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迷茫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努力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顿悟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觉得,读历史的人也有类似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这个阶段,读历史的目的是在历史中找寻谈资/素材,也可以叫做寻找谈资型(for gossip)。历史让人变得健谈,上谈天文下谈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无论是谈论秦皇汉武还是蒋介石毛泽东,都可以聊上两句。但这个阶段还没有获得历史意识,只关注历史故事和细节,却看不到不同细节之间的脉络和线索。
第二重,“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在这个阶段,开始试图去理解历史上的人物,通过历史人物的际遇获得某种感悟/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因此也可叫做经验/感悟型(for experience)。比如,从杨修之死学到做人不能太嚣张,从张良韩信的故事学到做人要善于韬光养晦,功成身退,等等。
第三重,“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个阶段获得了对历史的顿悟,可以超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获得对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深刻理解,因此这一阶段也可以叫做寻找趋势型(for trend)。历史学实际上是未来学。能够把握趋势的人,现实中往往成为领袖,或者成为哲学家、思想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