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中间产品,同时,又是市场经济中契约履行极其重要的保障,并且信用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效率与效益。也就在两天前的2018年2月22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首张个人征信牌照发给了“百行征信”,意味着我国征信工作开始迈上实质性的轨道,并将开展一系列相关业务,诚信社会这一“老大难”问题将得到不小的改观,此时隽永值得期待。
信用可靠,市场经济基石牢靠,经济发展源动力持续强劲澎湃;信用不足,市场发展不是发育不全,就是畸形成长,极大地危害着社会道德和公信力的建立与完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尤其给那些法制水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相对弱势的人们,带来更差的保障力。如国务院就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争取到2020年实现基本无拖欠。其中,一方面反映出,国务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度重视,表达出要下狠心、下大力解决拖欠问题的强烈决心;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拖欠问题严重,到了必须系统、全面解决的时候。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迟滞社会发展速度,尤其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依笔者来看,信用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保障,其成本可分为信用违约成本、信用维护成本,而两者相加便会得到社会信用的效用结果。另外,信用违约成本、信用维护成本两者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犹如坐在跷跷板的两头,当信用违约成本很高时,那么,信用维护成本相对就低;反之,当信用违约成本很低时,那么,信用维护成本相对就很高,同时,还会对社会道德带来巨大的削弱作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如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乎波及整个乳制品行业,以致如今年轻的妈妈们不信任国产奶粉,进而竞相购买进口奶粉。信用违约成本、信用维护成本两者之间的变化影响到社会信用的效用,当信用违约成本较高,违约事件减少,信用维护成本相应减少,社会信用呈现积极面,大众具有较高的信用保障力;而当信用违约成本降低,甚至降低到无底线,信用维护成本就会骤然飙升,飙升到引发“漏洞效应”乃至发生“破窗行为”。
同处一条街道做烟酒生意,倘若有一家烟酒店卖假烟,而其他店家规范经营不售假,那么,爱贪便宜的顾客很快就会被售假的不法店家吸引走,进而把其他更多的顾客也吸引走,因为顾客犹如水往低处流的水——非理性的往售假的这个“漏洞”里钻;当“漏洞”不能及时得到治理堵塞,那么,就会扩大成“窗户”,进而发生谁也不愿看到的“破窗行为”——连正规经营的店家也会受利益驱使,从此加入到售假队伍中,其违法犯罪行为甚至超过以往。
由此看来,打造高信用的诚信社会,法制要兜底,经济来唱戏,效用作手段。
对于法制要兜底,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问题。如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在法律法规制度制定配套上要与时俱进,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减少网络失信空档期和空白地。例如,堵塞让人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漏洞。同时,强化舆论、社会和党政等执法监督,去除贪赃枉法、贪污腐败等执法犯法丑陋行为,让害群之马无处藏身、绳之以法。
经济来唱戏,即让履约守信,不但受到社会尊重,给予社会表彰和宣传弘扬,而且要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现实利益,从而树立“诚信是金,失信害自身”的价值观,为诚信至上的人和企业建立“信用绿色银行”,给讲信用、守约定的人们更多的信贷便利和额度,同时,在税收、就学等各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好处,营造全社会追求诚信的浓烈氛围。
效用作手段,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征信服务,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托举有形的信用金字口碑,创新培育类似“百行征信”的信用新经济,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开创新经济蓝海,方兴未艾,继往开来,助力新经济发展,减少社会交易成本,降低个人和企业信用维护成本,为全社会塑造“视信用为生命”的普适价值观。(转载请注明作者:老阳开泰)
网友评论