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呼声日渐声高,回归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有的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是传统的情人节,有说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情人节,大多数还是认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情人节。
现在西方的阳历2月14日,成为绝大多数年轻人追求西方潮流的情人节。
总之,一年里拿情人节说事,要过三四个情人节。年轻人追求的浪漫,正中商家的下怀。商家巴不得一年多几个节日,成为促销活动的由头。
认真的说,从历史记载中看,还有从文学作品小说、诗词歌曲赋等描写主题和发生频率看,正宗的中国风的情人节当属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上元节接地气,民间到官家,雅俗共赏,全民普天同庆,杂耍艺人表演、歌舞戏剧演出、丽琅满目美食小吃儿、各种花灯展示、燃放烟花爆竹、猜灯谜、连谈情欢聚也是大大方方的。可见内容丰富多彩。
而七夕来自于神话故事,仅仅年轻男女约会,悲情凄美爱情。三月三风俗有地方民族特色,普及面还不够。
上元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密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描写有特色的作品,把都城长安十五闹花灯说的规模庞大的嘉年华,上至帝王家,下到百姓人家无不参与其中。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还有,初唐四杰卢照邻写上元灯节的《十五夜观灯》更有文采斐然。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观灯乐行》是唐代李商隐的长安观灯夜游的亲身经历。是善于表达情思涌动的情怀释放。香车美女,村姑和文人雅士杂陈街市,有的拥挤时,摩肩接踵无意相碰,羞涩转身躲避。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当然,写上元灯节老辣高手,当属宋代欧阳修和辛弃疾二位泰斗级大家了。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男女有情人因观灯相识,互送信物以后,相约来年十五上元灯节再相会,确定终身大事。不知是负心郎,还是另有隐情,情人爽约了,失落悲伤泪洒,女人花容失色,心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还有辛弃疾大师,本来是豪放派的掌门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军风范。无奈失意不得志,难免情意浓浓的时候,竟然写得浓情蜜意华彩靓丽的风景,展现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醉生梦死的情怀。竟然把十五上元灯节,写出境界高远,男欢女爱,及时行乐的生活状态。
辛弃疾大师这首《青玉案·元夕》成为流传至今的,当属于最有代表性的十五上元灯节美文。
当然苏轼、李清照、陆游和后来清代诗词大家,也是佳作连连,文采飞扬。
但是,能超越这首词的境界和水平的还是不敢说有多少,或者用一句各有风采,各领风骚来解释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时此刻的我,趁着元宵佳节,赏空中高挂的明月,品元宵,吃汤圆,美食余味意犹未尽。
反复吟咏欧辛这两首大师泰斗级的词句,沉浸在灵魂的追忆往昔时光,不知不觉又穿越千年,似乎我夹杂游人如织的观灯夜游的人群里。
耳边听着身边人,男男女女笑语喧哗,品评五颜六色花灯。一会儿在古都长安,一会儿在东京汴梁,忽然又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西湖苏堤。
我在欢乐人群里,发现身边有董永七仙女,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许仙和白素贞,有李清照和赵明诚,有杨贵妃与李隆基,有唐伯虎与秋香,有林黛玉与贾宝玉,有侯方域与李香君,有冒辟疆与董小宛,有柳如是和钱谦益,还有……
蓦然,手机铃声响了,把我从穿越千年的意境中猛地拉回到现实中。
原来是远方的她打来电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