放前上海的外租界。很多东德人逃跑,跑到西柏林,这让苏联很恼火。苏联威胁说,要是再这样下去,就要占领西柏林。

西柏林只是一个小小的孤岛,苏联真想占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冷战时期,如果西方国家听任苏联把西柏林占领了,那可就是打在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怎么才能吓唬住苏联,让他们不敢出兵呢?

谢林给肯尼迪总统提了一个建议。他说,美国可以往西柏林派兵。乍听起来,这个想法真是书生之见。西柏林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美国能派多少兵力过去呢?假如苏联真的打过来,美国派过去的这些士兵只有当炮灰的料。

谢林说,这就对了,这些美国兵就是要过去当炮灰的。如果美国没有在西柏林驻军,那么,苏联声称要入侵西柏林的时候,美国再抗议,苏联也不会相信。西柏林离美国十万八千里呢,何必惹这个麻烦?但是,美国要是在西柏林有驻军,一旦苏联入侵,就有美国士兵牺牲,消息传到美国国内,美国政府再想袖手旁观,那就不可能了。

肯尼迪总统听了谢林的建议,对苏联的挑战摆出强硬的姿态,他公开宣布:"我们已经作出承诺,攻击西柏林将被视为攻击我们全体。和平还是战争,主要看苏联的选择,而不是我们的选择。"

你看,博弈论的出人意料之处就在这里。美国往西柏林派兵,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群士兵当炮灰,但正是由于美国有这样的姿态,苏联才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这些美国士兵才不可能成为炮灰,西柏林才能保住。

顺便说一下,谢林是一个很独特的博弈论专家。他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博弈论专家,他说,我只是应用博弈论的学者。他一开始主要用博弈论研究核威慑问题,在冷战时期,对美国的核威慑战略有很多贡献。后来,他觉得关于核威慑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又开始去研究禁烟、气候变化等问题。

"信号传递机制"

俗话说,听其言不如观其行。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一定说实话,他们可能会撒谎,也可能会吹牛。说到底,这是因为说话的成本太低了,吹牛不用交税,撒谎不用打底稿,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行动的成本就要更高一些。按照这个逻辑,你要是想看看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就要看他肯不肯付出高昂的成本。你要是想让别人信任你,你就得放个大招,付出别人都无法付出的高昂成本。这在经济学里叫"信号传递机制",也就是怎样把你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别人。

黔之驴和吃辣椒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互相不知底细,两个企业互相不知底细,两国之间互相不知底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随随便便招惹别人,但是,你也得让别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那怎么办?

笨的办法是直接冲上去打一架,跟每人都干一场,分个输赢,这样,大家的实力就清楚了。很多动物就是这样的,一上来就先打一架,但一旦分出"啄食次序",也就是说,每个个体都知道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就相安无事了。我们人类更狡猾,我们不想打那么多场架,那就得想个别的办法了。

那怎么办呢?比如说,我们认为力气大的人最厉害,那大家就比比扔石头,谁把石头扔得最远,我们就服他。在扔石头比赛的时候,你是不是只要比对手多扔出去一点点就算赢了呢?不是的,如果只比对手强一点点,你仍然无法阻止他想挑战你的冲动,所以,你一上来就得放个大招,捡一块最重的石头,拼命扔得最远,于是,大家才能知道你的真实实力,就不会再招惹你了。

同样,毛主席曾经说过,吃不得辣椒的人,做不成革命者。假如这句话是对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吃辣椒,表现出自己的革命豪情。当然,你不能只吃一点点辣椒,你得一上来就吃"变态辣",要吃到别人都望尘莫及的地步,于是,你才能把这个信号传递出去。

"累赘原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八股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提出过一个关于教育的信号理论。他的观点是,即使教育不会让你学到什么真的本领,上大学也是有用的。这有点儿像吃辣椒,你其实是想通过考大学这件事情,传递一个信号,即你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智商太低,学到一定程度就跟不上进度了,于是,你可以说,我行,我很聪明,别人要头悬梁、锥刺股,我跟玩一样就把学上完了。甚至,我们还能进一步地推断,如果上学学的都是好玩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你反而无法把自己显示出来,不如大家都去学变态、没用的东西。大家都去学甲骨文好了,这才是纯粹的智力竞赛。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一种"累赘原理"(the handicap principle),也就是说,越是浪费的东西,越能显示出价值。雄孔雀会长很长的尾巴,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求偶的时候,雄孔雀会把尾巴打开,向雌孔雀炫耀。按照"累赘原理",这种炫耀不是告诉雌孔雀,我的尾巴很漂亮,而是说,我的身体很好,拖着这么长的尾巴,我还能走路走得很好,要是换那些体弱的家伙,它们早就被尾巴拖死了。

过节要不要送礼?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送礼有三个小窍门。

第一,礼物的价值不是根据对收礼人的价值决定的,而是根据送礼人的成本决定的。同样是价值100块钱的礼物,如果是一个富人送你的,那就没啥意思,但如果是一个穷学生送的,那就不一样了。

第二,礼物不能讲究等价交换。你送我100块钱的购物卡,我也送你100块钱的购物卡,那就没有意思了。但是,如果我花100块钱,给你买了一支铅笔,这个礼物就有点意思了。一支铅笔肯定不值100块钱,但要的就是这个意思,要是给我自己买,我肯定不会买的,可我就是肯为了你,花这么多的钱,买这么小的一个东西。

