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的过程中,有一项挺重要的能力,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我曾听很多跑步的人都喜欢对初跑者说:跑,就对了,也有很多人会说跑步是一种信仰、一生所爱云云,却很少有人说跑步要有一个清晰的观察力。
01 作者/孙大剩
我们熟知的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就是对竹子的一种多方面的观察,尽管当时没有参悟到答案,却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是非线性的,每一种事物都不是由一个因素构成的。
而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观察却是跳跃性的,即从一个现象直接看到结果,会想当然的认为我做了这件事,那么就会得到某个结果。
在跑步圈子里,外人看到某人因为跑步瘦身多少斤的案例,也开始欣欣喜喜的向往,却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所谓的瘦多少斤而开始怀疑,为什么跑步后一斤没瘦反而又胖了。
是跑的不够认真不够努力吗?不是,那是姿势不对距离不够?有一定可能。
上面说促成每一样事物最终的结果不是直接成就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的结果。
我们只看到了他之前多么的胖,如今多么的瘦,却不知道他背后受了多少的苦和罪,也许另一层面对他来说并不是苦和罪。
他可能在饮食上做到了控制和健康,可能花在跑步的时间比一般人时间更长,也可能还会去健身房,每个月的跑量在150+,每次跑步都不间断,也可能个人的体质等等原因,这些我们看不到。
于是上述的抱怨就会特别的多,以为自己看到了别人的变化就一心认为只要这样去做了就能够成功,接着把自己的判断投射到别人的行为里。
02 作者/孙大剩
单一的观察判断并不准确,那么,和那些案例的人并不熟悉,要怎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观察呢?有这样的朋友更好,没有可以观察自己。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每次跑步后,清晰地记录下跑步过程中所有的细节,包括呼吸、配速、大小腿的感受,胳膊的摆动、头颈肩的位置等等。
我的一位朋友平时工作日跑5公里,后来跑得没什么感觉了,便想着加速跑试一试,他仔细回忆了这段时间跑5公里的状态,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也一直认为配速回不到之前的配速了,觉得身体素质下降。
他从起床热身到出发、结束的一系列过程开始记录,发现自己早上的身体不灵活,相对步伐较小均匀,步频较高,呼吸用鼻子呼吸,说明运动强度并不是很大,已经很久没有大汗淋漓大口呼气的状态了,放开跑的次数也很少。
他根据这几个看得见的要素,在后来的跑步中做出了改变,早上改到晚上,这样身体更加的灵活自由,关节活动的更开。
呼吸根据速度的加快用口鼻到最后用口呼吸,不再关注大口呼吸是否丢人。相应的速度加快步频降低,跑步速度上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的配速一直在上升,也找到了大汗淋漓浑身湿透的快感。
他说能够感觉到如此下去会适应新的强度,呼吸也会从口逐渐退回口鼻,心肺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若没有对跑步进行一定的观察反思记录,可能跑了也只是跑了而已。
03 作者/孙大剩
观察自己跑步时各部分的优点及缺陷,会在看到他人跑步时迁移知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高明的地方便会自主的学习,不好的地方除了审视自己也可以分享给他人改变。
当我们参加马拉松,在自己最容易出问题的公里数上,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平时我们对跑步有足够的观察,对自身存在的跑步问题有深度的认识,那么,跑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化解一部分。
04 作者/孙大剩
观察力不止应用在跑步,在生活、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越丰富,观察世界的能力也会提高。
不如就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次跑步,对跑步做一次细细的回顾,也许大部分人都有写日记、记账的习惯,那么,迁移到对其他事情(如跑步)上的观察,其实也容易的多。
尝试做下去,我们会进步的更快,更多,不防来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