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态阅读
【读后感】《人类与自然世界》:平面的自然

【读后感】《人类与自然世界》:平面的自然

作者: 大猫咪F | 来源:发表于2015-01-13 19:10 被阅读85次

    今天读完了《植物的欲望》,把书归架的时候忍不住拿出基斯托马斯的《人类与自然世界》,读第五章”树木与花卉“。然后我发现一件事。当w.g.hoskins写作景观史的时候,他所写的是人力活动在景观中留下的痕迹。他的着眼点仍然在人。比如谈到罗马的时候,他判断罗马时代对英国景观的形成作用不大,就是因为他们给景观留下的影响大多数在今天已经不可见了。他的视角和《植物的欲望》的作者的视角,和《树:一棵花旗松的历史》的作者的视角显然都是不同的。与后两者将植物当作主体,甚至可能具有自己独立的欲望而反作用于的角度来看,hoskins所采用的无疑是一种更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从他的书中,你感受不到自然的生命力;景观、树木似乎都是被动的,等待着斧钺的残害,等待着农田的吞噬,等待着被铁路分得支离破碎;它们不会像pollan笔下的马铃薯或者苹果一样,以疯狂展示可能性和多样性的方式对单一化种植展开反扑;也不会像大麻或者郁金香那样,通过挑逗人的欲望而得以大批繁殖。hoskins对古老英格兰的那种罗曼蒂克的态度丝毫无异于尊重自然独立性的态度产生;事实上,正是那种对景观的怀旧的思念使自然成为一种更像是名信片或者画上那种凝固的风景。

    不过,比这个更有意思的,是在全书中hoskins对动物的忽略。除了讲到猎场的章节简洁地提到猎狐行动以及分析村庄结构时提到”向心圆形的村庄是为了抵御野兽“以外,无论是对史前英国的描述还是罗宾汉时期英国的描述,都看不到动物的踪迹。中世纪的拓殖中描述了对树木的处理,但是林地的清除在动物种群上引起的变化却从未被提及。我们了解了中世纪地块上通常生长出的是何种植物,但是却不了解还有什么动物活跃在这些土地上。而回溯历史,动物对景观造成的影响即使没有人类的影响那么深远,却也肯定存在,因为动物圈和植物圈综合作用才构成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态圈。《人类与自然世界》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这种相互作用必然是存在的;这可以从第五章的开头对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宠物与野生植物-园艺学的精妙类比中看出来。很明显,我们对于植物的感情的产生过程和对动物的感情的产生过程相仿:由驯化而产生,由动物/植物在我们生活中同化的程度而深化。没有园艺学,就不会有《植物的欲望》,作者也毫不讳言地将自己称作”园丁“;而他对植物的深厚感情乃至精辟分析,也生长自园艺学这片土壤。从这个角度来看,hoskins对自然的感情就没有pollan那么真挚,比起pollan卷起袖子培育下一代马铃薯,卷入自然的生产过程的那种努力,hoskins更多地是一种旁观者、欣赏者的立场在描述自然,而这种自然,由于缺乏生物的活动,更多地是平面的而非三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人类与自然世界》:平面的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nq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