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因子"通常指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额消费,但累积起来却能对个人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概念是由作家和金融顾问大卫·巴赫(David Bach)在他的书《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中提出的。他用拿铁咖啡作为例子,说明如果一个人每天买一杯拿铁咖啡,长期下来,这笔花费会累积成相当大的金额。通过减少或消除这些小额消费,人们可以节省更多的钱,用于投资或储蓄,从而实现财务自由。"拿铁因子"鼓励人们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识别并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根据拿铁因子的定义,我翻出最近微信和支付宝的账单,稍加检索,就能嗅出拿铁因子的踪迹。
每天饭后散步,总会不自觉地逛到超市,也不管冰箱内存货多少,反正就是买买买。
周末带孩子出去,为了鼓励他骑行,遇见个把便利店,也是一顿买买买。
心情不好了,不高兴去食堂吃饭,随手点个外卖;近期没有开销,好像有点对不住自己,马上在APP上检索下单;最近运气实在有点背,买个心理测评探究一下原因,诸如此类。
久而久之,这些拿铁因子逐渐成为了我每月固定支出的大头,砍都砍不掉。
但入不敷出的感觉实在不好,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对这些拿铁因子开刀。
每天饭后散步,绕过那些个饮食店和便利店,只在小区转悠,杜绝消费的可能。
周末带孩子出去,可以考虑提前在超市买好相应的物资,至少能比便利店节约一半。
至于自己的情绪花开销,一方面可以考虑多带点粗粮(玉米、薯类等)、冲调饮品到公司。万一不想去吃饭,也能用这些东西救急,而且一顿不吃,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要学会识别自己情绪掩盖下的根本原因,不要用消费来麻痹自己。
最近,有个词很火,叫做“重养自己”。
识别自己的情绪,用心去安抚和化解,尽量杜绝冲动消费,或许整个身心也能更加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