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知教师,作者:魏智渊
各位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遇到过学生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又如何引导?魏智渊校长此文中的三步教育程序能够为大家提供有效的策略,我们一同阅读领悟,相信对大家会很有帮助。
这篇文章是有背景的。
做老师(父母也一样),都希望把孩子带到优秀乃至于卓越。但可惜的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不留神,孩子就平庸了。更重要的是,一不留神,自己也就平庸了。真奇怪,那些好老师是怎么把孩子带好的?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过来,也可以说:“成功的教师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教师各有各的问题。”
那么,如果要简洁地从成功的教师身上提取一套教育程序,那么,可能是什么?我愿意冒着被批评的危险,把这些常识再重温一遍。
第一步:接纳。
教育的起点,是接纳。在不同的处境中,它有许多的近义词,例如:爱、关系、信任、理解、认同、共鸣、倾听……
最常见的错误起点,是“我对你错”,它带来另一组近义词,例如:教育、纠正、洗心革面、改正错误……
这个起点,依赖的是同理心和同情心。孩子哪怕犯了错误,错误可能非常严重,也要将孩子与错误区分开来,对孩子抱以深深的理解。谁没有过贪欲?谁没有过嫉妒?谁没有过懈怠?谁没有想过逃避责任?孩子的许多让我们不安乃至于生气、愤怒的行为,往往是一个正常人的自然反应。在多数时候,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你无法一再指出这一点。你要指出的恰恰是:这很自然、我能理解、没关系。孩子需要有“被看见”的感觉。
相反地,我做错了事,可能正后悔懊恼(哪怕我在强辞夺理时仍然如此),你的刀子嘴,一遍遍地提醒我让我难堪。你的指责,正在伤害孩子的良心(不安),甚至可能将他转变成“受害者”。
最难修炼的是,你真的这样认为,而不是作为技巧在使用。此之谓“仁心”。
第二步:清晰地告诉孩子怎么做并解释清楚。
孩子不需要你评判他,但是,孩子需要帮助,需要成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披头盖脸地骂一顿,能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会说“没关系”,然后重要的是面向未来,即接下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办。能够觉察到孩子面临的困难,并给孩子指出方向和步骤,是专业的强有力的标志之一,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如果你带孩子出门,结果孩子表现得很没有礼貌,你怎么办?
成人会恼羞成怒:“你怎么就这么没有教养?”实际上,你只是因为丢了面子而已。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我应该教孩子,但是我没有教,这不完全是孩子的责任。”然后,你跟孩子可以讨论你的感受(要让孩子明白,你没有责怪他),然后教孩子,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下次带孩子出门前,重复教学。久了,孩子就懂了。
一切教学的原理类似,不要动辄归于态度问题,而要首先从能力的角度考虑。
如果一个孩子上课睡觉,你可以骂他一顿,但你不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他可能遇到了麻烦。如果你反过来问:“你今天上课睡觉了,是不是老师讲得不够清楚和生动?下课后你来我办公室吧,我再给你讲一遍重点部分,因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你想想会怎么样?
结果你当众斥责孩子(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正确在教育中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孩子起而反抗,你摔门而去,你说,这算什么教育?!
方向越清晰,步骤越精确,孩子越容易取得进步。
第三步:提供全方位的、持续的、正面的反馈。
专业化的老师,就是要有能力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反馈,洞察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契机,适时地提供反馈,提供积极的正面的反馈,刺激孩子的成长。
你的反馈必须是全方位的,是缜密的,孩子才能保持在正确的方向。如果你的反馈有漏洞,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漏洞。因为他们毕竟是学习者。例如,你抓了书写,几乎所有孩子的书写就会上来。你抓了答题规范,几乎所有学生答题就会规范。你抓了作业完成率,基本上就没有孩子不完成作业了。相反,如果你一直没有对书写进行强有力的反馈,只是在班上说说:“你们的书写不好啊,这样不行啊,一定要自己练字。”你想想,会有什么效果?有效果的,是你把所有书写不工整的孩子识别出来,逐一要求,谈话,反馈,必要时要求部分或全部重写。这样,孩子的书写就过关了。其他的知识点的学习,莫不如此。孩子的某些不好的习惯,往往是你要求不到所致,但你只指责孩子,而没有反思自己的习惯,这咋行?
持续的很好理解,惟有连续反馈,才能塑造行为。
正面的反馈特别重要。你的反馈中,80%以上应该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即着眼于进步,而不要着眼于批评甚至指责。积极的和正面的,甚至不是指表扬,而是指列举变化的事实,事实本身会激励孩子,让他们产生信心,进入到正循环。
在塑造孩子行为方面,在推动孩子学习方面,我一直觉得这三条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需要反复加以练习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难不在孩子,难在我们,老师或家长。一旦这个程序能够熟极而流,变成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变成一种积极的教育敏感,那么,不只孩子会因为我们而进步,我们也能够充分地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