第三,礼物都是用来浪费的。越是没有用处、越是价超所值的东西,越容易成为礼品。

坐电椅的思想实验

这个思想实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提出来的。假设你进了一个实验室。你得坐在一个椅子上,这个椅子是通电的,一旦通了电,你就会很痛苦。你的面前有个控制台,控制台上有个按钮,你按下这个按钮,电流就会中断,你的痛苦就消失了。这个实验的规则是:如果在头5分钟内,你就按下了这个按钮,那么,你以后每天都得到实验室,坐这个椅子,每天都得痛苦30分钟。如果你坚持了5分钟,没有按这个按钮,那么,休息一下之后,你还得再忍受25分钟的痛苦。要是这25分钟你也能坚持下来,那你就解脱了,从此不用再来了。但是,如果你在这25分钟没有坚持住,按了这个按钮,对不起,明天你还得再来,直到你能一口气忍受30分钟的痛苦为止。

有的人意志薄弱,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在头5分钟就按下按钮,结果,以后每天都要忍受痛苦。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明知道抽烟不好,就是戒不了烟,明知道该锻炼了,就是吃不了苦。有的人意志坚定,他们能一直坚持到底。大部分关于自我控制的励志书都是教我们要变得意志如钢。但是,这样的人很少,这样的做法也很少成功。

我们大部分人是在前两种人中间。我们想管住自己,但又经不住诱惑。怎么办呢?如果这时候来了一位朋友,把你的手绑在椅子上,让你动弹不得,只能忍受30分钟的痛苦,你是不是会很感激他呢?他帮你做了你想做,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让一个你去管理另一个你

这就是博弈论给我们的启发。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一人做事一人担当,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并非是这样的。你中有你,你的大脑中有好几个不同的你。你有个"亚当一号",也有个"亚当二号";今天的你和一年后的你也有不同的利益。今天的你想要享受一顿大餐,一年后的你希望今天的你减肥。

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实会更难控制自我。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心,而失去了自尊心,人可能会变得更加自暴自弃。把自己想象成几个不同的人,让其中的一个去说服另外一个,让其中的一个去管理另外一个,反而更有效果。

你可以增加那个要管理自我的"小人儿"的自信心。要有一些小小的成功鼓励自己。在根除根深蒂固的习惯之前,先根除一些不太顽固的习惯。多与成功的人交谈,而不是与失败的人混在一起。学会把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比如,一想到要把博士论文写完,学生就会觉得头大,但是,如果你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3000字,这件事情似乎就不会带来那么大的压力了。要有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选一些你从来没有尝试过,而且认为自己很可能无法完成的工作。比如,完成一次长途徒步旅行,学习一门外语,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完成这些任务,会极大地激发你的自信心。

你要尽可能地减少那些被管教的"小人儿"的自主权。如果你总是起不了床,就把闹钟放在床头。如果你总是喜欢吃零食,就把零食锁起来。如果你总是迟到,就把手表的时间调得更早。那么,为什么要减少这些"小人儿"的自主权呢?你对这些"小人儿"要有一些悲悯。他们并不是完全自主的。你的一些行为可能是受到父系或母系的基因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你的某种激素分泌紊乱,可能是因为你大脑中的"系统1"出了故障。不必苛责自己,但也要知道这些限制是对你自己好。

你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你想戒烟,就找个时间当众宣布自己的戒烟计划,并请朋友们监督你。哪位朋友发现你又偷偷抽烟了,你就得给他100块钱。比如,你加入一个跑步群,每天把自己的跑步纪录晒一晒,要是别人都跑得好,只有你拖后腿,你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的。

总之,这种更好的自我管理是综合利用了鼓励、惩罚和制度的力量,这种策略更像是管理别人,从管理别人的实践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管理自我的经验,但你首先要把自己视为几个不同的"小人儿"。

针对不同的坏毛病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

管理自我,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有各种坏毛病,但坏毛病的特色各有不同。有的坏毛病是阶段性的,比如,小时候很多孩子都爱啃手指甲,长大了就不啃了。但有些坏毛病可能是终身的,比如脾气坏,可能年纪越大脾气越坏。有的坏毛病很容易满足,比如想抽一支烟是很容易的,而有些坏毛病就不太容易满足,比如想玩老虎机,就得到赌场去才行,想打麻将,得凑足了四个人才行,想打游戏,得能连上网才行。有些坏毛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比如我们在疲惫的时候更容易心烦,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发脾气,有的坏毛病在爆发之前有预警,有的没有。你要认真分析一下不同的坏毛病的特点,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书玉Esther:特别赞!妥妥收藏隔几天读一下复习。好观点太多,都是干货,谢谢战友总结分享。特别喜欢你的反向思维:博弈论告诉我们,即使这个世界很灰暗,但乐于合作的好人最终是会胜出的。

    信任的代价是:

    你要是想让别人信任你,你就得放个大招,付出别人都无法付出的高昂成本。这在经济学里叫"信号传递机制",也就是怎样把你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别人。

    关于孔雀为啥那么嘚瑟:
    求偶的时候,雄孔雀会把尾巴打开,向雌孔雀炫耀。按照"累赘原理",这种炫耀不是告诉雌孔雀,我的尾巴很漂亮,而是说,我的身体很好,拖着这么长的尾巴,我还能走路走得很好,要是换那些体弱的家伙,它们早就被尾巴拖死了。

    啥是礼物:
    越是没有用处、越是价超所值的东西,越容易成为礼品。

    人的矛盾:
    今天的你和一年后的你也有不同的利益。
    荷语微光:@书玉Esther 感谢你的认可 何帆老师的专栏文章确实很烧脑 但是也有脑洞大开的感觉 跟着一起学习确实受益匪浅 也很高兴对你有帮助。

本文标题:第20周 博弈论 思维导图及知识笔记【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np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